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光文集

吳祖光尋找老街的感覺

                         
                                  柴火

  北京王府井開街儀式的頭一天,著名戲劇作家吳祖光先生去那兒走了一趟。吳
老先生今年已經83歲了,身體還硬朗,就是感覺兩條腿沒勁,所以越來越不愛走
路,連下樓散步都很勉強,但是一聽說王府井修飾一新,改成了步行街,還有銅塑
的黃包車,賣藝人,剃頭挑子等等,立馬兒就想去看看。
  那天,吳老穿了一件紫紅底色的長袖花襯衫,配一條深色長褲,好像要去參加
什麼重大活動,很漂亮又很莊重。
  一到王府井路口,吳老的精神頭兒就來了。見很多人圍著看地面上的一口井,
吳老也湊過去,他眼睛好使,井蓋上密密麻麻的字都能看清楚,上面記載著王府井
的變遷。我問吳老年輕的時候見沒見到過這口井,吳老肯定地說:「沒有。」
  吳老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家住東安市場附近,提起王府井的過去如數家珍。
他告訴我,過去東安市場吉祥戲院左邊有一個空地是「雜耍場」,那是最吸引他的
地方。雜耍場裡有變魔術的,有摔跤的,攀械子練武術的,拉洋片的,踢毽子的,
說書的,唱大鼓的,說相聲的。他最喜歡看的是說相聲,他就讀的孔德學校地處東
華門大街,那時,他常常一放學就和同學直奔東安市場。
  吳老津津樂道:雜耍場裡常年停著一輛大板車,上面掛一個一尺多長的牌子,
上寫:河間包子。老闆是一個中年的胖大漢,夏天光著膀子,冬天穿大棉襖。豬肉
包子一屜接一屜地蒸出來,熱氣騰騰,開屜就吃,顧客總是不斷。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吳老又想起了相聲演員的名字叫趙藹如,又聞到了「河間
包子」的味道。
  東安市場樓前立著的三尊銅塑,吳老感到特別親切。第一尊銅塑是拉黃包車的,
我們讓吳老站在車旁邊照了張相,見吳老仍然沒有想離開的意思,我說:「要麼您
坐上去照一張。」吳老竟欣然同意。車很高,吳老本來個兒就矮,腿腳又不利索,
我們生怕他抻著,可是吳老還真行,上去下來都不太費勁。也難怪,過去的黃包車
就好比今天的「面的」,吳老是官宦書香子弟,少不了常坐這種車。
  第二尊銅塑是老北京的剃頭挑子。我們讓吳老用手摸著那人的光頭,吳老是個
很聽話的演員,怎麼導就怎麼演。可惜沒有「道具」——一個金屬的像大鑷子一樣
的東西,過去的剃頭挑子在走街串巷的時候,手裡就拿著它,另一隻手拿著一根金
屬棒,用這根棒從「鑷子」中間滑過,發出清脆的震顫的響聲,人們一聽這聲就知
道是剃頭挑子來了。
  吳老說,這兒還少一尊銅塑:磨剪子磨刀的。它是跟剃頭挑子差不多的行當,
也是走街串巷的,只是肩上背的不是布袋子,而是扛一個長凳子,所用的「道具」
也不同,是一串用繩子穿在一起的許多金屬片,像打竹板一樣,儘管發出的響聲和
剃頭挑子大不一樣,但他們可能還是擔心人家把他跟剃頭挑子混了,所以常常還要
高喊幾聲:「磨剪子嘞——戧菜刀」
  第三尊銅塑是賣藝人。一位老者拉著二胡,一個小姑娘在唱曲兒。「過去我特
別喜歡跟他們聊天。」吳老說。吳老天生是個戲迷,小時候喜歡聽戲、看戲,長大
了寫戲,20多歲時就相繼以《鳳凰城》、《風雪夜歸人》等戲享譽文壇,湊巧又
娶了個唱戲的名演員新鳳霞做妻子。幾十年事過境遷,如今又在這兒看見了老熟人,
老朋友,怎麼能不叫他浮想聯翩假如有可能,他一定會再跟這老人聊一會兒家常,
再聽這姑娘唱一段熟悉的小曲兒。

  摘自《今日東方》2000年第3期
 

學達書庫xuoda.com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