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寄語·三集 | 上頁 下頁
弁言


  這第三集的《萍蹤寄語》是從一九三四年的十一月中旬到一九三五年的四月下旬這五個多月裡面趕成的。初意只打算寫十萬字,但是寫了十二萬字還未寫完,想想要寫的材料還有不少,越寫越著急起來了。因為我已決定於四月底到美國去看看,必須在動身以前把這本書結束,更覺得著急。在歐洲的生活費那麼貴,我覺得如果一天關著門埋頭寫文章,是一件太不經濟的事情,應該要利用這昂貴的時間多多觀察實際的社會活動,或一部分利用豐富的圖書館多看些好書,所以我只在夜裡抽出時間趕著寫。在最近一兩星期裡,白天也要趕著寫,匆匆寫完了十八萬字,才算勉強交卷。這樣匆促寫成的東西,錯誤在所難免,倘讀者諸友有所發現,不吝賜教,那是記者所非常歡迎而感謝的。蘇聯面積達八千五百萬方英里,占全世界土地六分之一,有全歐洲面積(連歐洲部分的俄國也在內)兩倍之廣;人口一萬萬六千五百萬,包括一百多民族。以這樣廣土眾民,內容複雜的國家,恐怕盡畢生之力,還研究不完,記者僅以兩個月的時間,看到一部分的區域,雖盡其心力,所得也僅是滄海之一粟;我只得就所看到的,和所聽到而認為可靠的,用很誠實的態度寫出來。這是要請讀者諸友注意的一點。蘇聯是積極努力于新社會建設的國家,情形日新月異;我回倫敦後對於蘇聯的情形仍時常從書報上留意,因此寫完本書時距我離開蘇聯雖已六七個月,也許和最近情形還相去不遠;但因為蘇聯究是一個進步迅速的國家,這本書出版的時候距脫稿的時候或許又要在幾個月以後,所以所敘述的情形只可作為大概的輪廓,或重要的趨勢。這是要請讀者諸友注意的又一點。

  我記得在《萍蹤寄語》初集的《弁言》裡曾提起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世界的大勢怎樣?第二個是中華民族的出路怎樣?井答應當在「總結論」裡就淺見所及,貢獻一些備讀者諸君參考。我最近本想等到看過美國以後,才來試答這些問題;但因在歐洲觀察了比較可以左右世界政治的幾個國家以後,對這些問題不無一些概念貯蓄著,不妨乘此離歐的機會,先提出來談談,以後如認為有修正必要的地方,仍然可以很坦白地再作報告。

  現在的世界,除蘇聯外,很顯然的現象是生產力的進步已和生產工具私有的社會制度不相容。據國際著名的統計專家尼布斯(Sir Geoge Knibbs)的審慎估計,認為依世界上現有的富源和技術,足夠供給四倍于現有的全世界的人口,即可足夠供給八十萬萬人。可見現在的世界經濟恐慌,並非由於人口的過剩。就在世界大戰剛結束時,據英國托辣斯大王勒佛赫倫(Lord Leverhulme)的估計,認為依當時科學所給與的技術,倘利用全部的生產力,每人只須每星期工作一小時,衣食住即可無憂!這還是一九一八年的話。一九三二年,英國工程師何哲生(J. L.Hodgson)在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所報告,認為生產力比在勒佛赫倫說這話的時候又差不多增進了一倍,這樣說來,每人只須每星期工作半小時,各人的生活已都夠維持,倘每人每星期工作一小時,大家更過得更舒服的生活了。以如此進步的生產力,又具有充分的天然富源,何以會有三五千萬人失業(一九三三年的正式報告,全世界失業達三千萬人,非正式報告為五千萬人),就是未失業的勤勞大眾,也大多數在窮苦中過活!可見這不是人口問題,富源問題,或技術問題,根本是個社會的組織問題。舊社會的矛盾,是在生產力的進步不但不能利用來供給一般人的生活需要,而且要使一部分的工廠停工,一部分的機械擱起,一部分的勞動力廢棄,使少數佔有生產工具的集團能維持他們的利潤!結果,我們在歐洲的所謂「列強」的國家裡面所見的社會現象:一方面是少數人的窮奢極欲,生活異常闊綽;一方面是多數人的日趨貧乏,在饑餓線上滾!

  在這種情形之下,只有兩條路走:一條路是用更嚴酷的手段,替舊制度作最後的掙扎,以壓制生產力進步所引起的社會革命,保持少數人所享受的利潤,連向來用以欺騙民眾的國會制度都索性掉在腦後了,即虛名尚在,實權也集中在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個人獨裁者的手中。這便是在歐風行一時的所謂法西斯運動之所由來。

  這運動在國內是用高壓手段維持少數人的榨取制度,在國際便是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這是自然的趨勢,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搶奪國外市場,搶奪殖民地的原料,剝削殖民地的勞動力,是脫不了關係的;因此各帝國主義的衝突是資本主義本身的矛盾所產生,不是偶然無故發生的。現在各帝國主義的代言人都滿口高唱志在和平,但如果志在和平,何以裁軍問題到現在已一變而為如何擴充軍備問題呢?有人說,帝國主義各國也許怕在未來的大戰中,各國裡面至少有幾國要發生社會革命,增加幾個社會主義的新國家,所以對未來大戰未嘗沒有幾分顧忌。這種說法雖未嘗沒有幾分理由,但是在事實上一方面積極備戰,一方面愈縮愈小的市場和繼續增高生產力的矛盾愈益尖銳化,也就是各帝國主義間的衝突愈益深刻化,戰爭的威脅正在一天一天的擴大,戰爭的危機仍是一觸即發的。而且這種危機較一九一四年更為迫切,形勢更為嚴重;因為在當時僅有各帝國主義的對立,現在除此以外,還有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對立。這便是歐洲發狂似的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之所由來。

  簡單說一句,法西斯的風行和備戰的狂熱,這是歐洲最近的實際的情勢,而這兩個寶貝卻是日暮途窮中的資本主義的一對孿生子。而我們如再根究這種趨勢的來源,又可知是由於生產力的進步已和生產工具私有的社會制度不相容。

  要徹底解決這種「不相容」的問題,只有根本改造束縛這生產力的社會組織,代以為大眾福利儘量利用進步生產力的社會組織。要能夠為大眾福利儘量利用進步的生產力,生產的動機必須為供給大眾的需要,而不是為少數人謀利潤:要辦到這一層,生產工具必須社會化,即必須為社會所公有——這是上面所謂「兩條路」中的第二條路。

  現在的歐洲——也許可說是世界——便在這兩條路的鬥爭中。這鬥爭中的最後的勝利誰屬,要看誰能根本解決上面所提出的「不相容」的問題。

  誠然,在歐洲還有一部分人夢想走第三條路,就是在不改造社會組織的現狀下,說得切實些,就是仍然縱任生產工具歸私人所有,而實行「計劃的資本主義」(planned capitalism)在這班人也許只願美其名曰「計劃經濟」——而避免社會的革命和法西斯的招牌。其實這是夢想,因為我們在上面已經分析過,只有能根本解放生產力的路才走得通;「計劃的資本主義」要掙扎存在,不但不能解放生產力,而且要出於束縛生產力,無意中已加入了第一條路。所以我以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大勢,只在兩條路的鬥爭中。第一條路也許因大多數人在意識上或力量上還未有充分的準備,得使沒落的舊社會多苟延殘喘幾時,但最後的勝利必在能根本解放生產力的方面,這是決然無疑的。

  以上是對於第一個問題的管見。其次要略談第二個問題,就是於我們尤其切身的問題:中華民族的出路怎樣?

  我們的民族是受帝國主義壓迫和剝削的民族。這個事實,想來誰都不能否認的。所以我們的出路,最重要的當然在努力于民族解放的鬥爭,這也是無疑義的。但是如果上面對於世界大勢的分析不是錯誤的話,我覺得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的特殊注意。第一點是這種鬥爭的中心力量在那裡?這似乎是我們內部的問題,和世界大勢無關,其實不然。中國是世界中的一環:中國自己說不到帝國主義,但有帝國主義在中國;因此中華民族解放的鬥爭,決不能倚靠帝國主義的代理人和附生蟲;中心力量須在和帝國主義的利益根本不兩立的中國的勤勞大眾的組織。這樣的中心力量才有努力鬥爭的決心和勇氣,因為他們所失的就只不過一條鎖鏈!

  第二點是帝國主義自身的矛盾日益尖銳化,一方面對於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壓迫剝削固然要愈益加厲,一方面也是有鬥爭決心和勇氣的被壓迫被剝削的民族所可利用的機會。當然,這民族如一味的投降,退讓,反而可使帝國主義將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所搶奪的贓物,用來維持它的殘局;反過來,如這民族能積極鬥爭,使帝國主義不得高枕而臥,無法麻醉本國的大眾,由此促進世界人剝削人的制度的崩潰,不但獲得民族自身的解放,同時也是有功于全人類福利的增進:這是我們對於民族的責任,同時也是對於世界的責任。我們看清了世界的大勢,分清了敵和友,應該要把這兩種責任擔當起來!

  韜奮記於倫敦。
  一九三五,四,二五,夜十二點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