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郁達夫 > 閒書 | 上頁 下頁
錢唐汪水雲的詩詞


  錢唐汪大有,字元量,善鼓琴,以琴受知紹陵(即南宋度宗,在位十年,年號鹹淳。咸淳元年乙丑,為元世祖至元二年,西曆一二六五年。鹹淳十年為至元十一年,西曆一二七四年),出入宮掖。恭帝德佑二年丙子(元至元十三年,西曆一二七六年),元丞相伯顏入臨安,南宋亡,執帝后及太后與嬪禦北,水雲從之。入燕,留燕數年。時故宮人王清惠、張瓊英輩皆善詩,相見,輒涕泣倡和。又文丞相文山被執在獄,水雲至鋃鐺所,勉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作拘幽十操,文山倚歌和之。元世祖聞其名,召入,命鼓琴,一再行,乞為黃冠歸錢唐,世祖賜為黃冠師。臨行,故幼主瀛國公,故福王平原公,駙馬右丞楊鎮,故相吳堅、留夢炎,參政家鉉翁、文及翁,皆賦詩餞行。與故宮人王昭儀等十八人,釃酒城隅,分韻賦詩,哀音哽亂,淚下如雨。南歸後,往來匡廬彭蠡間,若飄風行雲,莫能測其去留之跡,自號水石子。

  水雲長身玉立,修髯廣顙,而音若洪鐘,江右之人以為神仙,多畫其像以祠之。

  上面的四五百字,是我從《水雲集》後附錄在那裡的《錢塘縣誌文苑傳》《南宋書》,乃賢詩序上面,綜合排列,抄錄補綴成來的汪水雲的全傳。此外,關於汪水雲的史實,我搜求了好幾年,到現在還是一無所得。譬如他生於何年,死於何日,在商務的《歷代名人生卒年表》、吳荷屋中丞的《歷代名人年譜》上也查不到;當然在《歷代名人生卒年表》的源流書裡,如正續補以及三續的《疑年錄》,全祖望的《年華錄》等書裡,也是沒有的。此外的正書,如《宋史》《元史》之類,更可以不必說,就是元明清人的筆記裡,也尋不出他的生卒的年月。我們只知道文天祥生於宋端平三年丙申(西曆一二三六年),被殺於元至元一九年壬午臘月初九(西曆一二八二年),年四十七歲。伯顏丞相,卒于元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庚子日(西曆一二九五年),年五十九歲。又據乃賢《金台集》的《讀汪水雲詩集》詩序裡之所說,則乃賢之得識水雲,系由於危太史(太樸名素)之言傳。是則乃賢已不及見水雲,而危素系元至正間翰林,生於元元貞元年乙未(西曆一二九五年),卒於明洪武五年壬子(西曆一三七二年),年七十八歲。危太樸似乎是見過水雲的,因他的狀貌長身玉立云云,都是由乃賢從危太史處聽來的話。可是謝翱皋羽,也卒於元元貞元年,年四十七歲;終謝皋羽之身,四十七年中,應該和汪水雲有一面的機會的無疑。而程篁敦編之《宋遺民錄》卷第十一,載謝翱續琴操《哀江南》四章之序曰:「宋季有以善鼓琴見上者,出入宮掖間,汪姓,忘其名。臨安不守,太后嬪禦北,汪從之。宿留薊門數年,而文丞相被執在獄,汪上謁,且勉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將歸死江南。及歸,舊宮人會者十八人,釃酒城隅與之別,援琴鼓再行,淚雨下,悲不自勝。後竟不知所在,嘻,汪蓋死矣。客有感之者,為續琴操,曰《哀江南》,凡四章。」觀此則謝皋羽始終未見水雲,而水雲之死,當在危太樸出生之前。豈危太樸亦人之傳聞,而轉告乃賢的麼?

  總之文山被殺之日(至元十九年),水雲尚在人間,而水雲的死,當在元貞元年(一二九五)前後(尚有大德元年卒之劉辰翁序文可據),距他的生日,若有八十歲者,當在嘉定寶慶之間,或竟在紹定年間出世的也說不定。至於元陳泰之《送錢塘琴士汪水雲》一詩,成於何年,不可考,亦離大德至正不遠,決不會在延祐年間。

  這樣武斷地斷定了他的生卒年歲以後,讓我們再來談談他的詩詞。

  汪水雲的詩之散見於筆記者,有元陶宗儀之《輟耕錄》一段:「(上略)天兵平杭日,水雲詩曰:西塞山邊日落處,北關門外雨來天。南人墮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又曰:錢塘江上雨初幹,風入端門陣陣酸,萬馬亂嘶臨警蹕,三宮灑淚濕鈴鸞,童兒剩遣追徐福,癘鬼終當滅賀蘭,若說和親能活國,嬋娟應是嫁呼韓。此語尤悲哽,先生詩有《水雲集》」。

  瞿宗吉佑所著之《歸田詩話》裡,也有一段:「(上略)遣還,幼主送詩云:黃金臺上客,底事又思家,為問林和靖,寒梅幾度花。宋宮人,多以詩送行者,有云:客有黃金共璧懷,如何不肯贖奴回,今朝且盡穹廬酒,後夜相思無此杯。意極淒惋。元量有詩一帙,皆敘宋亡事,如云:亂點傳籌殺六更,風吹庭燎滅還明,侍臣奏罷降元表,臣妾僉名謝道清。餘詩大抵類是,可備野史。元乃易之題其帙後云:三日錢塘海不波,子嬰系組納山河,兵臨魯國猶弦誦,客過商墟獨嘯歌,鐵馬渡江功赫弈,銅人辭漢淚滂沱,知章喜得黃冠賜,野水閑雲一釣蓑。」

  乃賢題的詩,本有兩首,還有一首是:「一曲絲桐奏未收,蕭蕭笳鼓禁宮秋,湖山有意風雲變,江水無情日夜流,供奉自歌南渡曲,拾遺能賦北征愁,仙人一去無消息,滄海桑田空白頭。」而前面所說的乃賢詩序云云,就是寫在這兩首詩前頭的一段小序;正因這段小序之故,我們到今日還能想像得起汪水雲的聲形狀貌。

  《堯山堂外記》裡也有一則,所記與前兩書無大出入,唯多記了一首汪水雲的詩,謂元量嘗和清惠詩云:「愁到濃時酒自斟,挑燈看劍淚痕深,黃金台回少知己,碧玉調高空好音,萬葉秋聲孤館夢,一窗寒月故鄉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勁氣瀟瀟入短襟。」

  還有《西江詩話》裡,說汪水雲是浮梁人,咸淳進士,官兵部侍郎,當系另一姓汪者。因水雲亦常出沒于匡廬彭蠡間,故以之為浮梁人。此外則記事亦大抵相同,只多抄了一首汪水雲的軼詩(系見於《遂昌山人雜錄》中的),名《題王導像》:「秦淮浪白蔣山青,西望神州草木腥,江左夷吾甘半壁,只緣無淚灑新亭。」詩的口氣,倒很像是水雲所作;同一節末後,更說「北去老宮人之能詩者,皆其指教;或謂瀛國公喜賦詩,亦水雲教之」。這說或許有據,但亦不見得宮人個個都是水雲的詩弟子。

  (中國一般筆記的壞處,就在人云亦云;大抵關於某人之一事或一詩,特著名者,各家筆記,都只載這一段。結果弄得你想調查一古人之生卒年月,或一生大事及著作等類,翻盡千百種書,也只曉得那出名的一事或一詩而已,其他則空無所得也,這缺憾,在我搜查汪水雲的史實時原常感到,而尤其當我在搜查明清之際的史實時,感到得最深。)

  汪水雲的詩之散見於筆記者,大略已如上述,現在當談一談他的詩詞的整個的刻本。大約水雲的詩,選刻得最早者,一定是元劉辰翁本,因劉辰翁死在大德元年,去汪水雲之死不遠也。

  劉選本後失流傳,明崇禎年間錢牧齋自雲間舊抄本中錄得水雲詩二百二十餘首的跋語裡說,劉辰翁批點刊行之本,尚未及見,是其明證。至於《千頃堂書目》所載《湖山類稿》十三卷,詞三卷本,則更少流傳,簡直無人見到了。康熙年間,石門吳氏刻宋詩,中有水雲一集,詩共二百餘首,當系錢牧齋抄存之集,唯吳刻有誤書錯簡之病耳。雍正中有人發現汪水雲《湖山類稿》全帙五卷,斷為劉辰翁批點刊行之本。乾隆三十年鮑廷博將雍正間所發現之《湖山類稿》與《水雲詩集》搜集合刊,複采《宋遺民錄》中之劉辰翁原序補入卷首,於是汪水雲的詩詞,總算勉強成了全璧;不過《湖山類稿》卷一前脫四番,其上各卷中也每有脫字,一首或半首不等,乃雍正中舊本磨滅的地方,就是在《四庫全書》裡,也無法抄補,通行本自然更不必說了。我所見到的通行本,是光緒丁酉年錢唐丁氏,照四庫本(亦即鮑氏本)翻刻的《湖山類稿》五卷,附錄一卷,《水雲集》一卷,附錄三卷。大抵汪水雲的詩詞,以及宮人倡和的詩,遺聞、軼裡、考證之類,差不多也搜羅到了十分之九,所可恨者,就是我上面所說的一件,終還不曉得汪水雲的生卒年月耳。為此事,我也去訪問過許多錢唐姓汪的年長者,想問問他們的家譜上,是如何地載在那裡的。但浙江之汪氏,都是隋唐間汪華的子孫,派系繁多,多到了幾百宗幾千系。自南宋迄今,又七八百年了,其間興滅不常,遷移無定,汪水雲的嫡系子孫,即系有傳存者,也無從說起了。

  丁氏翻刻本,因系叢書《武林往哲遺著》中之一種,不能單買,所以一般學子,得讀《汪水雲詩詞全集》者,為數不多。十餘年前,有正書局曾照《宋詩抄》的底本,排印過一本《水雲石門詩抄》的小冊子,但絕版已久,市面上也不見流傳了,故而近時除就《武林往哲遺著》中的刻本以外,很難有機會得讀汪水雲的詩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