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惲代英 > 惲代英文集⑨ | 上頁 下頁 |
英帝國主義與阿富汗的內亂 |
|
(一九二九年七月一日) 阿富汗還是一個純粹封建社會的國家,全國的經濟基礎是農業,並且有多數人民還在度遊牧的生活。城市人口稀少,在經濟上不占重要位置。礦產差不多完全沒有開採。工業則只有在他的京城(開)布爾[1]有很少的發展。 在這樣的經濟狀況之下,阿富汗的政權便都掌握在一般地主之手,耕種畜牧的農民在他們的剝削之下,度著很窮苦的生活。阿富汗不但無所謂民族資產階級,實際連中等階級亦沒有。很少的工廠都是國家經營,所以無所謂工業資本家。全部對外貿易,主要是對印度的貿易,差不多都操于印度商人之手,地主雖逐漸有將土地收入投資商業以圖利的,然阿富汗的商業資產階級亦不能成為政治上的一種力量。少數產業工人還不感覺得他們是一個特殊的階級,亦完全沒有組織,他們與分散在全國的手工工人一樣,在政治界沒有影響。 歐戰以前,阿富汗的外交權為英國帝國主義所管理,實際他便是英國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歐戰與俄國十月革命削弱了英國帝國主義的權威,變更了各國對阿富汗勢力的比例關係。從前俄國與英國是帝國主義的聯盟,共同壓迫阿富汗的解放運動,十月革命以後,蘇俄實際是在與英國帝國主義作戰了,這使阿富汗的解放運動獲得很大的發展。所以,一九一九年印度革命運動的興起,便刺激了青年阿富汗的民族主義者,引起一次王宮的革命。這一次革命,殺了親英的國王,革命的群眾擁立其第三子亞曼奴拉為王。 亞曼奴拉是阿富汗的新派,獲得一般農民與進步的小地主子弟所組織的軍隊的熱烈擁護。反動的回教領袖,代表一切地主教士等反動分子,舉兵反抗亞曼奴拉,構戰數年,最後因農民的贊助,始為亞曼奴拉所削平。 亞曼奴拉為要求阿富汗的獨立,於一九一九年春季,曾領導阿富汗的軍隊侵入印度邊境。軍隊為民族獨立鬥爭,具有無限的熱狂,但其人數少而武器不精良,自然不是英帝國主義的敵手,結果打了一個大敗仗。幸而那時印度內部形勢亦極嚴重,印度的七千萬回教徒都一致同情於阿富汗的獨立戰爭,迫得英帝國主義不得不與阿富汗講和,並且只得在形式上承認阿富汗的獨立地位。 在對英戰爭時期中,亞曼奴拉曾致電列寧,要求與蘇俄發生外交關係,蘇俄即刻接受了這種要求,第一個承認了阿富汗的獨立。 在最近十年之中,阿富汗在亞曼奴拉的領導之下,有很多的進步:(一)建立了兵工廠、水泥廠等國家工業;(二)創辦學校,派送留學生,提倡女學,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三)改組了軍隊;(四)取消婦女面幕,提倡婦女組織,解放了阿富汗的婦女。這些改良的工作,是要使阿富汗國家向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但因為國內並無民族資產階級之存在,亞曼奴拉這樣的努力,反成了阿富汗最近內亂的起因。 亞曼奴拉的改革,雖然有類似土耳其的基瑪爾[2],但基瑪爾因為有土耳其的民族資產階級為後盾,所以打倒了土國的皇室,分離了政治與宗教,打破了教士的威權。亞曼奴拉就沒有這樣一個有力的階級基礎,他亦不能有基瑪爾那樣堅強的決心,他並不敢根本打倒宗教的地位,但無論如何,他的改革帶了很濃厚的反封建制度的意義,並且給教士在政治上一個大的打擊。然而這一切改革,對農民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利益,土地問題並未能解決,農民反轉因施行新政而遭受加稅的痛苦,十年之內加稅已至四倍,所以亦有些農民表示很大的不滿意。地主、教士等利用不滿意的這些農民,在一九二五年暴發了一次叛亂。結果被亞曼奴拉鎮壓下去了,但現在仍舊造成了阿富汗很大的國內戰爭。 自然主要的原因,仍舊是英帝國主義的陰謀。英帝國主義永遠不能寬恕亞曼奴拉乘他在一九一九年的危急爭取獨立行為,亦不能寬恕亞曼奴拉對蘇聯的友誼,他並且很害怕阿富汗有一天成為一個強盛的獨立的進步的國家,因為假如是這樣,在印度邊界的回教民族將會不安靖起來。再則英帝國主義聽說,有人要進行組織土耳其、波斯、阿富汗聯盟,亦感覺得最大的不安,因為這對於他在東方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去年亞曼奴拉漫遊歐洲,英帝國主義曾經想盡力抓住這一機會,以英國的富強炫耀給他看,引誘他接受借款,以圖逐漸獲得管理佔據阿富汗之權。但亞曼奴拉不受他們的引誘,他很謙恭的聽受一切甘言,參觀了飛機、坦克、潛水艇而自己形成他的結論,接受一切禮貌與招待,但一到銀行家貢獻給他不要錢的支款簿的時候,他卻不肯浪費分文,有人獻議借與二千萬鎊外債,亦被他微笑謝絕了。他回國時好多人勸他不要到莫斯科一行,他完全置之不理。他亦不肯聘請英國顧問來幫助他的改革計劃。 印度總督指定協助西門委員會工作之殊爾斐加曾經有一段話,很謹慎的說明他們想阿富汗做什麼。他說:「我們不能忘記阿富汗在北方與東北還有很大發展的可能,他可以向俄國要求肥沃的麥夫省,那時使他的邊境便可以不至於無所屏障。若此舉成功,俄國邊境將驅逐到裡海之下,英國政治家亦可以稍紓北顧之憂。阿富汗若能用巧妙的外交與組織的能力,可以使這一廣大的地域歸入自己的版圖。那時中國新疆、青海的回族亦會要抬起頭來,若是阿富汗再能聯合在俄國統治下的韃靼兄弟們,阿富汗將對於世界有很偉大的貢獻。」 這真是一個反蘇聯的好主意!但可惜亞曼奴拉不肯做他們所分配的這些工作!因此,亞曼奴拉遂成了英帝國主義的死敵人。 亞曼奴拉於去年六月回國,七月間便有消息,說是在阿富汗的印度政府機關報對於取消婦女面幕問題,正在盡力鼓動群眾的擾亂,但這一消息被官方否認了。八月間在印度邊境便發生擾亂,許多除了面幕的婦女被亂党排斥逮捕。九月間,在印度邊境之英國羅倫斯大佐忽然離開職守,不知去向,數星期後回來,據每日新聞說,他是去切實考查山居民族商人與農民的生活,他穿著他們的衣服,與他們共同生活了一些日子。十月中,邊境擾亂的新謠言又盛傳起來了。十一月底,在甲拉拉巴得的周圍便暴發了大風潮。 我們不須詳細考究這些事的進展,只要看這一切新聞從印度傳來的,都帶著很重的反亞曼奴拉的色彩,倫敦報紙對於這些叛亂有反蘇俄的性質,尤其是說得高興,他們並且說,亞曼奴拉是篡取他長兄的位置,便可知英帝國主義對於這次叛亂,自己是站在什麼樣的地位。 阿富汗內戰起來以後,印度政府取沉機觀變的態度,他想亞曼奴拉若要得勝,必須請求英國的助力;假如亞曼奴拉失敗了,他更可以希望那般叛徒締結更好的賣國條件。阿富汗英使決定是仍要與亞曼奴拉保持朋友的關係,但同時他又用飛機向叛亂的部落散宣言表示他的好感。《泰晤士報》並且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最初階段,阿富汗英使與這些叛徒便已有一些交通關係。」 叛徒佔據了開布爾,亞曼奴拉宣佈退位,印度政府高興極了,並且說叛徒的領袖對英國並無惡感,他恨俄國卻如蛇蠍。叛徒的領袖入開布爾後,自稱為國王,英帝國主義首先便與他發生外交關係。 但曾經使英帝國主義驚訝的,是事實的變化證明亞曼奴拉的宣佈退位不過是他的一策略,因為這一策略使他能打通一條道路,團結他的力量以圖重取開布爾京城。從前不滿意他的部落,都掉過頭來反對叛王了,因為叛王本身便是一個外國種族波斯人,他即位以後一切的行為,完全證明他只是外國強力的工具。 亞曼奴拉雖缺乏金錢與軍械,國庫與兵工廠雖均已陷於叛徒之手,但阿富汗各地的民眾,逐漸起來幫助亞曼奴拉奮鬥。今年三月,叛王下及其他許多部落已向亞曼奴拉輸誠,埃及的阿富汗僑民提供組織義勇隊,援助亞曼奴拉,近東各地阿人亦有同樣的運動。四月,亞曼奴拉佔據開布爾附近之吉爾柴,各省亦多編練大軍為其後援。這使印度政府已不如以前的高興。 印度政府決動員兩師團兩飛機隊,準備向阿富汗行動,並決計從伊納克[3]與英國徵調新的軍隊,在北方與都庫斯山通路亦派大軍防堵。二月間,英外長張伯倫答覆國會質問說,亞曼奴拉前已向英政府通知退位,除非阿國人民不管其退位經過,仍一律擁護他,英政府不能承認他的政府是阿國合法的政府。又說,亞曼奴拉在甘[坎]達哈[4]招待各國外交代表,英政府不欲使英使到甘[坎]達哈去,並申辯英飛機在過去數月中幾無日不飛過阿富汗之說,絕非事實。但這一切能證明什麼呢?只足以證明英帝國主義實際是阿富汗內亂最重要的主謀者而已。 從準備反蘇聯的世界大戰的觀點來說,阿富汗是英帝國主義最重要的根據地。若是阿富汗獨立起來,對英屬印度是一個大危險,若是阿富汗在英國統治之下,英帝國主義便可以很容易進攻蘇聯的中亞細亞各省。所以,英帝國主義之參預阿富汗內亂,並不僅僅是對阿富汗一國的事。 現在亞曼奴拉終於是被英帝國主義以武力押解出阿富汗國境了。亞曼奴拉從阿富汗經過印度的時候,不但阿富汗民眾悲憤,即印度北部回族民眾亦幾於騷動起來。亞曼奴拉之所以終於不免這樣悲慘的失敗,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始終不能有決心將他的社會基礎建築在廣大的農民身上,不能解決他們的土地問題,不能減輕他們租稅的負擔,不能有更大的決心領導他們與地主教士們奮鬥。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每只有決心以土地革命解放農民,才能驅逐帝國主義的勢力,肅清國內的戰亂,阿富汗便是一個好例子。 載《布爾塞維克》第三卷第七期 署名:代英 注釋 [1]即喀布爾。 [2]今譯凱末爾。 [3]今譯伊拉克。 [4]今譯坎大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