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雜文選 | 上頁 下頁
「就文件討論文件」


  「就文件討論文件」不好;不就文件討論文件更不好!

  這回要研究的二十二個文件(整風學習文件):「是黨在思想上的革命,是改正幹部及黨員思想、轉變工作作風的銳利武器。」一句一字,都有來歷。都是從黨的二十年艱苦奮鬥中的經驗總結,經過黨中央的洗煉而成為銳利的武器的。這個武器寫在文件上,要從文件上轉移到每個同志的腦子裡、手腕上,而且能善於運用,不是容易的事。中宣部告訴我們:「要逐件精讀,逐件寫筆記,逐件或幾件合併開小組會討論。」這裡說的逐件,是指每件的每段每句每字所包含的意義為何?為什麼要這樣寫?是根據過去一些什麼事實?又針對著現在一些什麼事實?指出的辦法,為什麼是正確而不可改易?這些,需要我們去逐件讀,逐節讀,逐句讀,逐字讀,不然,就會沒有可記,沒有疑問可提,因而也沒有可討論的。經過這「就文件討論文件」的階段,然後才能反省、檢討,把「文件的精神實質」,運用到「本部門的工作及每個同志的工作與思想」,上去,武器才算到了手,可以用來對付中國革命的一切具體問題。如果文件的含義、字句的真諦都沒有瞭解,只說我已比前進步了,不是「就文件討論文件」,恐怕更要糟糕。

  有這樣的討論會:議論發得不少,反省和檢討也相當多。至於所謂「反省與檢討」並不是看到文件上的某一節某一句,因而感到本人或本部門某項思想或工作應當這而不應當那,所謂「議論」,是從本文件外由自己想到的一些。反正總是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吧,自己和別人總有些不是,討論這文件說這些,討論那文件也可說這些。發議論,離開本題,更不怕沒有話說。粗聽,像是討論某某文件;細聽,並不是討論某某文件。說來說去,費力頗多,然而武器仍在文件上,不會跑到他手裡去。

  為什麼這樣呢?一是工作經驗較少,不能一讀就觸發經驗,只覺得文件說得很好;二是拿看文章眼光來看文件,說:文章既不深奧,用不著到字裡行間去尋;三是強調反省和檢討,而不知反省檢討應從文件上的某一個含義引伸到某一事實,而不是隨處都來一個「全部」,而且文件上所包含的經驗思想,並不是每個讀者都有過或見到過;因而定要「人云亦云」。

  這種毛病,在新幹部和知識分子中,極易犯著。

  還是回到就文件討論文件吧!把文件的意義和字句的真諦弄清楚之後,再及其他。中宣部批評的是「只做到就文件討論文件——沒有瞭解文件的精神和實質,更沒有進一步發揮這些文件……」的討論,而不是不要人就文件討論文件、離開文件討論文件。

  1942年4月26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