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 > 張看 | 上頁 下頁 |
三八 |
|
【憶胡適之】 一九五四年秋,我在香港寄了本「秧歌」給胡適先生,另寫了封短信,沒留底稿,大致是說希望這本書有點像他評「海上花」的「平淡而近自然」。收到的回信一直鄭重收藏,但是這些年來搬家次數太多,終於遺失。幸而朋友代抄過一份,她還保存著,如下: 愛玲女士: 謝謝你十月二十五日的信和你的小說「秧歌」!請你恕我這許久沒給你寫信。 你這本「秧歌」,我仔細看了兩遍,我很高興能看見這本很有文學價值的作品。你自己說的「有一點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我認為你在這個方面已做到了很成功的地步!這本小說,從頭到尾,寫的是「饑餓」,——也許你曾想到用「餓」做書名,寫的真好,真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細緻工夫。 你寫月香回家後的第一頓「稠粥」,已很動人了。後來加上一位從城市來忍不得餓的顧先生,你寫他背人偷吃鎮上帶回來的東西的情形,真使我很佩服。我最佩服你寫他出門去丟蛋殼和棗核的一段,和「從來沒注意到(小麻餅)吃起來咵嗤咵嗤,響得那麼厲害」一段。這幾段也許還有人容易欣賞。下面寫阿招挨打的一段,我怕讀者也許不見得一讀就能瞭解了。 你寫人情,也很細緻,也能做到「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如131、132頁寫的那條棉被,如175、189頁寫的那件棉襖,都是很成功的。189頁寫棉襖的一段真寫得好,使我很感動。 「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是很難得一般讀者的賞識的。「海上花」就是一個久被埋沒的好例子。你這本小說出版後,得到什麼評論?我很想知道一二。 你的英文本,將來我一定特別留意。 中文本可否請你多寄兩三本來,我要介紹給一些朋友看看。 書中160頁「他爹今年八十了,我都八十一了」,與205頁的「六十八嘍」相差太遠,似是小誤。76頁「在被窩裡點著蠟燭」,似乎也可刪。 以上說的話,是一個不曾做文藝創作的人的胡說,請你不要見笑。我讀了你的十月的信上說的「很久以前我讀你寫的『醒世姻緣』與『海上花』的考證,印象非常深,後來找了這兩部小說來看,這些年來,前後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為得到了不少益處。」——我讀了這幾句話,又讀了你的小說,我真很感覺高興!如果我提倡這兩部小說的效果單止產生了你這一本「秧歌」,我也應該十分滿意了。 你在這本小說之前,還寫了些什麼書?如方便時,我很想看看。 匆匆敬祝 平安 胡適敬上 一九五五、一.廿五 (舊曆元旦後一日) 適之先生的加圈似是兩用的,有時候是好句子加圈,有時候是語氣加重,像西方文字下面加杠子。講到加杠子,二〇、三〇年代的標點,起初都是人地名左側加一行直線,很醒目,不知道後來為什麼廢除了,我一直惋惜。又不像別國文字可以大寫。這封信上仍舊是月香。書名是左側加一行曲線,後來通用引語號。適之先生用了引語號,後來又忘了,仍用一行曲線。在我看來都是「五四」那時代的痕跡,「不勝低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