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小言論 | 上頁 下頁
冒險


  十月十一日為孫中山先生在倫敦蒙難紀念日,胡漢民氏在中央黨部舉行紀念儀式時,提起往事,有這樣的幾句話:「總理創造革命,於三十五年前,因在廣州運動未成,席不暇暖,即赴歐美南洋各埠,秘密工作,行程至新加坡時,有滿清所派曾任廣東惠潮嘉道某,跟隨總理所乘輪船,暗事偵探,為總理所覺,即與該偵探面談,將滿清政治若何腐敗,中國國家若何危險,不革命就要亡國,及本人以革命救國為目的各原委,傾吐而出,該偵探大為感動,謂我決不將君之行蹤向清政府報告,亦決不再偵察君之動作,一年之內我亦決不回國等語」,中山先生在倫敦蒙難時如何被誘入駐英使館,如何由英僕柯爾向他的老師康德黎求援,這是我們所熟聞的,不過胡氏所提起的這段未到倫敦前說動途中偵探的故事,卻是新穎的事實。繼胡氏演說的葉楚傖氏謂總理生平偉大有最要兩點,可為革命成功基礎,及同志奔赴革命前途唯一榜樣:

  (一)愈值危險時期,愈能表現大無畏精神;
  (二)每經過一次危險,即得到一次進步。

  我們試想像當時中山先生所冒的危險,可謂挨著虎口過去。大抵所志的事業愈遠大者,其過程所經的時間固愈久,所經的危險性亦愈嚴重。沒有挨得過持久時間的忍耐力,沒有挨得過特重危險的膽量,便不必想要達到所志的遠大事業。事業的大小與所經時間的久暫及所含危險的深淺常為正比例,故褊淺欲速與怯懦畏縮者決不足以成就事功,世之欲有所樹立以自效於社會者,往往徒囂然以大志自許,而于任重致遠與百折不撓的精神則鮮知蓄養,追念中山先生冒險的精神,當知所以自勉。

  所謂冒險,與魯莽似同而實異。魯莽者無所謂目標,無所謂計劃,故盲人騎瞎馬,糊裡糊塗的向前瞎撞,即魯莽的寫真。冒險則不然,先有明確的目標,與熟籌的計劃,按著計劃朝著目標向前猛進。所謂「險」者,即猛進途中所遇的困難,小困難即小險,大困難即大險,冒險雲者,即為實行計劃求達目標計而用大無畏精神以戰勝困難之謂。有目標,有計劃,遇險而屹然不懼者,實已確然明知此目標此計劃之需要戰勝此困難,只有力謀應付之籌謀,決無驚慌退縮之心意。故有持久性的大無畏精神並非一時感情上的衝動作用,乃理智上的真知灼見的結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