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育南 > 林育南文集 | 上頁 下頁
恢復教育運動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一日)

  因為直系軍孽陳劉[1]之困守武昌,敗壞學校,以至學生群眾走散,教育破產,至今開學無期,青年失學,這是最可痛惜的事了!北伐軍的旗幟是為人民利益而戰,武昌為中國中部之首都,革命勢力之新根據地,所以恢復教育是目前很緊急的工作。我們知道:教育經費之被剝削,學校之被敗壞,學生之被摧殘屠殺以至走散,凡此致教育於破產之種種罪惡,完全應由吳佩孚及陳劉諸逆負責。但這是過去之事,目前恢復教育之責任,應由湖北的軍政當局及富有財力人力的人民團結起來擔負不可!我們眼裡成千累萬的青年,流離失學,能夠坐視不理嗎?教育人才為民族根本大計。歐洲大戰,反俄國革命時,社會之窮困混亂達於極點,而教育事業仍未廢棄,勉力維持,我國革命的首都,豈能說教育之破產麼?且目前政府及革命軍為維持民眾之信仰亦應極力恢復教育,救濟失學青年。但同時我們亦知道:教育是社會公共事業,政府固應負責,然當軍事緊些時期,政府的財力與人力有不能充分顧及之處,社會具有財力及人力之人民團體亦應起而共同擔負責任,如武漢商會應量力捐輸資財,協助政府興學,進步分子的教育團體及學生團體均應盡最大的努力促進及幫助恢復教育事業。但我們所希望的是革命的民眾的教育而不是頑固的守舊派的反動教育和少數分子結黨營私把持地盤的飯桶教育,這種教育是我們所要反對的。總之,武昌目前撤城救濟難民,恢復秩序和恢復教育都是同樣的重要工作。政府和人民團體均應努力進行,我們主張在一個月之內,政府應將各軍隊及機關佔領之學校,完全退出,有破壞者應即修補完備,同時籌劃並確定教育經費,核定各校教職員,各種學科課程,並議定教育宗旨及計劃,積極準備開學。學生團體應極力與進步的教職員聯合,一面救濟失學學生,安置以適當膳宿之所及發起講習研究學術團體,使其有自動學習的機會,為督促政府及商會努力於恢復教育事業!

  原載《群眾》第一期

  署名:林根

  【注釋】

  [1]陳劉系指陳嘉謨、劉玉春。陳嘉謨,生卒年不詳,直隸任丘人。時為湖北軍務督辦,授陸軍上將銜。北伐軍攻入鄂南,率部馳援汀泗橋。在賀勝橋與北伐軍相對抗,戰敗逃亡武昌,困守孤城40天,城破被俘。1927年獲釋,寓居天津,抗戰時死于天津。劉玉春(1878—1932),字鐵珊,河北玉田人,早年投清軍,被保送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後入陸軍第八師。1917年任團長旋升任第八師第十五旅旅長,隨軍駐紮湖北沙市、宜昌等地。1926年任陸軍第八師師長進入鄂南,與北伐軍激戰。同年8月被吳佩孚任命為武昌城防司令,與湖北督辦陳嘉謨困守孤城40天,拒不投降。10月10日破城被俘。1927年獲釋,1932年病死于天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