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人物述評 | 上頁 下頁
蒙古地理的權威者


  西藏是中國的土地,這是盡人所知的,但是西藏地理的權威者卻不屬￿中國人,乃屬￿世界著名的瑞典地理學家而兼探險家的海定(Sven Hedin);蒙古也是中國的土地,這也是盡人所知的,但是蒙古地理的權威者也不屬中國人,乃屬￿世界著名的美國博物學家而兼探險家的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 rews)。海定今年雖年已六十四歲,但對於地理學的探討,還是「老當益壯」,最近又到我國有西北考察之行。

  安德魯斯今年四十五歲了,他二十二歲畢業于柏類特大學(Beloit College,在美國威士康辛州的柏類特城,是一個很小的大學,現在學生不過四百人)。他在此校畢業之後,尋覓做事的機會,後來就做了美國博物院的管理員(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在紐約,是世界最著名的一個博物院)。但是他不是一進去就做了什麼管理員,他自己說他的博物學上的事業是從替這個博物院掃地開始,這就是說他初入這個博物院所任的職務是掃地。我們知道博物院裡有許多專家,雕刻模特兒的雕刻模特兒,裝配骨頭的裝配骨頭,滿地都是骨塊石屑,掃地是他們工作室裡一件很忙的事情。

  這位名聞天下的現代博物學家,說起他第一天到這個博物院裡去尋職業的情形,倒也饒有趣味。他說:

  「我記得我第一天尋到這個博物院的情形。當時我想在那裡面尋些事做。那天早晨我到得太早,所以在那博物院附近的地方兜了兩個圈子,後來坐在第八十一街中央公園門裡一塊岩石上。我遠遠的望著那個博物院,心裡瞎想:這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在這裡面我究竟遇得著那一種的人物?我想在所謂博物院裡可以看見的,大概不外在到處塵埃和蜘網的廳堂上,排著許多裝著古物蒙著灰塵的箱子吧?我又想管理博物院的那些科學家大概是戴著眼鏡,拖著鬍子,彎著背的老先生,看見我恐怕要睨視著,視為奇異的不歡迎的一隻昆蟲吧?我當時新從西部小鎮來,從來沒有見過規模宏大的博物院。當時這個博物院裡的科學家如奧茲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著名古生物學專家Paleontologist,現任該院院長),賈普曼(Frank M. Chap man著名禽學專家Ornithologist)等,都是我幼年時所崇拜的人物,但是他們的樣子怎樣,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這個初出茅廬土頭土腦的安德魯斯,在外面這樣獨自胡思亂想,他當時所想像的博物院裡的科學家,大概和我國肮髒不修邊幅自命名士派的差不多。但是他後來進去一看,卻大不然,你聽他這樣繼續的說下去:

  「我後來一踏進那個博物院裡,看見了那個雄偉的大理石的走廊,是多麼駭異!尤其與我預料大相反的是在那裡面做管理員的科學家,他們不是戴著老花眼鏡穿著羊毛布外衣的萎靡龍鍾的人物,卻是個個精神抖擻,形態活潑,衣服整潔,叫他們坐在銀行家的位置上,並無遜色。」

  安德魯斯說這幾句話,雖指委身博物院事業而言,其中所含的精義,我以為無論委身何種事業的人都可以聽聽。他說:「我們獻其生命於博物院事業的人,其職務是要使讀書的人格外可以容易明白。我們所以獻其生命於這種事業,因為我們喜歡做這種事業,若丟了這種事業而做別的任何事情,便不能快樂。最好的辦理博物院的人,最好的探險家,他們的天性趨於這一途,好像是生成的,不是造成的。他們對於這種事業的忠誠熱烈,好像是種根於他們的血液裡面,不是外鑠的。一個人對於他所做的特殊的事情,如果沒有出於中心的極深切的愛好,最多不能超越平庸的勝利。」

  但是我們要知道忠誠於任何事業的人,不是只有愉快的享受而絕對沒有苦痛的犧牲,常語有所謂「艱苦備嘗」,我以為淬礪奮勉於任何事業的人都有「甘苦備嘗」的經驗,有甘處,也時有苦處,倘不能克制時常發生的苦處,甘處便也不來,所以安德魯斯說了上面的幾句話,又接下去說道:「人生不是只有快樂和驚喜的。(「The life is not all pleasure and excitement.」我酷愛這一句話,所以順便把他原文寫下來,與讀者共賞。)有許多青年都很要加入這個玩意兒(按指辦理博物院的事業),但往往淺嘗輒止,很少能夠頓得久。倘若一個人的心不在他的工作裡面,他的工作便成了枯燥乏味的苦事情。講到從事博物院事業的人,先要確然的知道他須把貪利貪逸的希望以及一切世俗享福的念頭一概拋到九霄雲外。但是真能委身於這種事業的人並不苦,因為從事博物院事業的生活,能給與我們金錢永買不到的一種快樂。」

  這種快樂是什麼?安德魯斯雖沒有說出來,但是我們只要想到美國紐約博物院對於科學界的貢獻,對於研究科學的人的貢獻,便可知道他所謂「金錢永買不到的一種快樂」是什麼。

  安德魯斯的事業發源於這個博物院,他替這個博物院參加了許多探險隊,後來領導三次探險隊到遠東來:第一次自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一七年,在西藏及中國的西南邊境,在婆羅洲;第二次在一九一九年,在中國北部及外蒙古;第三次自一九二一年起探了五年,在中亞細亞。含辛茹苦,甘冒萬險,探得許多奇跡,有很多名著發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