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許地山 > 牛津的書蟲 | 上頁 下頁
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


  ——一次講演

  宗教是不是普遍的需要

  宗教是社會的產物,由多人多時所形成,並非由個人所創造。宗教的需要,是普遍的,其理由有五:

  一、凡宗教必有一特別的理想,這個理想是人類所欲達到,而為人間生活所必要有的。

  二、凡宗教全要想解決「人生目的」的問題。

  三、凡在宗教團體的人,必用自己的宗教理想,表現於實行上。

  四、凡宗教必不滿意于現實生活,以現實生活是病害的,不完全的,都是要想法子,去驅除它,或改正它。

  五、凡宗教皆栽培、節制、完成人類的欲望。人類欲望大致有三:肉欲(sensuality)、我欲(selfishness)、意欲(willingness)。三種欲望全是人間生活所不能免的。肉欲從肉體種種器官,為感覺發生,感覺不能免除,則肉欲必須存在。於是發生有利有害的兩個方面,凡宗教全是試要節制它有害的方面,而栽培發展它有利的方面。在現實的生活之下,我欲是較高的欲望,例如作文作畫,必要寫出自己的名字,表明是自己的作品,便是由於我欲的緣故。但我欲過強,便成自私,有時也有妨礙,所以宗教要去節制它,而它之一方面,仍要栽培它、完成它,因為個人的人格,也是由我欲造成的。意欲是更高的欲望,可以管理一生的生活。倘若意欲不正就可毀壞一生生活的全體。佛教所謂「心如工畫師,善畫諸世間」,便是表明意志有創造世界的能力。宗教的終極目的是要指導它,發展它,強健它。

  由上述的理論,看人生免不了有理想、欲望、病害,故此要向上尋求安康,宗教的感情,於是乎起。可以見宗教的本體,是人生普遍的需要。但是宗教的生長,必須適應環境。所以宗教的適用,必須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因時因地而不同。例如,六朝時候的佛教,因政治的關係而發達,可見政治與宗教之關係;又如,在天災流行的時候,人類朝不保夕,於是就希望超絕的能力,可見天災與宗教的關係;在國家衰弱的時代,宗教的情操越強,宗教的信仰越烈,可見強弱勢力與宗教的關係。所以今晚的講題「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這「我們」是指我們今日中國說的。

  宗教的領域

  許多人不看一看宗教的領域,不知道它有如何的大,所以一提「宗教」二字,便要唾棄。其實宗教的領域最大,可以說占人生之最大部分。人的行動,若仔細分析,少有不含宗教色彩的。由此廣大無邊的領域之中,依我的意見,可以為三大國度:巫祝的宗教、 恩威的宗教、情理的宗教。

  巫祝的宗教全基於過去的經驗,其所行全是禮儀的、神聖的、秘密的。不問參與之意義如何,參與者之瞭解與否。在原始的社會,這是很盛行的。

  恩威的宗教,亦多基於經驗。重禮節、信條,全以威權嚇人,從者有福,違者有禍,使人因慕升天之福、畏入獄之禍而信服。因此人便立於無限威權之下,不能不信服而持守戒律。

  情理的宗教,不專恃恩威的作用,而重慈心與智慧。佛所謂「悲智雙修」就是這個意思。其實行,全是依其智慧、情感而得瞭解。提高感情,用以打動人的慈悲;提高理智,用以堅定人的意向;使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實現此悲、此智于行為上。

  此三種教,因時因地而異,其適用之處無絕對的善惡優劣之可言。智慧過低的地方,用情理的宗教,倒會發生病害。反之文化極高的時候,巫祝的宗教也就無所用了。

  中國現在缺乏的宗教精神

  我們對於宗教所缺的精神,總括起來,可得下列的五種。

  一、多注重難思的妙法,而輕看易行的要道。人都以為宗教是玄妙的,膚淺便不是宗教。講宗教,要你越聽不懂,越妙。古來佛教經典,有些偽造梵文,或者直譯梵音,以為是聖語不翻,使人不易瞭解,正是這個緣故。

  二、多注重個人的修習,而輕看群眾的受持。修道的人,不甚注意傳播和發展的事。所以我們的宗教態度,是獨善的,不是普濟的。

  三、重視來世的禍福,而忘卻現實之受用與享樂。我國人種種宗教行為,多是為求來生之福,免來生之禍,而不知宗教正是使人得現實的享受。

  四、只見宗教柔弱方面,而忽略了宗教的剛強方面。反對宗教者,多以下列四項為理由:1.以為信仰古來聖人,聽從他的主張,認他做主,便是認己為奴,在名分上實已小看了自己的人格。2.信則有福,否則受罰,是崇拜威權,而輕看自由。3.個性本應發展,而因宗教之故,每每使人萎退。4.已死之人,其智識經驗全比現在的人少,宗教崇拜死人,服從其主張,則使人愚拙。這些話,似乎不錯。然而人在宇宙,或太陽系之中,本來不能算是最好的;就是在地球之上,人類也不能算是最完全的,最自由的。所以我們,于現有之理智以外,要想求得一位更高明的「神」來服從。神的有無,不是今晚我們所說的問題。但所謂「神」,不過人類更高理想的表現,人設立他來,做個模範;並不算是怎樣專制,或約束人的理性。

  五、多注重思維,而少注重實行。以為宗教是超絕現實生活的,所以要主張入定,持齋等事,若是多去活動便不算得宗教。例如:善堂、養老院、孤兒院等設施,本出於儒道做善降祥的思想,而不認為宗教行為;在屋中焰香、默坐,反認為宗教。

  以上所說的五項,倘若不錯,就是見我們所缺乏的宗教思想和度了。

  我國今日所需要的宗教

  一、要容易行的。所謂容易行,並不是幼稚地念念「阿彌陀佛」,畫畫十字,就算了事。乃是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費氣力,就可以去做的善業。

  二、要群眾能修習的宗教。並不為特定的人、特定的事而發生。所以無論智愚,全能受持,才是合適的宗教。一個人坐在屋裡苦修行,不是我們需要的。

  三、要道德情操很強的。人的理性,每自有光明的啟示,因理智經驗,而評判將來的結果。此即自己對於自己道德情操所立的標準;而人的共同的道德標準,則不可不由宗教來供給。

  四、要有科學精神的。或謂宗教與科學不並立,其實不對。科學對於物質的世界,有正確的解釋,能與吾人以正確的知識。此正確的知識,正為宗教所需要。必先有正確的知識,然後有正確的信仰。所以宗教,必須容納科學,且要有科學的精神。

  五、要富有感情的。感情有感力,令人不能不去做。所以感情強,則一切願望全可成全。在宗教,決不能不重感情,而專重理智。

  六、要有世界性質的。因為人的生活,日趨於大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世界上的人心,全有交通的可能,所以宗教,必須是世界的。

  七、必注重生活的。舊日宗教,重死後的果報,其實宗教正為生前的受用。宗教不注重生活,就失去其最高的價值。

  八、要合於情理的。不能只重恩威,而不重情理。若是不合情理,不論是什麼宗教,一律在排除之列。

  總之,我們今日所需的宗教必要合於中國現在生活的需要。我們中國古代「禮」的宗教既多流弊,近代輸入的佛耶兩教又多背我們國性的部分。宗教既是社會多年的產物,我們想即時造一個新的宗教也是不可能,所以我們指出現有的一個宗教,而說它是最適合中國現在生活的需要,是很難的。按耶教近年發展的趨向,似甚合於上述的理論。否認或證實不是在我今晚講演的範圍,所以我對今天問題的答案是,凡不背上述條件的宗教,就是我們中國今日所需要的宗教;並且我們所要的宗教,不能專為上等社會著想,而忘卻宗教是一切人所需要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