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惲代英 > 惲代英文集③ | 上頁 下頁 |
致子強 |
|
(一九一九年四月十四日) 中學之教授宜有下列標準:(一)適合學生程度,故宜考察其容納量。現今教師(1)或求速,則只養成三五高材生,使得特別發展。其資分稍低者,拚死亦趕不上人,尚以不用心咎之。教師亦只畏高材生之評議,以高材生言論常較有價值也。此由教師務名之故。(2)或騖高,教師自己腦筋較細,造詣較深,以己度人,不知就客觀考察,故彼恒好以其最覺有趣之心得,授之學生,而學生無此沉靜頭腦以融納之,故茫無所得。此亦等於不兌現之紙幣而已。故吾每謂,教師若為高材生心服,有學問之參觀者所讚美,仍未必為良教師,以彼等同是腦筋細密人,一樣偏弊。若設身為稍劣之生徒想,即知其未盡善,此由教師不解客觀的心理。教師原為學生做事,若投以不適宜之食料,咎有應得矣。(3)或借教書為求學。古人言教學相長,本非無理。究竟教之長學,只能在教授法方面。否則,答問或預備功課所生之附產物(By-product)究竟預備功課與研究學問完全兩道。教師之責任,應為學生做事。若自忘其責,只求利己,所以每將中學教師當大學教授當起來,此大罪也。 中學教授宜反復講解及練習。以彼距小學不遠,且中國今日小學不良,若欲為中學生打穩固根本,一二年級尤宜多取小學教法之意。抑就社會心理考察之,聰慧者在群眾中較鈍拙,勤奮者在群眾中較惰逸,沉靜者在群眾中較浮囂。若非利用反復刺激,即高材生亦或無所得。我作事好計日程功,即如九班之練習簿,每可證明教授之效甚少,日記亦可見彼等常悮會吾所勸勉之言。蓋言出於口,入於耳,各人先有主觀之見,每易悮會。又一班五六十人,智愚勤惰不齊,而一小時中豈望其時時精神集中,即勤奮者亦不免鴻鵠之將至。又況衛生未講,凡心身不愉快者,在堂上每易有心不在焉之患。彼不用反復刺激之法,而責學生不用心,亦可謂不恕矣。 (二)應注意社會需要。於此有一先決問題,即在中學期應完成其生活力。說者或拘執學校系統之說,而以為中學為預備教育、常識教育。吾深痛其不顧學生一生之幸福,社會對於教育之信仰也。吾家豈得謂貧,然因出入才敷,吾兄弟之求學已虞不繼。在此同事者,彼此均覺僥倖熬到卒業。此猶就有賢父兄者而言。假父兄不知學業重要,或不顧子弟前途,或同居伯叔,因互相牽制不能籌出相當學費,則中途輟學者有之矣。即令勉強苦學以至卒業,仍不能得一種生活力。試問,學校對於此種輟學及卒業者,果無愧於中耶?社會生活之艱難,只有甚於今日者。若中學常是此種娛人視聽而毫不受用之雜貨攤的教育,其終必至於中人以下之家,子弟皆不能受教育,且亦不願受教育。然則所謂教育,豈為膿包之紈袴少爺所設耶!或曰:彼果無力受預備教育,則何不入甲種實業學校?曰:今日中國之實業學校,同是不適應於生活力之養成。且以中學兼授國民常識與生活技能,卒業後使升學就業兩均便利,本非不可能之事。且就中學制略變通,以行職業教育,如吾上所雲者,較甲種實業學校為妙,而合現時需要,欲使國民均受相當的常識,又均能生活,惟此法為好。 即言養成生活力,亦即因社會由貧而生之一種需要。因此則當極力打破此玩意兒的常識教育。一切課程,一切課程內之材料,均當視需要最急,生活最切者而授之。又中國社會現狀,與西人在不同的進化之階段,故西人中學所必授者,吾人未定必授。吾等固不當遷就社會,但社會原未需要,將來亦不需要,吾人又無法使社會于此學生卒業左右期間,發生此種需要。或在理本不必應有此需要者,教育家必欲養成一種歐美式的學生,或理想的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不顧其將來無地吃飯之苦,此亦最大之謬見也。說者必謂升學與謀生兩事,必非同時可以預備,此亦謬見。若如吾上所列課程,謀生固可,升學亦無不足。今日最嚴的學校,入學考試,亦用不著今日中學名義上卒業的程度。教育部定章,既為無目的而向壁所造,訪間只知按其課程年限,不問社會與學生之需要,而塞與甚多之教材。故每有專門以上之程度,而編入中學,以之擔擱其他學習之進行。又課本每以材料豐富自誇,故講授多而練習少,學生疲精勞神,猶虞不繼。如此而不改良,則其時力之不經濟亦至矣,何怪其無暇顧生活技能之養成耶! 中學養成生活能力,除關於該生活科目外,餘均只需要及格程度,不必多求。如此,然後一部分不浪費力,一部分能勇猛精進。 選自惲代英一九一九年日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