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 > 餘韻 | 上頁 下頁
三十二


  ※中國人的「壞」

  十七世紀羅馬派到中國來的神父吃驚地觀察到天朝道德水平之高,沒有宗教而有如此普及的道德紀律,他們再也想不通。然而初戀樣的金閃閃的憧憬終於褪色;大隊跟進來的洋商接觸到的國人似乎全都是鬼鬼祟祟,毫無骨氣的騙子。中國人到底是不是像初見面時看上去那麼好呢?中國人笑嘻嘻說:「這孩子真壞,」是誇獎他的聰明。「忠厚乃無用之別名,」可同時中國人又惟恐自己的孩子太機靈,鋒芒太露是危險的,呆人有默福。不傻也得裝傻。一般人往往特別重視他們所缺乏的——聽說舊約時代的猶太民族宗教感的早熟,就是因為他們天性好淫。像中國人是天生地貪小,愛佔便宜,因而有「戒之在得」的反應,反倒獎勵癡呆了。

  中國人並非假道學,他們認真相信性善論,一切反社會的、自私的本能都不算本能。這樣武斷的分類,施之於德育,倒很有效,因為誰都不願意你說他反常。

  然而要把自己去適合過高的人性的標準,究竟麻煩,因此中國人時常抱怨「做人難」。「做」字是創造,摹擬,扮演,裡面有吃力的感覺。

  努力的結果,中國人到底發展成為較西方人有道德的民族了。中國人是最糟的公民,但是從這一方面去判斷中國人是不公平的——他們始終沒有過多少政治生活的經驗。在家庭裡,朋友之間,他們永遠是非常的關切,克己。最小的一件事,也須經過道德上的考慮。很少人活得到有任性的權利的高年。

  因為這種心理教育的深入,分析中國人的行為,很難辨認什麼是訓練,什麼是本性。夏天施送痧藥水的捐款,沒有人敢吞沒,然而石菩薩的頭,一個個給砍下來拿去賣給外國人,卻不算一回事。對於無知識的群眾,抽象的道德觀念竟比具體的偶像崇拜有力,是頗為特殊的現象。

  孔教為不求甚解的讀書人安排好了一切,但是好奇心重的愚民不由地要向宇宙的秘密裡窺探窺探。本土的、舶來的、傳說的碎片被系統化、人情化之後,孔教的制裁就伸展到中國人的幻想最遼闊的邊疆。這宗教雖然不成體統,全虧它給了孔教一點顏色與體質。中國的超自然的世界是荒蕪蒼白的,對照之下,更顯出了人生的豐富與自足。

  ※外教在中國

  天主教的上帝、聖母、耶穌,中國人很容易懂得他們的血統關係與統治權,而聖母更有一種遼遠的豔異,比本地的神多點吸引力。但是由於她的黃頭髮,究竟有些隔膜,雖然有聖誕卡片試著為她穿上中國古裝,黃頭髮上罩了披風,還是不行。並且在這三位之下還有許多小聖。各有各的難記的名字、歷史背景、特點與事蹟。用一群神來代替另一群,還是用虛無或是單獨的一個神來代替,比較容易。所以天主教在中國,雖然組織精嚴,仍然敵不過基督教。

  基督教的神與信徒發生個人關係,而且是愛的關係。中國的神向來公事公辦,談不到愛。你前生犯的罪,今生茫然不知的,他也要你負責。天罰的執行有時候是刁惡的騙局。譬如像那七個女婿中的一個,夢見七個人被紅繩拴在一起,疑心是凶兆,從此見了他的連襟就躲開。惡作劇的親戚偏逼著他們在一間房裡吃酒,把門鎖了。屋子失火,七個女婿一齊燒死。原來這夢是神特地遣來引誘他的。

  現代中國電影與文學表現肯定的善的時候,這善永遠帶有基督教傳教士的氣氛,可見基督教對於中國生活的影響。模範中國人鎮靜地微笑著,勇敢地愉快著,穿著二年前的時裝,稱太太為師母,女的結絨線,孩子在鋼琴上彈奏「一百零一支最好的歌」。女作家們很快就抓到了禮拜堂晚鐘與跪在床前做禱告的抒情的美。流行雜誌上小說裡常常有個女主角建立孤兒院來紀念她過去的愛人。這些故事該是有興趣的,因為它們代表了一般受過教育的妻與母親的靈的飛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