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小言論·第二集 | 上頁 下頁
兩件轟動一時的舉動


  最近國內外新聞中可以轟動一時的舉動也許不止兩件,但表示與壓迫弱小民族的帝國主義不妥協而最有令人感動的奮鬥精神者,似乎只有兩件:一是韓國志士李鳳章之狙擊日皇;一是印度的抗英運動之再接再厲。

  李君於本月八日晨乘日皇新年閱兵完畢返宮途中,以手溜彈遙擲日皇,因車行甚速未中,日皇驚惶異常,幾墮車下,李君當場被逮,不久將就死刑。東京當局對於行刺目的雖諱莫如深,但李君為民族復仇而犧牲,實為無容疑的事實。日並韓於一九一〇年,至今二十年,于志士安重根之後,至今日而複有志士李鳳章,韓非無人,志士的赤血肝膽背後實伏有無窮的復興運動的革命種子,但亡國後的犧牲必較未亡國前為尤大,亡國後的努力必較未亡國前為尤難,這是正在危急存亡之秋的國民所應驚心怵目,嚴重考慮的問題。

  亡國後犧牲更大努力更難收效更少,印度的抗英運動也是一個顯例。甘地領導他的數十萬信徒,經三四十年的辛苦奮鬥,最後抵不住一總督威靈頓的幾道特別命令,複於本月四日被捕入獄,全印大會解散,各領袖繼續被捕。武力只有武力能制裁,甘地的非武力抵抗似近迂拙,但在已亡之後的印度,非若我國之擁有二百萬兵士而坐視敵人長驅直入者可比,乃用萬死不復回顧的義勇,前仆後繼,鬧得英帝國主義者不得安枕,此種不妥協的抗敵精神,實印度民族復興的基礎,我們只有覺得汗顏無地,那配批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