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恨水 > 張恨水散文 | 上頁 下頁 |
春聯小考 |
|
春聯之制,始于西蜀孟昶,人盡知之。而以第一聯為「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則誤也。宋史卷四百七十九,西蜀世家,載云:「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是可見孟昶稱帝以來,素有此制。世家又云:「末年學士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太祖命呂余慶,知成都府,而長春乃聖節名。」觀此,則所傳十字,乃孟氏最後之一聯。而非創始之一聯。其「納余慶」三字,確系雙關,令人叫絕。唯「號長春」則較牽強耳。按宋史卷二,太祖本紀云:「己未(建隆元年二月),宰相表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是宋之長春節距西蜀投降,尚有一月之遙,何以於正月言之?亡國之君,只圖善頌善禱,以求遠禍,殆不能以時細較矣(宋史載,天成二年,生趙匡胤于洛陽夾馬營,並未言何月。若以上引史文言之,趙自系生於二月十六)。 桃符與春聯原為一事,後則分二,荊楚歲時記言桃符甚詳。此書成于晉,習尚來自漢魏。記云:「帖書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其榜。」玉燭寶典載:符以桃木為之,並於其上書神荼鬱壘字樣(此為二神名,如伸舒鬱律)是則最古之門上所貼春聯,只在避疫,並非頌禱讀祝福也,後人有以宜春帖為聯之本者,亦非是。歲時記云:「立春之日,悉剪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是分明佩戴之物,非門聯矣。孟昶好弄文墨,殆以神荼字樣過俗,乃改為春詞。故宋史云:「題桃符」也。 今日之門神畫,當系由懸葦索變來,掛箋由雞戶變來,春聯由題桃符變來,而掛柏枝則魏晉以來根本有之,吾國地大,南北各異其俗。過年之桃符春聯萬方一致。是可知傳來者久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