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小言論 | 上頁 下頁
人民不許


  我國駐德公使蔣作賓氏回國以後,對於國外情形多所發表,以供國人參考,近在外部紀念周中由王外長介紹蔣氏報告國際現狀,言及德國情形,有謂「該國政治家多以國為前提,而不以個人意見為前提,無論如何鬥爭,均在法律範圍之內。」又謂「該國政爭僅在一法定機關內競爭,決不另樹一幟,借軍隊之力,以遂其私鬥,此緣党人以國為前提,而人民亦複不許也」。我們生為中國國民的人,正目擊心傷內憂外患之逼迫,而內爭風雲,複甚囂塵上,黑暗蔽天,聞此「以國為前提」的他國黨人,與「亦複不許」「私鬥」的他國人民,于垂涎三尺之餘,實不禁感慨唏噓,何彼之幸而我之不幸一至於此!

  德國的「人民不許」的精神固不自今日始,在一九一八年屢敗於協約國之際,德皇威廉第二因國內革命風起雲湧,欲調一部分軍隊回國撲滅,特召大將興登堡及盧登道夫等商議,興登堡竟直率答道:「陛下欲令兵士抗禦外敵,尚肯拚命,若欲用以殘殺國內同胞,人心解體,必不用命。」威廉第二雖兇悍,孤掌難鳴,竟亦無可如何。此種兵士,比之不知有國,但知有首領,隨人牽著鼻子瞎走的所謂武裝同志,相去則又何如?德國大敗之後,完全陷於各國共管的危境,其險狀實較我國今日所處現狀艱苦萬倍,而全國同心,十年奮鬥,竟令各國肅然起敬而不敢複侮,決非幸致,亦由於有此「以國為前提」的黨人與「亦複不許」「私鬥」的人民而已。

  我們于此尤可得一大教訓,即外患不足畏,本國人不顧外患而但知自相殘殺,實為極慘痛的自戕手段。我國全國國民的一致心理,無不殷切盼望中山先生彌留時慘呼之「和平奮鬥救中國」能成事實,而不至再見同室操戈箕豆相煎之可恥現象,今以領導國民救國的國民黨而先自不能團結一致,其為可痛,何可勝言!我們歆羨德國的黨人與人民,蒿目時艱,感喟無已,但望國人之知所取法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