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日記 | 上頁 下頁 |
一九三九年三月(1) |
|
三月一日微晴 準備日內開教職員大會,討論改進學校方針。 一九三九年三月 在中央黨校講課提綱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 產生:不是偶然的,有內部必然的原因。是中華民族奮鬥中生長起來的。外部條件如十月革命有很大影響,但決定因素是內部的。 內部原因 A、根源——無產階級產生是共產黨的社會根源。 1.無產階級產生——帝國主義侵略剝削,建立工廠產生無產階級,同時不能不刺激中國資產階級相當發展,產生無產階級雖然不大強有力。鐵路、輪船是外資,外國銀行滙豐(4)、正金(5)、花旗(6),礦山、紗廠中英合併不及日本在滬的錠子多。 2.中國資產階級發展,在歐戰期,紗、面、絲廠,日用品,棉皮、熱水瓶、搪磁——產生無產階級,大革命時二百七十五至三百人,數量不大,但強有力。 有了無產階級就會有黨,沒有無產階級不會有無產階級的黨。阿比西尼亞、新疆、蒙古都無黨,防共最厲害的地方,有無產階級就會有黨,不會消滅。 B、無產階級政治覺悟提高——產生黨。 1.有了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兩階級,必然有階級鬥爭,有了階級鬥爭,工人自然感覺團結必要,就會產生黨,「黨是無產階級組織最高形式」。上海工運,工會、黨都是鬥爭中產生的。鬥爭中黨有團結必要,有了工會須要領導,党就必要了。鬥爭——團結——黨。 2.五四運動對黨的影響 甲、五四使全國工人第一次罷工,提高覺悟——自在而不是自為,學生、商人開始。 乙、五四對強權與公理有進一步認識,打破對友邦幻想。 丙、五四是全國第一次大規模運動,反對簽字,打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達到勝利——解放中國,自己有信心,組織上團結了學生與先進工人。 丁、五四繼續開展,不能不是無產階級方面,無產階級是有力的,無產階級參加後擴大了民眾運動、階級覺悟與民眾覺悟,階級鬥爭與階級鬥爭聯繫,因此對象是資本家和帝國主義。 C、有了五四與階級鬥爭以後,中國固有優秀傳統思想與馬列主義結合起來,知識分子首先接受共產主義傳佈到工人裡去。 1.從一般反洋人到反帝,由只反日帝到反一般帝國主義——外;認識反國賊、希望改良、對袁吳等,失望——內。 歷代優秀思想發展到唯物辯證法,五四起民主運動到共產主義運動時間很短。這其中孫中山三民主義有大作用。孫想預防社會革命發生但做不到。十月革命勝利於中國思想轉變有大關係。 2.共產主義思想開始,只能先在知識分子中接受,再過渡到工人中去,不足奇怪。小組、海內海外,一九二〇年開始形成。一九二一年七月第一次大會代表黨員四十多人。 上述三原因:第一個是基本的。結論他不是外來的而是內部根源;不是空想的,而是有物質基礎的。即是沒有馬克思主義與蘇聯革命,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黨也要產生的,不過艱難點罷了。 外部條件: D、十月革命與共產國際成立。 1.社會主義從理想到了實踐,給中國無產階級影響基本的。 其次,中國是需要自救國家,看見了蘇聯的榜樣,且與蘇聯接近;第一、二次對中國宣言,放棄特權,于中國大有影響。國際成立把馬克思主義廣泛宣傳到中國,第二次大會(一九二二年五月)決定加入國際為共產國際支部之一。 這是中共產生的內外原因。 第二節中共產生特點 一、黨產生在半封半殖的中國,這是特點中之基本的。 a、因為:有兩重任務——民主革命與社會革命,不能超過,不能缺一。托——爭論,要退出國民黨……超過民主革命,直接幹社會主義革命。陳——只要民主革命,不要社會主義革命,缺乏其一。超過或缺一都不能成功。 b、為什麼要注意民主運動,才能發展黨。1.創造黨在五四運動以後,他是民主運動。2.黨能發展,由於第一次與國民黨合作。3.党與職工運動大量發展在五卅以後(五卅前黨不上一千)。4.党在北伐時大發展。5.黨能保存發展,參加土地革命(仍是民主革命)。6.現在發展第二次統一戰線,這是中國特點,必須抓住。大革命失敗後,有一時把民主、民族放鬆一點,雖然六大會說了,但其他沒有強調,爭論得少,今天領導權要拿緊民族、民權。無產階級先鋒隊又是人民領袖。 c、黨在中國革命特別艱苦的。反對全副武裝國際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勢力與資產階級(他們都得帝國主義幫助)。五次圍剿是帝國主義幫助,第一階段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矛盾。資產階級統治了十年,和我黨今天不同,和廣州時不同。 二、中共英勇奮鬥艱苦的作風。年齡雖少,英勇堅決為全人民及全世界所崇敬。十年內戰,十年白色恐怖,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犧牲一五〇〇幹部,不屈不撓,堅持政治方向,艱苦——內戰——長征——白色恐怖下工作。為什麼能有這種精神呢?第一、無產階級賦予的,因為反帝、反封、反資任務落在無產階級身上,任務重大,必然要英勇、堅決、艱苦。第二、中國民族是英勇吃苦耐勞的,共產黨是最優秀的子孫。 三、黨產生在七月勝利及共產國際以後。 1.沒有社會民主傳統,能夠反對機會主義。 2.黨組與工會組能夠依照列寧原則以生產單位為原則去鬥爭。 3.能得聯共及各國共產黨經驗,更能及時的重要的國際指導。(八七會議、從舊機會主義轉變;立三路線,三中全會前的信有大力;七次大會統一戰線經驗,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四、党產生於大規模職運以前。 1.黨是階級與階級鬥爭發生的。但黨產生以後才有大規模職運。 2.縮短了無產階級革命道路,少走了英國工人自發的道路(互助行會等);其次縮短社會民主黨的道路(要產業發展極點工人多數有治國人才)。 3.大規模職運在党領導下成立,黨在職運中很大威信。工人對老工會信仰,對共產黨愛護,老工會即共黨。 4.能在党領導中克服經驗主義,為改良生活鬥爭中與工人階級徹底解放聯繫起來。否則要達到提高政治覺悟,要走一些彎路。當然機械口號聯繫是不好的。在蘇區也克服了經濟主義,有了政權後,容易發生強迫命令,超過企業家的負擔,可使得經濟崩潰,不懂得白區、蘇區工運基本群眾不同,店鋪關門,農民買不到東西,破壞工農聯盟,破壞紅軍政權。沒有党,工人目光只看面前利益,原因是某些地方農民壓抑工人鬥爭,鬥爭綱領,不懂局部利益與全部利益,目前利益與將來利益聯繫起來,局部服從全部,目前服從將來。不懂國民黨區與共產黨區職運基本任務不同,推翻政權與鞏固政權不同。蘇區工會應成為政府支柱。輕視工人生活改善不對,過分經濟要求不對,「我是工人不懂理論」。黨的意識的鍛煉。其次,能使工人的解放與民眾的解放聯繫起來。大膽提出民族統一戰線,把階級鬥爭提在次要地位,只有党領導才能做到。 第三節中共任務 一、中共與國際共黨目的一致——建立共產社會。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必先努力完成民主革命。 1.對這任務的認識,有黨以來是如此的。a、任何時候不動搖我們的目的是共產主義;b、為了完成共產主義社會,必須實現民主革命;c、必須清楚民主革命,我們是從共產主義觀點出發的。不是割裂的而是聯繫的。實現三民主義是從共產主義觀點出發。民主革命是共產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事實上中國民主革命徹底勝利,必不限於反封反帝,要工農起來必然要得好處,要妨害資產階級,要帶社會主義成份。因此,我們民主革命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兩條路線鬥爭。他要限制工農。抗日也是他們我們目的不同。 2.一貫堅持了這任務且實行了兩條鬥爭。a、二次大會宣言(中216頁)——目的共產主義,現要民主革命,不是投降資產階級,不是封建主義延長生命,民主革命成功無產階級不能全解放。b、三次大會決定,國共合作及一九二七分裂後是否堅持了這任務。二三年大會,國際指示合作必要,但要保持獨立性(「奮鬥十五年」16頁)党反對了左(張××)拒絕合作,分裂時反對右(八七會議)忘記共產主義,做資產階級的尾巴(中293頁)。國民革命與階級鬥爭對立(六屆中央法令),說反帝消沉,工農起來了。使小資產階級疑要革國民黨命。國際要武裝工人,中央解除工人武裝(八七會議),實質是轉變的準備沒有,不要軍隊即是沒有轉變準備。國際指示解決土地問題。中央糾正過火行為,防止出軌。共產黨與國民黨關係,國際要保有面目不要模糊,中央十一條模糊面目。參加政府立場,批評同盟者,保證政策正確。譚平山請假為了不能糾正越軌(117頁)。陳忘記了共產主義。八七會議從泥坑中出來了。c、六次大會與蘇維埃時代(130頁),有非資產階級前途,現階段十大要求,工農兵蘇維埃形式,蘇維埃是依十大綱領做,沒超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基本界限,反對左的空談,把握民主革命(128頁),反對資產階級領導下來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一九二九年與託派鬥爭,托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封建是殘餘的殘餘(關稅增加),我們堅持了任務(陳三次信)。同立三爭論,立三對社會主義進程不瞭解,要集體農場。d、第二次統一戰線,中央堅持獨立性,同時主張以國共為中心建立統一戰線民主共和國,民主是共產主義出發。反對關門主義(張國燾),說服一些同志又反對投降主義(張國燾),左右是一個東西,左回頭到右,左是右的影子,不是我們在中間——折衷主義;托實際是右,把黨與其他派別模糊,要反對。 我們一貫堅持了共產主義革命,把握住民主主義革命。 3.下列問題 a、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有原則上區別。有相同點不同點,相信三民主義是從共產主義出發。 b、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不能是統戰組織,黨不能取消,或降低(五一主義)。合作不是合併。不是民族革命黨。 c、民族團結必會必須有階級鬥爭,我們力量要擴大,資產階級要摩擦、要融共,摩擦是階級鬥爭表現,如沒階級鬥爭,黨亡;党亡了國也亡。「統一性鬥爭性」,矛盾統一。 d、統一中的特殊,邊區參議會孔說標新立異,有特殊必須保存特殊,表示共產黨與國民黨基本不同。 總之,我們是共產主義者;同時參加民主革命,從共產主義觀點出發參加民主革命,不同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領袖,他不僅抗日,不僅為土地革命,而是為共產主義。另一面積極參加民主革命,且是民主革命徹底者,只有共產黨才能使民主革命徹底勝利。反對的只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可稱人民領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