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葉紫 > 回到鄉村 | 上頁 下頁 |
讀《豐饒的城塔什幹》 |
|
(一)故事的大概 這是一部以俄國革命後的大饑饉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密茜迦,因為故鄉鬧饑饉,「有牛有馬,人們都給吃盡了」,他便同另一個比他小兩歲的孩子——瑟琉吉迦,拋下了饑餓多病的母親和兩個小弟弟,到兩千俄裡以外的豐饒的城市塔什幹去找麵包。他和瑟琉吉迦在出發時:「如你遇著什麼事,我幫助你。如果我遇著什麼事,你幫助我。」這樣互相約定著。後來瑟琉吉迦終於因了太弱小的緣故,中途得病死了。密茜迦他卻仍舊提起了最大的勇氣獨自趕他的路程。在一個火車站上,他又遇著一個比他還能幹一點的孩子叫特落費謨的,重新結了夥伴。餐風宿露,攀車頂,踏緩衝機,爬在車頭上,還跑了一天一夜的路……之後,那個比他能幹一點的特落費謨又先吊上了火車走了。他卻還用了很多很多曲折的艱苦的方法,才達到他的目的地——豐饒的城市塔什幹作了工,弄了麵包回來。 (二)作者所欲表現的主題 涅維洛夫是蘇俄很負盛譽的天才作家。(可惜只有三十六歲就死了。)他的作品被譯成中文的只有收在《煙袋》裡的一個短篇和一本中篇《不走正路的安得倫》。這兩篇作品所給我的感動,我以為都沒有這一部《豐饒的城塔什幹》來得深切。在這裡,作者正碓地深沉地描畫出了俄國農民個性的典型。他借著這幾個孩子的一舉一動,(也許只有孩子的個性是最無掩飾,最天真而又最易表現得具體的吧)把一切農民的本性,都赤裸裸地暴露無遺了。 第一、在全篇中比較表現得多而又十分濃厚的,要算農民私有財產觀念了。涅維洛夫他用了全副的精力去刻劃它,差不多在每一段和每一個小節裡。 當這一對孩子剛剛離開家庭,還沒走到多少路程的時候,主人公的密茜迦便首先感到自己的東西可貴了。 在他的口袋裡有一塊草麵包。若是瑟琉吉迦他也有一塊草麵包那就好極了。每人可以吃一個,然而現在是再沒有多餘了。…… ——你為什麼不帶點麵包來呢?(P·19) 想起來他們互相扶助的約定,他剖開一塊麵包:——哎!我們到了車站,你還我好啦。你看,我不吝嗇啊。(P·20) 密茜迦處處存著私有財產觀念的表現,一直到瑟琉吉迦死了,又遇著另一個同伴特落費謨的時候,他還是絲毫不肯放鬆的。他把他的一件上衣由特落費謨替他幫忙賣掉了,得了三千盧布買了麵包,兩人分吃著。因為麵包原是密茜迦的上衣變賣得來的啊,於是: 最後密茜迦輾一輾眼睛,作一種狡猾的神氣: ——現在,你得工作啦。 ——幹什麼? ——在火車裡給我找一個地方。 ——而你呢? ——我,我給你東西吃了……(P·214) 在密茜迦,每次的幻想中,他總忘不了他要發財,他要興家立業,他要買一匹馬……一直到他從塔什幹回來以後。 除了這種農民私有財產觀念的濃厚以外,第二,涅維洛夫還用了很大的力量,具體地寫出了俄國大革命時農民沒有集團性的事實來。的確的,農民的自私自利的心思太重了。他們在需要人家幫助的時候,他們會覺得三個人或者是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但是如果稍為有了一點兒利害衝突,他們就不惜馬上把團體分開來,各人幹各的。 在一個小車站上,密茜迦和特落費謨上不到火車,被趕走了四次,他們只好和許多同樣的上不得火車的饑餓的農民,老頭子,女人,木腳兵集在一塊,商量著一道徒步走去。這個時候,他們是深深地感覺到很多人是比一個人好了呀,無形中: 他們集成了一個小的被棄者的集團。(P·219) 但一到後來,卻又不對了。因為密茜迦身上還有幾塊賣衣服得來的麵包,被木腳兵看見了。 ——哪兒有麵包?彼得追問。 兵指著密茜迦: ——哎!他那兒。 密茜迦站起來身來,驚駭著,要為他那最後的快樂拚死命地鬥爭,眼睛都紅了,如同從洞裡被拉出來的黃鼬一樣。特落費謨突然間也站起來捉著他的夥伴的胳脖。 ——哎,我們認識路。 密茜迦和特落費謨走開了,隨後又站住,眼裡總放不開那班人。那些男人們也凝思地瞅著他們,好象準備要打仗一樣。(P·229) 很明顯的,密茜迦和特落費謨是一個小團體,為了大團體中有人要分他們的麵包,便不惜馬上和大團體決裂,兩個一夥兒跑開了。這裡,涅維洛夫是鄭重地告訴了我們:農民終究是缺少集團性的,為的是他們的自私自利的心思太重了啊。 第三,作者還在這幾個孩子中間,寫出了三種不同的農民的頭腦,配合在那一個大時代中。第一個是昏頭昏腦的主人公密茜迦,他除了還有一點兒精明、幹練以外,他是什麼都不懂得的。那一個大時代好象與他毫不發生影響。他有時還得憑良心做事,他還相信上帝,他對於什麼黨,什麼軍,是一貫地不表示信任也不表示反對的,這大約是可以代表當時俄國的一般農民的頭腦吧。第二個便是那個軟弱的瑟琉吉迦,他其實也和密茜迦差不多,不過他是處處都表示軟弱和害怕,所以他的結果是不能生存。第三個呢?便要算比較前進的特落費謨了。他是一個覺醒了的農民,他已經不相信了上帝。在吃麵包的時候,密茜迦驚異地問他: ——你不祈禱嗎? ——我不祈禱了。 ——為什麼? ——我不知道……我不想……(P221) 並且,他還知道了一點兒革命,他初見密茜迦的時候。 ——得入黨啊。特落費謨歎道。 ——哪一黨? 他還告訴了密茜迦許多許多。這大約是寫出來代表一班覺醒了的農民的吧。但,作者卻絲毫沒有模糊讀者的視線,特落費謨終究不是一個工人,在那個木腳兵指著要分密茜迦的麵包的時候,他到底還拖著密茜迦離開那「被棄者的集團」了。 總觀上面各節,我們便知道了作者在這部作品裡所要表現的主題。他其所以把握著這一次大饑饉來描寫幾個農民的孩子,他並不是為了好玩——如同我國的許多作家寫小孩子一樣。他相反的是要借用這題材來具體地表現俄國農民典型的個性:私有財產觀念的牢不可破,集團性的缺少,靠他們來領導革命是不行的,而且,在那個時候必得實行新經濟政策…… (三)技 巧 我首先應該說,作者的技巧是處處都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一,他告訴了我們要描寫而不要長篇大論的敘述,而且要描寫得簡練,明快。他在這部作品裡沒有半句多餘的話,沒有超過十五行以上的冗長的小段。而且,寫的時候不要太平鋪直述,要有計劃地把故事嚴密地穿插起來。第二,他告訴了我們,描寫景物,一定要通過主人公的情感。否則,那景物是不存在的,他在這部作品裡,沒有描寫過半點多餘的景物。每一小點點都是通過了當時主人公的情感的。譬如密茜迦家中院心的設備,他在開始描寫密茜迦的家庭的時候,他不寫;一直到密茜迦快要離開家庭了,才向四外瞅著: 多麼的不幸啊! 一個車輪,一個套包,拉在地上,但已經沒有馬,沒有牛了。先前,母雞們咕咕地叫,公雞放大著嗓子唱歌;現在只剩下幾根柱子,和一個零落破爛的雞架。有什麼要緊!他會有機會到塔什幹,那一切都可以解決了。(P·11) 第三,第四……因了篇幅的限制,好的地方是舉不勝舉了。讀者只要細心地去咀嚼,便會自然領悟的。 (四)一個些微的缺點 在這部偉大的作品裡面,我個人總還覺得有一個小微的缺點,那就是第二十章(P·145起),寫密茜迦說謊的性格,突然有一點兒過火了。人家在黑夜裡向他要一百盧布,他竟能泰然地用一張白紙去搪塞人家,而結果並未被發覺,這似乎是有一點兒過火的,不過,在情理上說,總還可以說得過去。 1934年11月4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