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徐志摩 | 上頁 下頁
徐志摩小傳


  蔣複璁①

  餘與志摩,生同裡閈,長複同遊,其沒也距今已三十餘年,迄無一言以為之記,閒居獨處,常戚戚於懷。近以胡適之先生逝世,追思舊遊,愴懷往事,於是新月社文酒之歡,與志摩之音容笑貌,舊夢如昨,宛在目前。余不文,不足以傳志摩,然大懼其孤標特操,將愈久而愈湮也;乃略述其志行,以諗世之不能深知志摩者。

  志摩諱章垿,字又申,志摩其號也。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月日生於浙江海甯之硤石鎮。硤石處上海與杭州之間,浙西之巨鎮也。皖米銷浙,以此為交易之所;江寧織綢,以此為採購之地;故商業繁盛,人民富庶,志摩之尊人申如先生善貿遷,執一鄉之牛耳,著稱於江南。志摩為先生獨子,席豐履厚,不以嬌貴多財而損其志。未弱冠,肄業于硤石之開智小學,每試輒冠其曹,有神童之目,其尊人常出示其文而引以為樂也。

  清末升學杭州府中學堂,時余肄業于錢塘小學,同居杭城,始與相識。民國三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不一載,即南歸與寶山張幼儀女士結婚;並以張氏之介,乃及新會梁任公先生之門。四年轉入上海滬江大學,五年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時先仲兄懸壺津門,余亦就學于天津之德華中學,與志摩常相過從。乃知其讀書不異常人,而成績優異,斐然傑出者,蓋天賦智慧,有非他人所可企及也。民國六年,餘考入北京大學文預科,志摩亦重入北大,進法科政治學門,雖屬同學,然以所習各異,又人多散處,故相見尚有不如在津時之頻焉。

  民國七年秋,志摩赴美留學,進克拉克大學,習經濟,一年即得學士。八年改入哥倫比亞大學,習社會學,亦一年而得碩士。九年由美赴英,進劍橋大學,乃開始其文學之研究。時其夫人張女士亦出國赴歐,會於巴黎,同棲於劍橋。志摩生長于膏粱文繡之中,當紈綺之盛年,擅屈宋之才華,神仙眷屬,琴瑟靜好,識與不識,莫不豔羨;而事乃有大不然者,豈超然者別有懷抱耶?方志摩之舍經濟社會而事文學,既違堂上之意,詎於民國十一年,又冒不韙而向夫人提出離婚之要求,更出其尊人意度之外,家庭齟齬,肇於此矣。是年冬志摩回國,由京返鄉,寓硤山之三不朽祠。硤有東西兩山,為邑名勝;值余與先叔百里先生皆回家度歲,時相與作兩山之遊。東山之陰有名萬石窩者,風景尤美,明末查伊璜先生讀書處也。志摩每遊,輒流連不忍去;余於志摩沒後,告其家人,葬志摩於此,從其好也。

  民國十二年,余因先叔之命,務服于北平松坡圖書館,志摩亦往同寓,日夕相聚,達三年之久。志摩因適之先生之邀,任北大英文學系教授,又以陳博生先生之邀,任《晨報》副刊編輯;作育人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今日藝林,猶有不少健者,為志摩當年所陶鑄者也。志摩之作品,亦以此期為最富,餘皆得目睹之。其問世之第一書曰《志摩的詩》,即浼余代編者也。志摩之語體詩文,自為一代宗匠,而于舊文學造詣亦深,于文好龍門與蒙莊,尤工駢文,為新會先生所贊許,而推于康南海也。於詩則好青蓮與玉溪,故其自作皆以浩氣與真情勝,隨意寫來,皆成佳什,人或病其堆砌,然不能易之也。志摩于西洋文學之研究,餘無能道其深,惟知其重情感與理想,若哥德、拜侖與哈代,皆其平日所樂道者也。印度詩哲太戈爾於民國十三年來華講演,志摩為任翻譯;或謂其文學與思想,受影響頗大。良以志摩之詩,于清新中有其神秘,流利中其有蒼涼,內蘊宗教之意識,為志摩所獨得者也。

  志摩之為人也,略無城府,人無賢愚,一視同仁,若不知人間有險惡與可憎可懼者。既有泛愛之德,故所有知交亦無一不愛志摩者,隱然為一時交遊中心,於是始為酒食談燕之集會,繼乃有新月社之創設;新月社者,當時北平文人之俱樂部也。時餘亦廁其列,偶為志摩助理雜務,蓋此非其長,亦非其所樂為也。志摩重情感,往往不問是非,不計利害,惟以一念真誠,追求神聖之理想世界,因是遂以偶然之誤會,致演王陸之婚變;又因其秉性忠厚,抱伯仁由我之歉情,乃於民國十五年與陸小曼女士結婚于北平,失雙親之歡,卻師友之勸,其一意孤行,有若其離婚時也。嗚呼!志摩之直情徑行無稍顧藉者,惟適之先生知之最深,亦論之最平,故餘嘗謂適之先生為志摩唯一知己者,以此也。當志摩與張女士仳離時,新會先生曾致函相勸,其復函有云:「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實,求靈魂之救度。」更曰:「夫豈得已而然哉。」余於志摩之再婚,意亦雲然,蓋欲求理想之實現,亦非得已也。

  志摩既視再婚為莊嚴盛典,故特請新會先生證婚;婚後,由余陪同往謝,並自矢此後當努力著述;小曼亦願裙布荊釵,以盡婦職。新會先生容甚莊,頷首答之而已。未幾,志摩夫婦離平返裡,意將承歡膝下,以紹箕裘,而其尊人先期出遊,避之北平,不得已乃挈小曼抵上海,教授于光華、復旦及中國公學諸校,自此遂急於家計,而獨立生活矣。十七年冬,聞新會先生病亟,奔赴北平探視,與余談及家事,淒然曰:「小曼實有志上進,而吾家不之許,卒成現在之局。」餘亦為之憮然也。由此言之,志摩之用情一往不復者,其志可原,而其遇尤足悲也。

  志摩遇餘特厚,民國十三年,余就清華教席,志摩為之介也;十九年餘將赴德留學,以經費不裕而遲遲其行,志摩曾為籌畫而不果,乃力促餘行,曰:「出國者多矣,豈必腰纏皆富,然從無流落海外而不歸者,何懼為。」其後餘得浙江省府之津助,乃克成行,雖不出志摩,然心感之也。志摩為餘謀固如此其至也,其為他人謀亦無不忠也,與朋友交亦無不信也,凡識志摩者類能言之。餘既赴德,函志摩索其著述全部,轉贈柏林普魯士邦立圖書館。旋為寄去,並附長函,告餘以生活煎迫,故又至北平,任教於北大,借教書與譯述以給家計。餘復函謂:「君固神仙中人,乃不作神仙而作凡人,汲汲於生活,吃苦固應爾也。然君雖困窘,而文章愈見灑脫,知胸中並無半點俗塵以相干擾,生活雖迫,其如君何。」大意如此,其詳也已不復記憶矣。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十一月,志摩自北平乘便機南歸,為探小曼女士之病也,又乘便機北上,為聽友人之講演也。詎知竟遭不幸,以機撞山而罹難。哀哉!享年三十六歲,子二,一早殤;一子名積鍇在美經商,能世其家。余在柏林,越一月,始聞其噩耗,天外轟雷,悼痛累日,追念良友,邑邑難忘;今老矣,可不為之傳耶?

  (原載:民國五十一年六月《傳記文學》創刊號,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修訂)

  【注】

  ①蔣複璁(1898~1990),字慰堂。浙江海寧人。著名藏書家蔣光煦曾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德國柏林大學圖書館系。曾任台大、師大教授,臺北中央圖書館館長、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著有「圖書館管理法」、「圖書與圖書館」、「珍帚集」、「宋史新判」、「訴信錄」等書。

  按,很多文章都稱蔣是徐的表弟,未見確切依據,從上文敘述來看,蔣複璁與徐志摩應該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都是金庸先生的表哥,按魯迅小說裡的說法,算是「轉折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