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雜文選 | 上頁 下頁
說「秀才」


  往字面上講,「秀才」二字用不著解釋的。但社會上一般流傳的對「秀才」的概念,卻有好,有不好。

  科舉時代,進了學①的人通稱「秀才」。因為科舉制度的內容落後,有些「秀才」確實是淺薄、無能、酸腐甚至無賴,因而引起人們對「秀才」的不快之感。《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科舉時代讀書人的最現實的書,它說秀才是「學裡酸子」,並擺出許多酸腐可笑的言論和事實。那位修補樂器的倪老爹說:「我從二十歲進學,到而今做了三十七年的秀才,就壞在讀了這幾句死書,拿不得輕,負不得重,一日窮似一日……。」前者說酸腐是「秀才」的特徵,後者說「秀才」就是無用的代號。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正確的說法,秀才者優秀之才也。很古的時候,全國舉「秀才」常不過幾人,到明清時代通稱進了學的人為「秀才」,但「秀才」是那時人才的唯一出身之路,因而人們也把「秀才」看做總是有能力有知識的人。「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現在看來,不出門——「不離開辦公室」怎麼能知道天下事?但那時候的所謂「天下事」,仍然是秀才們要知道得多一些。

  科舉時代,有秀才、舉人、進士;進士的第一名叫「狀元」,舉人的第一名叫「解元」。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自然也可以行行出秀才。比如稱會做莊稼的人為「田秀才」;稱會做木器、造房子的人為「木秀才」等等。無產階級要有自己的知識分子,也即是自己的「秀才」;工業,農業,手工業,運輸業,科學部門,機關單位,都應該有,而且已經有了優秀傑出的人物,也即是有了自己的「秀才」。但不是舊時代的「秀才」,也不是指一般的科學技術人物,而是指有較多的馬克思主義修養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學知識的人。他們能夠分析情況,找出理由,解釋清楚;想得出,說得出,也寫得出;寫出來,人人能看,也喜歡看,看了能有所得。這樣的人現在還不多,但必須培養使它多起來,使它到處都有。

  有些不肯研究道理和不肯寫文章的人,說這樣的「秀才」我做不了。其實,成為「秀才」並不很難,只要老老實實的學。到群眾中去,那裡有很多內容豐富的事實,有很多優美準確的語言;向黨、政府的文件學,那裡有經過洗煉的群眾意見的反映,有各項工作經驗的總結,有革命的具體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的實際經驗;向馬克思主義學,那裡有到處適用的原理、原則、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向好的文藝作品學,那裡將告訴你怎樣修辭,怎樣才合乎邏輯。然後加上自己用功、勤於思考、不驕不躁,經過相當時期的修養,自然就能寫出有準確性、有鮮明性、有生動性的文章,夠得上「秀才」了。「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舊時代做「秀才」的辦法;現在則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先做群眾的學生,然後才能做群眾的先生!」

  「秀才」二字只是借用,並不是說現在就要立一個「秀才」的名義,或者學位,但無產階級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已經是事實上迫切的需要了。

  1958年5月13日

  ① 前清時代縣裡設有學官,專管秀才的。文章經過縣試、府試、院試考中了的,以後即歸學官管,叫「進了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