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卓 > 詩人的兩翼 | 上頁 下頁 |
青的穀 |
|
近幾年來,我們湖北出現了一批新的年輕的詩作者,他們的作品出現在本省的各報刊上,也出現在全國各地的某些報刊上。我們的詩歌隊伍正在不斷地壯大,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我沒有可能廣泛地閱讀他們的作品。就所讀到的一些來看,所達到的水平不一。一般的說,不能算是很成熟。這是當然的,年輕的作者們剛剛起跑不久,正在詩的國土上探索著前進。不成熟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是意味著正在生長的,是出土的新苗,是青的穀,是花的蓓蕾。問題在於,他們現在的作品中,有些什麼傾向是值得注意的,有些什麼缺點是應該指出的,有些什麼優點是應該發揚的。對他們的作品進行具體的探討,就將有利於他們的生長。 我常常接到一些年輕作者寄來的作品,而且往往附有很誠懇的信,希望我談一點意見。我還記得自己年輕時學習寫作的情況,因而瞭解他們的心情,而且也感激他們的信任。但要對每一個作者都談出我的意見,是不可能的。在這裡,我想來談談讀了曾靜平的詩的一點感想。她是近幾年湧現出的青年詩作者中的一個,近年來,在《布穀鳥》和其他的一些報刊上發表了一些作品。我來談她的詩,並不意味著我認為她在青年詩作者中是比較突出的,只是因為我有機會讀到了她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大部分詩作,有著較完整的印象。她的作品中有一些閃光的東西,使我感到興趣;某些不足之處,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簡單地談談我的看法,希望對她,也對別的年輕的詩作者,有一點參考意義。 有一些青年的詩(我忍不住要加一句:不僅僅是青年的詩。而且,何嘗又不包括我自己的某些詩呢),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缺點:用了許多熱情的字句,其實感情是浮泛的,甚至是硬擠出來的。我們感覺不到作者的心的跳動。在表達方式上過份直白,語言也缺乏新鮮感。這樣的詩,即使歌唱的是英雄人物壯烈的場景,表達的是嚴肅的思想,也很難激動人心,更不能給人以美感。 曾靜平的詩沒有這樣的缺點。為了便於說明,我們舉幾個例子看看。 她這樣描寫一個站在田野上的姑娘: 她靜靜地站著,一身淺紅色連衣裙一陣風吹來,她沒有動 靜靜的,像夕陽遺落的一朵雲——《傍晚,在田間小路上》語句有著一種樸素的美,而且富於韻律感。想像是活躍的。短短的四行就表現了一個形象,一個意境。 她是這樣來形容她所看到的一幅題名《牧鵝姑娘》的畫的:嘩笑的水聲中 我看見你的長篙和目光在緩緩滑行小船兒射入了湖面一些兒雲般的鵝一些兒鵝般的雲 靜止的畫面活躍了起來,有色彩,有聲音,有動作。作者將自己對看畫的感受生動地表達了出來。 在題名《重逢》的一首小詩的第一段,她寫著:在各自的沉默裡都發現了那一堆未熄的篝火 作者並沒有說明重逢的是什麼人,但從詩句中可以體會出,這是一對青年男女,他們過去並未戀愛,但彼此鍾情,在某種情況下分手了,但還留著一點思念,一點牽掛。現在他們重見了,心情激動,卻默默無言,然而在相互交流的眼光中,都感到了對方還保留著當年的感情…… 從以上雖然是片斷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曾靜平努力想做到的不是對於現實生活的客觀描寫,而是想在反映現實的同時表現自己的感受,表現通過自己的感受所看到的現實。這樣就避免了表現上的一般化,常常出現一些生動新鮮的詩句,體現出一種細膩的隱秘的感情,表達出一種清新的意境,這是她的詩可貴的一面。 詩,真正的詩(真正的藝術作品),都必須通過作者的感受、感情,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心靈。詩的感染力正是從這中間產生的。離開了現實,當然就不會有詩。但是,離開了詩人的主觀感受,也不會有詩。詩是心靈與現實相撞的火花。在詩裡面,含蘊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對生活的評價,對生活的希望。 因而,也反映了詩人自己。曾靜平是帶著某種自覺作了這樣的努力的,因而接近了詩的大道。 但是,正因為這樣——她在詩裡面真誠地表現了自己,我們也就看到了她的弱點,作為一個詩作者的弱點:她還年輕,剛剛跨入社會,生活的過份單純造成了思想感情上的過份單純,與人民、與現實都還有一些隔膜,對生活還缺乏深刻的體會和思考。這樣,她能擁有的世界是有限的,使她感興趣、能引起她歌唱的激情的世界是有限的。而且,她的詩往往是某些片斷在閃光,從通篇的詩看,就顯得單薄,不完整。可以看出,打動她的只是生活中的某一點或某一種情境,她還無力以更寬闊更奔放的激情去擁抱生活,感受生活。所以,她的詩,有的沒有能生髮開去,而是戛然而止,有的只是敷衍成篇。 她的詩大都帶著一種朦朧美,是的,我說的是朦朧美。也舉一個例: 舒展著呼吸,轉動歲月的紡輪黎明,用紫丁香的煙縷補綴就那個斷續的夢 輕輕合上《賣火柴的小女孩》童話冊向日葵已在窗下低喚 ——《祖國,為我打開一扇窗戶》初初一看,不太明白,只是感覺到一個有點模糊的意境,使你忍不住要重新咀嚼一遍。正如明白暢達不一定是好詩的必要條件一樣,朦朧模糊也不一定是詩的大敵。問題在於,這種朦朧模糊是不是真的為詩人的情緒所蘊育,是不是真的反映了詩人在現實中的感受。這個問題說來話長,這裡不談,我只想指出,曾靜平的詩,當她真正是通過自己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通過自己的心靈來感受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能達到一種意境。然而,如果過份強調了主觀感受,以致淹沒了客觀對象,那就容易變成生澀,甚至怪異,不容易為讀者所接受,更談不上受到感染了。這裡有一個限度,有一個分寸感。上面作為例子的那一段詩,大致還是可以體會的,但她有的詩句就超過了這個限度,譬如,緊接著上面那一段詩的後一段是這樣的:被純金色的鐘聲撫平了 紅瑪瑙似的霞影在薄荷上滾動讓睫毛上層層疊疊的記憶飄落現出一隅晴空 依然蕩漾著我少女般的憧憬這實在有些費解。詩要求的是作者與讀者情緒上的交流。這種費解就影響了、阻礙了這種交流,而且,也損害了詩本身。 曾靜平是有寫詩的才能的,她剛剛學習寫詩才兩年,取得目前這樣的成績是可喜的。她有著長遠的前途,然而,這也意味著她還必須艱苦地跋涉。只有奔向生活的曠野,投身於時代的激流,從而開擴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磨煉自己的感情,才能走上詩的大道。而且,當她力求在詩中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時,她應該注意真實和樸素。當然,她也應該加強學習,加強全面的藝術素養。 讓我們祝福那些在生活中成長的年輕的詩作者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