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光文集

                     欠帳

 
  新鳳霞的又一本散文集將要出版, 收記事文111篇,約50余萬字。估計一下,
包括幾種不同的版本及外文譯本在內,這本書是她的第13本文集了。她著手大量寫
作,從1977年開始,至今約為13個年頭,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地寫,於是就寫了這麼
多。

  出身天津南市貧民窟,到二十多歲在舞臺上早已成名卻還是文盲。進入新中國,
煩重的演出之餘,擠時間上了短期的業餘掃盲班。儘管在舞臺上紅極一時,然而偏
偏橫遭不幸,最終迫害成病,落得半身殘疾。這就是新鳳霞的命運。

  然而奇跡也由此而生。從1957年春天地在掃盲班的兩篇作文在《人民日報》八
版副刊上發表之後,直到1975年病倒之前再也沒有寫過什麼。但是在病成殘疾、被
迫離開舞臺、失去用武之地後,卻以筆作為她宣洩情懷的武器——幸而致殘的是左
手——不停地寫了起來。寫得這麼多,這麼快,也可以說又是這麼樣的引入注目。
依我看來,一個自幼與文字絕緣、民間藝人出身的戲曲演員,有這樣表現的,實在
是前所未見。不僅空前,而且絕後:因為今後將不會再有這種類型的民間藝人了。

  她是我的妻子,我曾鼓勵過她識字、讀書,但是在短短的十幾年取得這樣的成
果實在是我始料不及的,深深感到這真是個「異數」,她大可列入異行傳。

  為她叫屈的是,至今還有人懷疑她的作品是由我代筆的,儘管仔細審閱便知那
絕對不是我的文章。她的風格我代替不了,寫不出來。雖然有過不少同行朋友為她、
也為我解釋,可就是不能消除這樣的懷疑,那也就沒辦法了。

  正是因此我就需要在這裡說說她何以能寫出自己的風格,而且又寫得這麼多的
原因。第一,她沒有上過正規的學校,所以很少受到新文學以及舊文學的影響,作
文章只能用自己熟悉的生活語言;一般人稱此種語言為大白話,因之便較少新的名
詞、語彙和術語,這反而是一般作家所難以做到的。這樣也從而形成了她獨特的風
格。第二,她有驚人的記憶力。譬如,她記電話號碼的能力簡直可以和電腦比美。
很多人的電話號碼只要她撥過一次便牢牢記住,可謂過腦不忘。在這方面,我的記
憶力太差勁了,連弟弟、妹妹、甚至兒子的電話都記不住,然而很多電話,那怕十
分疏遠,只通過一兩次的很久遠的電話,她常常是應答如流而且毫釐不爽。因為,
錯了一個號也是叫不通的。這一樁,家裡人已經習以為常,記不起的電話號碼一問
她便知道了,而外人碰到便往往大為吃驚。這種記憶力是她能大量寫作的主要原因。
她的作品無論是記人、記事、談藝、論藝都是她大半生記憶的結晶。譬如在那天昏
地黑的10年文革時代,其中有不足一年的時間在她工作的中國評劇院,由於鄰近全
國政協所在地,所以極其偶然地在兩個單位臨時組織起一個老弱病人的勞改隊,其
中唯一的女性就是新鳳霞,其它成員則大都是所謂「戰犯」的老先生們,其中引人
注目的人物之一是遜清的傀儡皇帝溥儀。事情已經過去約二十年了,但鳳霞寫的關
於與博儀在這段短短的幾個月裡共同勞動中發生的一些佚聞趣事竟達六十餘篇,已
經單獨編輯成書,行將出版。這一切都是她記憶力過人的表現,是她的寫作大量產
生的主要原因。當然,更主要的因素是她的勤奮,幾乎每天在淩晨六時左右她便起
床,洗漱之後,立即在晨窗下寫作起來。寫得這麼多即是這種持之以恆的寫作習慣
所致,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她的記憶的寶庫似乎永不衰竭。

  相形之下,我這個健康人的記憶力便與她相差太遠了,過去的事大都忘卻,尤
其是近事健忘更甚。新朋友在一起過了一段共同生活常常有之。但事隔不過幾個月
再見時,卻只覺面熟,名字就想不起了。甚至老朋友亦經常叫不出名字來,別人跑
過來熱烈握手,歡然道故,我卻常是張口結舌,在苦苦思索著人家的尊姓大名,真
乃苦不堪言。近年以來,有幾個雜誌,幾個出版社向我約稿,要我寫自己的回憶錄;
確實我也覺得該寫,然而怎麼寫呢?往事一片模糊,從何寫起?

  鳳霞一生的道路,崎嶇坎坷,一言難盡;小時貧苦,為生活掙扎,為學藝奮鬥,
這都是正常的。而成名之後,趕上新時代,天日重新,本應前途似錦,卻是大難臨
頭,九死一生,而帶來偌大不幸主要竟是由於作丈夫的我的原因。假如她當時聽從
「領導」的指示和我「劃清界限」,甩掉我這個「包袱」,她仍將十分幸福,順水
行舟,如座春風。但她卻偏偏不這樣做,硬自吞下苦果,承受災難,弄到被趕下舞
台,重病致殘而堅持到底終生不悔。

  半生匆匆過去了。昔日舞臺上的輝煌已化為輕煙消逝,而鳳霞的回憶錄卻似永
無止境地仍在一篇篇的寫出來。她半身不遂,行動很不方便,我們自從把50年代自
費購置的四合院平房捐給國家之後,一直住在城東的四層樓上,偶爾應邀出門作客
或看戲開會之時,常是由兒子或是年輕朋友來背地上樓下樓;當然天暖時她自己扶
著欄杆或是拄著手杖亦能一步一挨地艱苦上下,我看著這種情景總是感覺無限歉疚。
總想到她年輕時行走如風,自然不需人背;如今需要人背時我這堂堂男子漢卻背不
動她了。但我卻是不甘心的,總想試一背之,卻又總被她厲聲喝退,看來這亦將是
終身遺憾了。

  晨起聽北京新聞廣播,介紹曾經默默無聲地編過一千幾百種書的資深老編輯常
君實先生的事蹟,譽之為《中國的脊樑》。我非常高興鳳霞這本新書的編輯又是常
君實先生,因為她的頭兩本書亦都是君實先生編輯的。這次又不辭辛苦地來編風霞
這本大書,可以想像,編她的書十分吃力,起碼要改多少錯別字啊!這一回又是君
實兄要我寫篇文,給我一個機會談談鳳霞的情況,也說說自己的歉悵。歉悵亦就是
「欠帳」吧?鳳霞受的苦是我害她的——誰害的我我可說不上來——而患難餘生我
競連一背之勞亦無能盡力,真是好不慚愧。

  鳳霞的勤奮和記憶力都還在興旺之際,看來她的文章還要無盡無休地寫下去的。

                            1990年12月3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