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激變 | 上頁 下頁
上海戰事的最近變化


  上海附近戰事,自九月十一日我軍防線遷移,堅守第一道防線以來,迄今四十五日,英勇抗戰,威名震動遐邇,各國日報及國內的西文報紙,無不著論讚揚,表示驚歎。最近於廿六日上午因敵軍增援猛進,雖經激戰,終於不得不先後由大場、廟行、閘北、江灣撤退,扼守第二道防線。

  敵人以最精銳的海陸空軍,集中火力猛攻,即有所進展,經兩個半月的慘重犧牲,才在黃浦江邊侵入十餘公里的土地,就消耗戰的意義說,不能不算已給敵人以重大的打擊。我軍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戰車炮火相搏,堅苦支撐,拼命抵禦,就前線浴血抗戰的將士而論,已可說是勞苦功高了。

  在局外的第三者也許比我們看得更清楚些。據路透本月廿六日的倫敦電訊,英國權威日報之一的《孟撤斯特導報》(「Manchester Guardian」)的那天社論提及上海戰事,說上海戰局無論有何變化,中國已經獲得重大的優點,因為日人在上海參戰的約有十二萬人,此實日在華北戰事所不可少的兵力;若以損失而論,中日雙方都非常重大,但所不同者,在中國還值得,而日本卻很吃虧。

  日本帝國主義利在速戰速決,中國則利在以消耗戰使敵人疲於奔命,疲于應付,增速敵人國內經濟的崩潰,加深國際形勢的矛盾,耐受艱苦的歷程,期獲最後的勝利。從這樣的觀點來看上海戰事的最近變化,應該只有本著原來的決心作更艱苦的努力。而不應該作無謂的悲觀與消極。況且我軍在第二道防線還在力求進展,和一二八時一旦退卻即一了為了的局面完全不同。即令上海因戰略上的必要而全部退卻,那也不能因上海戰事的暫了而認為中日的全面戰事也一了為了,因為在全面抗戰中一時一地的進退是可以有的。我們的眼光要放大,注視整個中國的抗戰與出路,要有民族解放最後勝利的信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