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人物述評 | 上頁 下頁
巴斯德


  巴斯德是有貢獻於全世界人類的一位科學家——化學家。諸君讀過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大概都記得他在《民生主義》第四講裡有這一段話:「在幾十年以前,外國養蠶的方法也是和中國一樣……遇著失敗,沒有方法挽救,也是安於命運。後來科學家發明生物學,把一切生物留心考察,不但是眼所能看見的生物要詳細考究,就是眼看不見,要用幾千倍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也要詳細去考究,由於這樣考究,法國有一位科學家叫做『柏斯多』便得了一個新發明,這個發明就是:一切動物的病,無論是人的病或是蠶的病,都是由於這一種微生物而起。生了這種微生物,如果不能夠除去,受病的動物便要死。他用了很多工夫,經過了許多研究,把微生物考察得很清楚,發明了去那種微生物來治療蠶病的方法……絲業便很進步。」這段話裡所提起的「柏斯多」,就是記者在此文裡所要談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他對於人類最大的貢獻,是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微菌和疾病的關係,為醫術上開一新紀元,由此救了人類無數的病痛疾苦,現在我們談起疾病是由於微菌作怪,似已平淡無奇,但在七十年前,大家無不嗤之以鼻,巴斯德經過無限辛勤與勇猛奮鬥,才排除世俗的頑固成見,以實際研究所得,造福人世。追惟昔賢,令人興起,記者既無時不馨香默禱中國多產生幾個真有貢獻于人群的科學家,敢以至誠之意介紹此堅苦卓絕的科學家的生平,藉資觀感。

  巴斯德生於距今一百零九年前(1822),卒於距今才三十六年前,雖活了七十二歲,但這種有益人群的科學家,多活幾時,即多若干新發現的知識,為人群增加一些幸福,七十二歲猶嫌其短。他的父親是個硝皮匠,他幼時和三個妹妹終日就在硝皮廠的空場上玩著。他後來進了一家小學校,此時即表現他的特性,富於想像力,凡是非他所確信為真實的東西,他決不肯馬虎承認是對的。他的父母境況窮苦,一天到夜做他們的苦工,但他們卻深信他們子女的教育和他們的每日的麵包是差不多同一重要的,所以巴斯德十六歲的時候,就被送入巴黎的巴柏學校(M. Barbet's School)肄業,離家鄉阿波雅(Abois)有四十八小時的路程。他到校之後大發思家病,弄得心神恍惚,面容蒼白,他的父親很失望,把他領回家去。他回家自修到年底,考入了一個附近的學校,但他即有志要做一個科學的教授,不得不忍著思家之苦,預備去考巴黎的皇家學院(Ecole Normale)。他的幾個妹子似乎不及他的用功,常接他寫給她們的情意殷勤的信,其中警語有:「立志是一件大事,工作常隨立志而俱來,而成功又常隨工作為伴侶。」到一八四二年,他已十九歲,回鄉在巴柏學校當低級教師,一面仍在高級肄業。到第二年,居然考取了巴黎的皇家學院。他即志在研究科學,入校之後,他所最注意而切望的,是如何使自己獲得本領去做科學實驗室裡的助手,幫助關於實驗的事情。所以在教室裡所受的功課,有好多學生馬馬虎虎弄到及格就算了事,他一點不肯放鬆,他所得的知識,一件一件必須由自己在實驗室裡做過實驗證明確實之後,才肯罷手,情願比別人多費許多時間,決不肯敷衍塞責。所以當時他的同學常譏誚他,說他是「實驗室的臺柱子」。他當時只有一個知己的朋友叫做雪佩益(Chappuis)還算明白,見有人譏誚他,常搖頭歎道:「你將來總看得見巴斯德要成個怎樣的人物!」巴斯德雖被同學譏誚,但他對於科學實驗之細密認真,實事求是的精神,卻被當時在科學界已著盛名的化學家柏拉得(Antoine Jerome Balard即化學原質「溴」Bromine的發現者)所賞識,叫他加入他的實驗室裡工作。巴斯德得此機會,當然如魚得水,得大做其實驗,此事誠然為意外的機會,但倘非巴斯德在實驗方面有獨立研究的精神,這種機會也輪不到他,所以可以說這個機會也是他自己所招來的。

  他在這裡又遇著科學家羅蘭德(Auguste Laurent),又因富有研究精神而大受他的敬佩,當時巴斯德對於「結晶學」已感覺極深的興趣,又得到著名科學家的教益,對於實驗更有心得,漸將研究所得,發表報告,其實驗成績,不久即為科學界所聞名欽慕。他對於科學實驗工作之熱情,簡直到了癡的程度,每在實驗室中實驗獲得結果,他往往手舞足蹈,喜得忘形,沖到街上去,隨手拉著路上的行人到他的實驗室裡去,把所得講給他聽!他的求知欲實無滿足之時,一遇校中的假期,他還研究德文,俾於法文參考書之外,還能廣閱德文參考書。

  到一八四九年,他二十五歲,就被斯德斯堡Strasburg大學聘任化學教授。依他的本意,很不願離開原處實驗室裡的師友,因為他很覺得實驗工作應占他所做的第一件事,而在斯德斯堡做教授,當然要費許多時間預備講演詞。他除了實驗室的生活之外,便得不到更大的快樂!但是這個職務是教育部的延聘,他不得不去。在這年他和科學家羅蘭德的女兒結婚。他的新夫人親見他聚精會神於科學的實驗,親見他工作,親見他從許多結晶體上仰起他的頭,滿眼充滿無限的愉快和熱烈的情緒,不久她也受著他的感化,也津津有味於科學的研究,成為志同道合的一對伉儷。

  到一八五〇年的暑假期內,他把實驗所得的結果作為報告,呈送巴黎科學院,大受當時法國著名物理學家畢奧(Jean Bap tiste Biot)所讚歎。畢奧就是發明物理學中「偏光鏡」(「polarime ter」)的一位著名的科學家,當時雖已有了七十六歲的高年,卻仍然虛懷若谷,好學成性,對於那位年紀未滿三十歲的青年科學家所報告的實驗結果,虛心領教,並寫信去鼓勵他;有一封一八五二年的去信,再三對他說,他的研究成績一定可以使他在化學上占得一個位置,卻不是在物理學上,並給他許多熱誠愛護的話。

  巴斯德對於實驗工作愈做愈有趣,簡直覺得白天太短,夜裡太長!到一八五三年,他在實驗上又有新收穫,高興得很,趕緊打個報告勝利的電報給畢奧,說道:「我已能把tartaric acid(酒石酸)變為racemic acid(一種不旋光的酒石酸)」,並說「這個發現很有不可勝計的重要結果。」關於化學上的專門學理,記者無力多說,不過我們可見他的津津有味的心理和欣欣然的態度。法政府驚於他在科學上的成績,特頒給榮譽獎章,第二年被聘為裡爾(Lille)的科學院教授並兼教務長。在他的新學生裡面,有一位學生的父親叫做畢古,他是以甜菜根製造酒精為業的,剛因失敗而灰心,便向他的兒子的大學教授請教,巴斯德即慨然答應代作實驗,每天抽出一個時間在那個製造廠裡研究,並在家裡實驗室中續作研究,每日這樣費去若干小時。在他家裡的小小實驗室,只有一個尋常學生用的顯微鏡和一個裝滿焦炭的最老式的爐子,他睜著眼睛在爐旁注視著爐上煮著的「酵母細胞」改變形狀和增多。他同時並研究酸乳中的發酵作用(即所謂「乳酸發酵」),把他從發酵時灰色物質中所發見的極微的球形小體,畫在他的筆記上面。在他以前,這些發酵時所見的球狀小體從來沒有人注意看出的,但是一經巴斯德注意觀察研究之後,方知這灰色的物質就是「酵母」,就是造成發酵的東西;而酵母之所由來,就是來自用顯微鏡看得見的極微的球形小體——也就是所謂微生蟲!這種微生蟲在形體上似乎渺乎其小,而在實力上卻異常厲害。巴斯德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微生蟲是腐爛及疾病的根源。但人類思想大都是守舊的頑固的,他初發現時大引起攻擊反對,其奮鬥情形和研究勇氣,請於下面再述其大概。

  巴斯德對於發酵的研究,認為發酵是由於微菌的作用,實含有推翻舊說的重要意味;但他初有所得,還要繼續研究,非的確得到確鑿的事實為證明的時候,不願即行公佈。所以他在一八五九年在一篇文字裡曾經有過這幾句話:「關於極有趣味的發酵作用的研究,其結果實與生死的神秘有密切的關聯,我正在盡我心力作切實的探究。我希望不久即可獲得準確的結果,一點不含糊的打破『自生說』的疑問。」

  所謂「自生說」者(「Spontaneous generation」)乃生物學上的一種舊學說,相信有機物腐敗時所發生的有機體是由腐物中自生出來的;依這種說法,腐爛非由外來的微菌作用,微菌反是由腐物中自生出來的。當時法國盧安城的博物院主任保雪M. Pouchet便振振有詞,說他相信並且能夠證明在顯微鏡中所見的微細的活著的有機體是自然發生的,是由死物中自生出來的。巴斯德卻不以為然,他說在實驗的科學方面,除非拿得出事實的證據來,無論對任何事物遽加相信,都是錯誤的。他不願以空話駁人,只根據他的懷疑態度埋頭研究,切實研究了一年之後,他便能根據實驗所得,駁倒保雪所自詡的「證明」。他毅然深信:只在空氣中活的有機體(即微菌)碰到了可腐的東西的時候,才有發酵發生。他於一八六四年四月七日。公開演講于索耳彭,當場實驗給大眾看,受大眾熱烈的歡迎,科學院即承認他的成績,於是所謂「自生說」者全被推翻。

  東西發酵而腐爛,這是常見的事情,但是在巴斯德以前,就沒有人覺得此事值得深切的研究。更有誰料到微菌學說發現之後,對醫學發生大革命,救了無數人類的生命?

  但是當巴斯德剛發現這個真理的時候,許多醫生除名醫列斯得(Joseph Lister此人對醫學亦有重大貢獻)最先重視他的發明外,都頑固成習,淡然置之,甚至引起嫉妒,妄加譭謗。巴斯德卻並不因此灰心,他自己雖非醫生,但卻要想法利用他的發明,對療治疾病方面多所貢獻。他有兩個女兒患傷寒症而死,他個人的傷心愈增強他對於人類在這方面有所貢獻的心願。於是微菌學說便漸漸的實用到醫學方面去。

  當時法國因發生蠶病,絲業損失甚巨,巴斯德從事考察研究,經九個月的辛勤,乃證實蠶病發生的原因乃由於極小細菌擾害蠶的卵子,幼蟲,蛹,及成蟲的蛾所致,他遂用科學方法治療,除其根,絲業出產大增,農家稱頌不置。這是一八六五年的事情,即在他公開演講微菌學說的第二年。過了兩年(一八六七年),他應巴黎索耳彭母校之聘,任化學教授,仍盡其心力於實驗室的工作,並多方鼓勵青年對於科學研究的好奇心和興趣。在此一年後他忽患大病甚危,他喊道:「我不願意死,我要對於我的國家多有些貢獻。」果然!他未死。他自己未死,卻想出許多法子救濟因疾病幾死的人。他於一八七七年發現脾熱病(Splenic fevor)是杆狀微菌所致,又於一八八〇年發明種痘法,俾得避免微菌毒害,醫學家乃得利用,醫治稱便。一八八六年他又發明狗癩病的治法,凡被瘋癲動物(如瘋狗)咬者,僅觸及口涎,即生此危症,而巴斯德能用注射法醫治,救人無數,後來別的科學家根據巴斯德所發明的原理,還發明創口防腐法,肺癆發生原因與治防法,白喉症治法等等,皆醫學界的重要發明,而恃巴斯德為先鋒。無怪全法人民投票公定十九世紀的偉大人物,巴斯德竟獲首選。概括其一生,無非為人類福利盡瘁,此所以成其偉大,法人念其功績,為建立巴斯德學院以作紀念,現已成為世界科學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對科學界的貢獻將永續不斷,巴斯德的研究精神和服務精神可謂不朽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