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向警予 > 向警予文集 | 上頁 下頁
請吳知事籌款書


  文稿(1)

  (一九一六年——一九一八年)

  (1)以下文稿共十三篇,為向警予在漵浦辦學時所撰。原件藏中國革命博物館。

  請吳知事[1]籌款書

  刻下校舍修葺,大致告竣,清潔整齊,亦需時日,待至開學亦可就緒耳。第警予之忝任斯職,雖屬接辦,無異新創。前任校長,匆匆辭去,並無正式之交待。收錄各件,概由前號房張媽經手點交,據實記載。于設置上、教授上甚不完備,勢不得不重新購辦。文昌閣波濤之餘,崩圮散壞,舉目皆是,以為校舍、兒童食息教養之所在,誠不可忽。撣日光、通空氣,補苴罅漏,苦費經營。二事既竣,需洋約五百元,合教具費、設備費不下千元。而學校編制迫於社會之需要,又不能不兼設補習科、高等小學科及國民科,以漵一邑而僅斯校,不得不然。再本學年招國民科一、二學年各一級,高等科及補習科各一級,合四學期。比及三年八學級完全招齊,每級以四十人計約三百餘名之多。規劃稍大,費用自巨,預計歲需必三千元,方能濟事。舊有常款不過千串,裡書費六百串,學田稅契項下約四百串。區區之數,何堪敷用。公家無妥當之費,學校有顛蹶之虞,私心營營,恐成泡幻。故茲趕造預算,並舊有各件,恭繕呈上,伏乞拂慈,俯賜鑒核。念茲僻邑,妥籌此款,立為定案,以維現在,而垂永久也。文昌閣地基僅供四學級之用,若八學級招齊,恐有人滿之患。節孝祠與之密邇為鄰,劃歸校有,甚屬相宜。以公地辦公益,當亦人神所共許。敬懇于常年經費外,酌加修造費約五百元,此款明年暑假即需提出,一至秋季,便當添招二級也。是否有當,統希鈞裁。敝邑僻在荒陬,文化難入,人性好靜,苛安為能,非得有力者提挈乎上,以蟻負山,恐終無效。然肉食多鄙,鮮克遠謀。警予之生,二十又一年矣,但見此來彼往,營營逐逐,朝夕不過晦明風雨之教育,蓋久已無複有人道及。求如老伯之高瞻遠矚,洞察國本者實未曾有。誠恐滄桑多變,難以預測,萬一車駕他適,誰之為繼?言念前途,良深杞慮。故不得不于賢明知事前為我漵邑教育界一鳴號也。老伯蒿目時艱,愴懷僻邑,忍不起而為之救濟乎?倘邀德眷,助以鼎力,常款有著,則補習科、高等小學科及國民科之兼設,庶可見諸實施。警予雖庸譾,固當勉策駑駘,以勵前進。且同人熊、譚、李、吳[2]諸君子,皆湘中俊彥,既具長才,複抱熱心,千里而來,良憫吾邑,相與戮力同心,雖教育之道未有底極,成敗之數難以逆料,然心誠求之,不中不遠,精神所聚,或有可觀。以老伯提倡之盛,以諸君子化育之誠,庶幾數年後,合邑婦女因入學補習科,而為良妻,為賢母,為愛國之民;合邑童男女入國民科而得健康,而具國民道德及生活能力之初基;又有高等小學科以補國民教育之不足,以為晉深研究之階梯,則變齊變魯,吳、李、熊、譚諸君子異造之德,固屬難泯;而老伯之宏慈教育,為國鼓舞,在國家崇有功,鼎銘弦誦,固當永垂不朽。而德政所被,繄漵之人世其澤,他日之刻心□,於是吳公者,又安豈硯首之碑,武昌之樓而已耶。肅簡請命,佇候明教。敬頌勳安,伏維垂鑒。

  [1]吳知事:吳劍佩,湘鄉人,1916年8月—1917年9月任漵浦縣知事。

  [2]熊、譚、李、吳:指當時漵浦女校教員熊淑彬、李志新、吳家瑛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