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惲代英 | 上頁 下頁 |
惲代英簡介 |
|
惲代英(1895年8月12日—1931年4月29日),原籍江蘇武進,出生于湖北武昌。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在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後又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主任,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被殺害于江蘇南京,年僅36歲。 2009年惲代英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 1895年8月12日惲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個官僚家庭。父親惲爵三為清朝知府下屬八品官,母親陳葆雲出身於士宦之家,是代英的啟蒙老師。代英兄妹5人,他排行第二。代英從小酷愛學習,每看到一本好書,便廢寢忘食地閱讀,非讀完方罷休。 1913年,考入武漢中華大學預科,1915年進中華大學文科攻讀中國哲學。惲代英在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5年,參加新文化運動,在《東方雜誌》、《新青年》上撰文,提倡科學與民主,批判封建文化。 1917年10月,和梁紹文、洗震、黃負生等創辦了互助社。互助社的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互助社是武漢地區誕生的第一個進步團體,也是中國最早的進步社團之一。 1918年夏,大學畢業,擔任中華大學附中教務主任。 1919—1921年,在湖北創辦利群書社和「共存社」,團結進步青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1920年春,受少年中國學會的委託來到北京,負責編輯《少年中國學會叢書》。6月,回到武昌。同年秋到安徽宣城,任省立第四師範教務主任,隨讀的有李求實、吳華梓、劉茂祥等。 1921年5月,被迫離開了宣城,隻身經蕪湖、安慶,來到南京。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初,應吳玉章等人邀請,在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和西南公學任教,繼續傳播馬克思主義。同年夏,應鄧中夏之約,在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任教。不久,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團中央執委會委員、宣傳部部長,與鄧中夏等一起創辦和主編團中央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 1924年,從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作。和毛澤東、鄧中夏、向警予等參加了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領導工作,編輯《新建設》月刊,宣傳我黨原則立場,批駁國民黨右派的種種謬論。 1925年,參與領導五卅運動。 1926年5月,被黨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主任,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 1927年1月,到武漢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作,任政治總教官,同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行徑進行堅決鬥爭。7月,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和發動南昌起義。12月,他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 1928年6月,從香港赴廣西貴縣,作為黨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秋,奉命從香港調到上海黨中央組織部任秘書,協助部長周恩來工作。 1929年初,任黨中央宣傳部秘書長,負責編輯黨刊《紅旗》。同年6月,在中共六屆二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 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在廈門召開第二次代表會議,惲代英代表黨中央出席了會議。5月6日,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被關押在南京江東門外「中央軍人監獄」,化名為王作林。在獄中,惲代英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後來被叛變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特科負責人顧順章指認,暴露了身份。 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被殺害于南京,年僅36歲。 《獄中詩》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