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郁達夫 | 上頁 下頁
郁達夫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著名作家、革命烈士。

  早年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精通日、英、德等外語。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新加坡、印尼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1945年9月17日,被日軍殺害于蘇門答臘島叢林。1952年,被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

  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七日,郁達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陽市滿州弄(現更名達夫弄)的知識分子家庭。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郁達夫的父親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郁達夫進入私塾讀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就讀富陽縣立高等小學。

  清宣統二年(1910年),郁達夫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學堂,與徐志摩、厲麟似同學。後又到嘉興府中學和美國教會學堂等校學習。

  宣統三年(1911年),進入蕙蘭中學讀書;在這一時期,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

  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浙江大學預科,因參與學潮被校方開除。

  民國二年(1913年),隨長兄郁華(曼陀)赴日本留學。

  民國三年(1914年)七月,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部特設預科,並開始嘗試小說創作。

  民國四年(1915年)七月,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特設預科,畢業。

  民國四年(1915年)九月十三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醫學部入學。

  民國五年(1916年)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改讀法學部政治學科。

  民國八年(1919年)七月,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畢業。

  民國八年(1919年)十一月,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進入經濟學部學習,留學期間,郁達夫閱讀了大量外國小說,尤以俄、德小說居多。

  民國十年(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組創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開始小說創作。

  民國十年(1921年)十月十五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說集,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轟動國內文壇。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三月,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於經濟學部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同年郁達夫回國,在安慶法政專校教授英語(一說為安慶一中),與當時同為該校教員的陶希聖頗有交往。

  民國十二年(1923年),辭職,出任北京大學講師,講授統計學。

  民國十三年(1924年),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任教,為期僅一年。

  民國十五年(1926年),任教于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年底辭職,返回上海後,郁達夫開始主持創造社出版工作,發表了《小說論》《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

  民國十七年(1928年),加入「太陽社」,並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郁達夫為發起人之一,但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僅四個月。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十二月一日,郁達夫在《現代》(2卷2期)上發表短篇小說《遲桂花》。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郁達夫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四月,由上海移居杭州,創作大量的山水遊記和詩詞。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郁達夫任浙江省政府參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擔任《中國新文學大系》內的《散文二集》之主編。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應福建省主席陳儀之邀,出任福建省參議兼公報室主任。在福州,郁達夫號召文化界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二十四日,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寫《懷魯迅》一文。十一月,訪問日本。十二月十七日,在離日歸國途中訪問臺灣,會見楊雲萍、黃得時等文化界人士。抗日戰爭初期,郁達夫任《福建民報》副刊主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成立了「福州文化界救亡協會」,郁達夫被公推為理事長。並與楊騷一起擔任《救亡文藝》主編。在47天內,郁達夫發表的作品就有20篇(其中連續8天每天寫一篇)。他在光祿坊寓所為文學青年程力夫的題詞中寫道:「我們這一代,應該為抗戰而犧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在武漢宣告成立,郁達夫赴武漢擔任政治部設計委員,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會上周恩來和郭沫若相繼發表演說,郁達夫並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任研究部主任以及《抗戰文藝》編委。期間曾赴徐州勞軍,在各前線參訪。

  台兒莊大捷後,郁達夫受命作為特使率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代表團到台兒莊勞軍,巧遇想去台兒莊考察、但未獲批准的美駐華武官史迪威。後經郁達夫協調,李宗仁答應史迪威到台兒莊考察。史迪威後來寫了一篇關於台兒莊戰役的詳細報告,在一份軍事雜誌發表,在美國政府和軍方引起了很大反響,促使美國開始對華援助。這次前線考察讓郁達夫受到了極大鼓舞,他回到武漢寫了一系列文章,熱情謳歌了中國軍民堅決抗戰的英雄氣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應新加坡《星洲日報》邀請,郁達夫前往新加坡參加抗日宣傳工作,在船上他寫下了《歲朝新語》,堅信「中國決不會亡,抗戰到底,一定勝利」。

  在擔任《星洲日報》主筆期間,他還同時編四五種刊物,發表了400多篇支援抗日和分析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的政論、雜文、文藝雜論等,宣傳抗日,海外華僑紛紛捐款捐物支持抗戰,許多華僑回國參加抗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新加坡文化界同仁在中共黨員《南洋商報》主編胡愈之的領導下成立「星洲華僑文化界戰時工作團」,郁達夫任團長兼任幹部訓練班主任,胡愈之任副團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一日,郁達夫發表舊體詩《雁》,指出「文化人要做識風浪的海鷗」。同日發表政論文《估敵》,全文三千餘字,分析日軍動向,剖析敵人虛弱本質,曰「敵國內既無可調之兵,國外亦無存聚之貨」「最後的勝利,當然是我們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郁達夫與關楚璞、姚楠、許雲樵等文人創建新加坡南洋學會。

  民國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星華文化界戰時工作團」團長和「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執行委員,組織「星洲華僑義勇軍」抗日。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達夫出席了由陳嘉庚領導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敵聯合會」成立大會,被選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聯合會主席。成為新加坡華僑抗日領袖之一。二月,新加坡淪陷後,胡愈之、郁達夫等參加抗戰委員會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中西部的巴亞公務市,郁達夫化名趙廉,開了一家「趙豫記」酒廠,後來日本憲兵得知他精通日語,脅迫他當了7個月的翻譯。其間,他暗中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

  抗戰勝利後,陳嘉庚曾對中共國外統一戰線負責人夏衍說:「那時郁達夫不僅掩護了我,還援救了許多被日本人逮捕的華僑。」一位馬來西亞共產黨負責人說:「沒有他的幫助,我們的組織會遭到不可補救的損失。」

  1945年8月29日晚,在南洋的一個小市鎮失蹤;9月17日,被日本憲兵殺害于蘇門答臘叢林。

  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妻子】

  郁達夫結過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別是:孫荃、王映霞、何麗有。

  1917年8月28日,奉母命與孫荃訂婚。孫荃(1897年10月16日—1978年3月29日),原名孫蘭坡,小字潛媞,浙江富陽人。大約在1917年10月16日之後,改名孫荃,字蘭坡。郁達夫有七言絕句題為《為某改字曰蘭坡名曰荃》。訂婚之後郁達夫前往日本留學。1920年正式結婚。生有兩子兩女:龍兒(長子,早夭)、黎民(原名潔民,小名文兒,長女,1925年-)、天民(次子,已逝)、正民(次女,已逝)。

  1927年1月14日,他認識杭州人王映霞。王映霞(1908年1月25日—2000年2月5日),本姓金,小名金鎖,學名金寶琴,大約在13歲時過繼給外祖父做孫女,改名王旭,號映霞,後來以映霞為名。6月5日,郁王兩人訂婚,孫荃和郁達夫分居。大約在翌年的3月中旬,郁王兩人在上海結婚。育有四子一女:飛(小名陽春,1928年-)、靜子(早夭,1929年11月-1931年?)、雲(小名殿春,1931年3月17日-)、亮(小名耀春,早夭,1933年5月-1934年?)、荀(小名建春,1936年9月?-)。

  1938年7月4日,王映霞出走。翌年兩人正式離婚。郁達夫在《毀家詩紀》詳細記載了此事。

  郁達夫到蘇門答臘後,於1943年9月15日與當地華僑女子何麗有結婚,生有一子一女。大雅(幼子,1944年—)、美蘭(幼女,遺腹女,1945年—)。

  【子女】

  孫氏生育4人:郁龍兒、郁天民、郁黎民、鬱正民。

  王氏生育5人:郁飛、鬱靜子、郁雲、郁亮、郁荀。

  何氏生育2人:郁大亞、郁美蘭。

  【著作書目】

  《沉淪》(短篇小說集)1921年,泰東
  《蔦蘿集》(小說、散文合集)1923年,泰東
  《小說論》(理論)1926年,光華
  《文藝論集》(理論)1929年,光華
  《戲劇論》(理論)1926年,商務
  《寒灰集》(《達夫全集》第1卷)1927年,創造社
  《文學概說》(理論)1927年,商務
  《日記九種》1927年,北新
  《雞肋集》(《達夫全集》第2卷)1927年,創造社
  《過去集》(《達夫全集》第3卷)1927年,開明
  《孤獨者的愁哀》(戲劇集)1927年,創造社
  《迷羊》(中篇小說)1928年,北新
  《奇零集》(《達夫全集》第4卷)1928年,開明
  《達夫代表作》(小說、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書店;1930年,現代
  《敝帚集》(達夫全集》第5卷)1928年,現代
  《在寒風裡》(小說、散文合集)1929年,廈門世界文藝書社
  《薇蕨集》(《達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個弱女子》(中篇小說)1932年,湖風
  《仟餘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年,天馬
  《達夫自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
  《斷殘集》(《達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東景物紀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鐵路局
  《屐痕處處》(散文集)1934年,現代
  《達夫日記集》1935年,北新
  《達夫短篇小說集》(上下冊)1935年,北新
  《達夫遊記》(散文集)1939年,創造社
  《達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閒書》(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懺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戀》(劇本)1937,上海文化書局

郁達夫

▲1926年春創造社同仁攝于廣州
左起:王獨清、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

郁達夫

▲郁達夫、王映霞

郁達夫

▲郁達夫

郁達夫

▲郁達夫與夫人孫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