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恨水 > 張恨水散文 | 上頁 下頁 |
由玉泉院到青棵坪 |
|
現在該說遊山了。出玉泉院不到半里路,就進了穀口,這裡上山的路,就是順了兩山夾峰裡的山溝,彎彎曲曲的往上走。先到的張超谷,說是南漢的張超住在這裡,現在全是亂石。過去不多路,石壁上刻了三個大字,王猛台。說是當年王猛在華陰屯,在這裡築台點將的。由這裡去,山路開始險起來,轎子常是在極窄的山崖路上走,上起山來,人幾乎可以睡在椅子上。因為路總是離不開山澗的,在山澗裡看到有一塊大石,其大如屋,略像一條大頭魚,是光緒十六月六日,山水沖下來的。後之好事者,在石頭上鑿了石魚兩個大字。石魚過去,是第一關,轎子穿過一個石門,上前不多路,便是三聖宮。由穀口到這裡,只是五里,轎夫要歇一歇的了。 華山上的小道觀,多半沒有正式的大門,路邊就是大殿。轎子歇下來,老道就請你坐下喝茶,擺出那列入古董之列的果盒來,果盒裡大概總是胡桃花生幹紅棗這一類東西。有的放些不大衛生、年歲很老的糕餅,當然以不吃為妙。走路口易渴,茶雖不好,也要喝。喝好了動身,我們不給錢,對老道說:下山再給。老道連說不要緊,請便,這並不是老道特別大方,就因為華山上下是一條路,遊客下山,非回到原路不可,所以他落得大方。我們為了這個,也就免得來回給兩次錢,這是遊客必知的一件事。三聖宮之後,路慢慢的高了,也就走到了石壁中間。 迎面石壁上,露出了一個崖,崖裡有個長的缺口子,長約十幾丈,是希夷峽,土人叫老君試鑿。說是老君磨好了鑿子要開華山,先在這裡試一鑿子,一鑿子下去,就鑿下這一二十丈長,七八尺闊,這麼一條縫來。陳希夷死後,原來葬在峽下,從前有石坡子垂了鐵鍊可以上去看看,老道就指著他們老祖的屍骨化錢。明嘉靖年間,有姚一元這個人,用石匣子把它埋在玉泉院。前清手上,石匣被水洗刷出來了,陝西撫台,依然把它送到峽上去,而且把鐵鍊子斷了。加上山洪幾次大發,把路沖了,於是這希夷峽就只能望不能去。過去,是莎蘿坪,已走十里,轎夫二次歇肩。 進了穀口以來,就在山縫子裡鑽,或走在澗東,或在澗西。到了這裡,山谷忽然寬闊起來。據前清名士撫台畢秋帆的筆記,說這裡有莎蘿樹一塊,綠陰占兩畝地,還有很清的泉水,現在都沒有了。在這裡,有個坐西朝東的道院,門口掛著莎蘿坪的廟額。坪這個字,就是說平坦地方的意思。所以有坪字的地方,便是上山一個休息處所。道院這裡也可以打尖寄宿,不過是上不上不下的地方,打尖寄宿,都不合宜。 在莎蘿坪下面,是一條寬山澗,對岸山壁上,是大小上方。大上方在山頂上,看得不大清楚。小上方在石壁中間,離地有四五十丈的所在,就山石凹凸的部分,蓋了幾間屋子。在屋門口墜下一條鐵鍊約七八丈,由鐵鍊子下端達到石壁鑿的石級上,若是我們估量看,大概都不能爬,可是有人說,那裡住了一位八九十歲的老道,一天不知上下幾十次呢。由這裡去,要經過白鹿龕白蛇出洞十八盤各名勝。白蛇出洞在幾十丈高的石壁縫裡伸出一個石蛇頭來,遠望非常的像;我那工友小李看到,失聲大叫長蟲,長蟲,他倒以為是真的呢! 再到毛女洞休息。這裡,不過一個小道院在路邊上,沒有什麼奇怪。可是由這院後,在叢草坡上,斜斜的上去;高到白雲深處,那是毛女峰。相傳秦始皇死後,在提去殉葬的宮女裡面,有個宮女,不忍受這活埋的痛苦,由驪山跑了出來,躲在這山上,吃樹葉喝泉水,遍體長了綠毛,在唐朝還有人看見,所以叫毛女峰。峰上有毛女洞,原來有石級有鐵鍊子人可以爬了去,現在石級壞了,鐵鍊子也斷了,沒有人敢去了。轎子由這裡再進一站,就是青棵坪。這裡,是在兩山合縫,一個山鼻子的下面。上下有兩個道院,一個叫西道院,一個叫北道院。 在北道院門口,向下望來的路,直伸進山底縫裡去,小得成一條溝。抬頭望後面的小峰,一個套一個,直像插進天云云裡去。緊靠著道院是後面一個小山錐,就是畫家畫山水的那個山鼻子,在那山鼻子上,長了許多青蒼的老樹,一峰直上,很有畫意,只是用攝影機不好照,圖上兩棵樹後的山影那就是的了。我們的轎子,歇在西道院門外,我們照例受這院裡老道的招待,喝茶擦臉,轎夫到了這裡,他還不住的兜生意,說是上面過了若干裡,還能抬。這話切不可信,帶轎子上去,那是白花錢的。我們打發了轎夫,單留下三個背夫,代扛乾糧水果之類。背夫所以比轎夫價廉,就因為吃喝住宿,都是我們的。過了這裡,上山非手腳並用不可,決沒有餘力可以再拿東西。甚至乎身上衣服脫下來,還得人代背著,所以這背夫一項開銷,又是千萬少不得的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