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趙世炎 > 趙世炎文集 | 上頁 下頁
滬案解決與段祺瑞政府


  (一九二五年十月七日)

  段祺瑞敢於封閉上海總工會,敢於壓迫各地的民眾運動,自然也敢於違背民族利益解決滬案。自從奉系軍閥在各地幫助帝國主義者屠殺民眾,自從段祺瑞下令鎮壓愛國運動,喪權賣國損害民族利益的滬案解決辦法,早已由段政府與其外交部預備好了。現在列強所提的對滬案之意見,段政府的外交部之答覆態度是欣然承諾,「可表贊同」。列強所提意見既然可以表示贊同,所謂滬案重查的駁複。當然不過是一種官樣文章,段政府現在欲求得帝國主義者之歡心,並求己身政府地位之鞏固,無論什麼事都可以作,對於滬案之解決,當然是可以為所欲為了。

  舉國力爭的滬案,現在看看快要被段政府賣去,用以換得他的政府地位之長久。段政府經營這一樁買賣,與他經營的金佛郎案一樣:在金佛郎案解決之前,段祺瑞用方法買得各方面鉗口不言;在現在滬案快要解決以前,段政府與奉系軍閥先壓迫了各種的民眾運動。段政府的機智巧妙,置全國人民於掌握之上,任意玩弄。目下滬案之解決看看成熟了,列強對滬案重查悍然舉行,外交部對未重查前之列強照會已欣然承諾,贊同一切辦法。國內輿論在此時只知道悲呼外交的失敗,還沒有看出滬案實已解決,民族利益已受損害,還沒有看出這種解決是段政府的計劃,還沒有看出英日帝國主義勝利的可怖,更沒有看出美國帝國主義「華盛頓會議政策」之復活。

  為什麼現在滬案之失敗,帝國主義對中國之勝利,又算為「華盛頓會議政策」之復活呢?自五卅運動發生後,帝國主義者對付中國的方法有兩種方式:一是武力干涉,一是華盛頓會議的政策。使用前一種方式的,自然是英國。現在英國帝國主義的武力干涉政策,也並未有完全拋棄,尚積極的採用於對付廣東革命政府。主張華盛頓會議政策的,自然是美國帝國主義者自己,關稅會議與司法調查,都明明表現華盛頓會議政策之復活。滬案的重查是美國帝國主義對英日帝國主義之協調行為,美國委員為重查的委員長,為此種協調行為之領袖。關稅會議是日本所反對的,因為日本與中國經濟關係最為密切,出入口稅受影響最大,尤以棉紗產業最受打擊,本不是日人所願意的。所以日本帝國主義者對關稅自主問題特別注意,派出侵略中國之老將日置益為關稅會議代表,日本的資產階級與舉國的報紙,紛紛起而討論日本帝國主義對於關稅會議應持之態度。在現在的國際形勢中,特別是在歐美帝國主義對東方的策略中,英國是受美國所牽制,在共同的利害上,英國不能不贊同美國的政策。同時,在太平洋上利害的關係上,日本又不能不牽連英國以制美國。美國帝國主義利用英日帝國主義在中國受打擊的時機,慨然而出,以關稅會議為號召,英國起而首先贊成,日本亦不得不以贊成的態度,急起應付。這便是「華盛頓會議政策」復活的前因與後果。

  段祺瑞政府現在的地位,自然適宜於「華盛頓會議」的帝國主義政策之下生存。借關稅會議以鞏固政府地位乃至取得未來的大總統資格,這自然是段祺瑞惟一的可走之路。重查滬案以至毫無損失的解決滬案,這自然是帝國主義者與段政府已有的契約。中國的民眾決不要幻想段祺瑞最初對於滬案之激昂表示,就忘卻現政府仍是帝國主義的工具。段祺瑞能以錢接濟上海罷工工人,亦能授意軍閥邢士廉封閉上海總工會。所以損害民族利益之滬案解決辦法,在已將民眾運動壓迫平靜之時,段氏可以悍然執行。滬案之解決與段氏政府之存在相連,沒有依照帝國主義提議之滬案解決辦法,便沒有可以繼續存在的段氏政府。帝國主義與軍閥政府之關連如此,沒有革命的民眾政權之勝利與取得,自然說不上外交之勝利與不勝利。現在的輿論只是外交失敗了,其實中國還有外交可言麼?對於這樣現狀還不能認識麼?代表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的新聞記者的心理,實未免太不革命,太懦弱啊!

  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大多數的革命群眾,實不承認滬案之失敗,尤不承認民族革命運動潮流之低落。中國的工人階級現在只發現階級之分化,資產階級對帝國主義之投降,與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群眾之潰散。但是這種分化與投降或潰散,並不足以絲毫動搖中國的民族運動。中國民族仍然是革命的。帝國主義、軍閥與資產階級之違反民族利益的一切行為,只是促成大多數民眾革命的條件。解決滬案與向中國民眾進攻,是帝國主義與軍閥的必然策略。但是滬案解決現狀之悲憤可恨,正是中國民族運動怒潮不致低落的客觀條件。中國革命的興起由帝國主義者與軍閥自己促成,段祺瑞政府的倒塌亦由段祺瑞政府自身的行為所驅使。

  (原載《政治生活》第54期,署名:士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