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介紹一篇國民革命的綱領


  ——為了群眾利益而革命——非為了革命來找群眾

  (一九二二年十月四日)

  我們現在要介紹的,是印度國民革命的綱領。印度運動的大略近況已在本報第二期講過。我們知道,印度運動已到了一個不是空泛的計劃可領導的時期,同時國民會議的中心人物成了明顯的反對革命,革命的群眾漸漸地離開了他們;現在需要的是革命領袖的發展和一個革命的綱領的採取了。

  革命的綱領嗎?——國民會議新發生的左翼曾提議過一個。但他們提議的並沒有比甘地綱領——建設的綱領——多了革命性質,不過是措辭稍較激烈罷了;因為他們也沒有按照了群眾實際的需要,感發不起群眾親切的瞭解和不可堵當的力量。印度運動當然也不是這樣一些不接觸群眾的人物和計劃可領導的。

  現下惟一有希望可領導印度革命的是新分子的發展。這些新分子中的社會主義者,已提議了「全印度中央革命委員會」的綱領,雖然他還不過是個草案,但他是親切於群眾實際利益的;他一定會為革命的群眾所採取,且一致環繞著他前進,推翻了不列顛帝國主義的統治,成功一個印度勞苦民眾的共和國。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個綱領了。

  緒言:印度底自由

  達到印度人民自由的第一步,就是推翻外國的統治。但是印度人民底真正自由決非只是建設一個獨立的政府所能得到的。政治獨立之所以先要獲得,因為群眾底經濟和社會的解放的事業可以進行無疑。就是印度底政治解放亦不能達到,除非是全部或至少多數人民在這奮鬥中很勇往的從事活動。為了要使群眾有對於這樣自由的奮鬥有親切的瞭解,全印度中央革命委員會採取下列各項,作為彼綱領的重要原則,其目的在統一一切印度人民宗教信仰各別的社會,在推翻外國勢力後,造成一種「一個社會不能剝削他個社會」的情況。

  第一節 政治方面

  (1)民族獨立:「民族自由」這種抽象的名詞,對於印度人民群眾不能有什麼意義。「祖國神聖」等這些感情的宣傳已缺乏鼓勵起無智識及被壓迫的群眾底愛國精神的力量。在過去的五十年中,民族運動只限於受教育的資產階級的極狹範圍中。但是到了近來,向來從不做聲的群眾也成為倔強不馴了,已表現勇猛的和發展不已的活動了。這種覺悟的原因就是那不堪忍受的經濟狀況。

  (一)全印中央革命委員會承認日進不已的群眾活動在自由解放運動中之真實力量,提議依照經濟的和社會的自由底原則,先組織城市的無產階級,次及于貧農的群眾。既有適當的組織,再給以有力的政治指導,這種集中的群眾勢力是要推翻了外國帝國主義的統治。

  (二)雖然明瞭最強有力的軍器是群眾運動,全印度中央革命委員會也不忽視他種可為政治獨立盡力的份子底存在。所以,彼從事于聯合各種同意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宰製的革命份子。但是溫和派,或國民憲政派,不是想普遍的剝削群眾,就是想代有現在英國統治者底地位。照他們那樣篤信現在政府制度,倘若一旦政權落在他們手裡,他們決不能改善群眾底經濟狀況。

  (2)政府基礎建于勞農議會之上:因為要防止獨立印度底政權落在為自利和圖徼幸的領袖底掌握之中,全印度中央革命委員會在大多數人民——就是無智識和不識字的勞動群眾——底意志完全發表之前,將行使革命專政。全印度中央革命委員會將築基於革命的軍隊和組入議會與工會的勞農底撐持之上。

  (一)印度聯邦共和國將照群眾底意志和現存的實際狀況而組成。政治的民治主義在歐美已證明是一種失敗;在這種制度之下,普通選舉,代議政府,人民意志等等,多不過造誑而已。在事實上屬￿勞動階級之人民——全體底百分之九十——是被管束在全國經濟生命的少數人們所剝削之下。群眾底真正解放的達到,只有是成功一種將政權握在社會生產份子——即勞動者——手中的新制度。

  (二)一切國內的統治首長要連同英國的統治一併推翻,並且一切朝代統治須永遠廢除。

  第二節 經濟方面

  (3)土地給與勞動者:

  (一)屬￿Zamindarg,Talukdarg,Sardarg,Jagidarg和其他貴族或諸侯的財產和領有田地,收歸國有,分配給耕種田地的人們。這種分配由鄉村議會執行而受革命政府底監督。

  (二)因為要給農民知道公有地底利益,公有農事機器須給小農應用。這些機器由國家供給而為公有財產。

  (4)收用財富:

  (一)一切私有財產為公共利益使用者充公。

  (二)鐵路,電報,水利,礦山,等公眾利益均歸國有——由勞工議會管理,無利經營。

  (三)各種大的產業設立勞工管理。工會須管理生產,分配,主要社會底需品底交換,並須對於這些負責。

  (四)廢止一切間接的稅,而實行高度的累進率所得稅。

  第三節 社會方面

  (5)改善勞動生活狀況:

  (一)國家社會給養所;養老費;疾病保險;兒童利益金;產母保護;失業補助費。

  (二)實行一日八小時,一星期六日的工作;以增高勞動階級生活程度為目的,制定最小限度的工資。

  (三)婦女底地位:社會上和經濟上完全解放,並有相等的政治權利。

  (四)廢除一切社會特權。

  第四節 教育,文化及宗教

  (6)教育:

  (一)自中等學校一下施行免費和強迫教育;一切階級的教育機關須廢除。

  (二)完全文化獨立。

  (三)宗教和信仰自由;宗教須與國民政治生活明白分開。

  第五節 武裝和國際的關係

  (7)武裝群眾:

  (一)在外力推翻後,群眾仍需保持武裝,以保衛革命和鎮壓反革命。無常備軍。如保衛革命需要時,可設立海軍。

  (二)承認各民族有完全政治上的獨立權。不與任何帝國主義列強締結秘密或公開的條約。與各革命的無產階級共和國家——例如俄羅斯——成立經濟上的合作。

  我們介紹這個綱領有兩點意思。

  第一,要將革命的意義更顯亮的擺在我們面前。革命的造因全在於客觀的環境;有了一個階級受壓迫或是幾個階級並受壓迫的事實,這種環境就決定要發生革命了;反之,若沒有階級壓迫的事實,便不會有發生革命的事實。革命是壓迫環境的必然結果,是階級對階級的群眾行動。沒有客觀的革命造因,想以主觀的方式來造成革命,是不可能;但既有客觀的革命造因存在,想以方法來消滅革命的動力,也是不可能。不論他實現的進程是怎樣,一種壓迫多數的環境就是形成革命的本身,且決定革命是定要實現了。在另一方面,革命是需要有革命的組織;他是需要有領導群眾實際勢力的先鋒軍。但這種領導,不是主觀的號召和空泛的計劃可做到的;是要接觸了群眾革命的動因,親切的站在他們利益奮鬥的前面。空泛而不革命的甘地自然要落伍了;左翼不接觸群眾革命動因的號召也召集不動群眾勢力;現在印度革命須要一個親切于群眾利益先鋒來領導了。——從這一點我們可看出一個革命的立腳是在什麼上頭了。

  第二,供需要做國民革命的中國參取。在國際帝國主義和軍閥交相壓迫下的中國,是決定他急於要做國民革命,壓迫的程度且也決定他有廣大的客觀的革命群眾了,他也有——雖然很弱小——奮鬥歷史的先鋒軍了。目下因為先鋒軍和這廣大的群眾還是隔離,所以還沒有喚起他們不可扼抑的援應,就是因為先鋒還沒有旗幟鮮明為了群眾利益而奮鬥,引不起他們親切的瞭解和感發的緣故。在這種情形下,國民黨宣告改組,從新站定他的綱領,我們不能不贊許這是很合實際需要的一件事情。新黨綱的採取自然要由群眾的利益來決定。群眾的利益是什麼,這又要由他不堪忍受的生活情形來決定了。拿中國來和印度比,除了印度封建勢力已被資本主義破壞得遠不及中國的有勢,和中國農人還沒形成像印度農人那樣壯大的革命勢力之外,我們可說他倆實際情形很有相似的地方。印度和中國都是要和帝國主義戰的。印度勞苦群眾在國民革命中所要求的,當然大部也是中國勞苦群眾所要求的,所以我們感著中國國民革命的綱領有參取印度國民革命綱領的必要。

  惟有親切於群眾利益的革命黨,才不會在革命的群眾前落伍!

  革命是要為了群眾利益的呵!

  (1)原文載《嚮導》第4期,署名:君宇、春默。此文系張太雷與高尚德合作的譯介文章。《嚮導》編輯部遷至廣州後公開發行,由馬林向莫斯科申請經費,張太雷此時是馬林翻譯兼助手,繼續參與編輯《嚮導》和撰文,有些文章針對英美等國對外政策,不少消息來源於香港報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