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項英 > 項英文集 | 上頁 下頁 |
關於大江南北戰略形勢 |
|
關於大江南北戰略形勢(1) (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中央: 二十一日電悉: (一)一、二兩黨之估計[1],我們也是這樣估計。但為著仍使我江南部隊不遭對方之打擊,如以現在皖南三個團(加軍直)、蘇南三個團僅兩個團,而欲求對此兩戰爭地區鬥爭的勝利,則不可能。而只有變成分散打遊擊。 (二)江北局勢因蘇韓[2]敗退,及皖李[3]現撤兵,已基本穩定。且八路南下,三、四、五支已人槍增加,再加以整訓,無論對何方皆可必勝,並不須要葉、張兩團[4](人不過二千五百,槍不過千五百)。如謂葉、張兩團南調,竟會使江北孤立困難,決無此理。 (三)葉、張南調,又竟謂于江南無幫助,但江南既無八路之換人槍也不比四五支隊多,僅戰鬥力稍強。葉、張南調,一方即以緩和戰區之壓迫,一方即以增強反擊力量,其有幫助即在此。 (四)與戰區之談判已陷僵局。因我既無權答應他,也無權駁複他(因名義上還是上下級關係,而不是黨的對等關係)。現只有加緊戰備,別無緩和可能,除非敵情驟變。因對方所提此是江北問題,而非別的問題,軍部既無法緩和,更無法解決,相由中央親自出馬,在重慶提出延擱辦法或解決辦法。 (五)為使江南能夠勉力堅持、取得反擊勝利,再度堅決要求葉、張兩團南調。至四、五支隊南調問題,應當然不會負責答覆他,可延擱則延擱之。無法延擱時便是作戰,我亦決心應戰。南調葉、張基本是為的這一點。 (六)我決間擇,甚望顧及各方,江南之愁窺困難,恐較江北有過之無不及。盼複示。 項 二十二日 [1]原文如此。 [2]蘇韓,指國民黨軍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 [3]皖李,指國民黨軍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21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 [4]葉、張兩團,指新四軍挺進縱隊副司令員葉飛領導的第6團、蘇皖支隊司令員張道庸(陶勇)領導的蘇皖支隊第4團。 (1)本篇系項英致中共中央的電報。根據中央檔案館館藏件刊印。篇題為編者所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