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光文集

       在1957年5月13日文聯第二次座談會上的發言

 
  「文藝界『鳴」放』之後,陳其通同志的文章表示了怕『亂』,他是很有代表
性的。但我的看法是:事實上早已亂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為了平亂。
我活到四十歲了,從沒看到像這幾年這樣亂過。遇見的人都是怨氣沖天,不論意見
相同或不相同,也不論是黨員或非黨員,領導或被領導,都是怨氣沖天,這說明了
『亂』。黨中央提出整風是為了平亂,使今後能走上合理發展的道路。過去從來沒
有像這樣『是非不分』,『職責不清』,年青的領導年老的,外行領導內行,無能
領導有能,最有群眾基礎的黨脫離了群眾。這不是亂,什麼才是亂?」

  「解放後有一個現象,那就是組織的力量非常龐大,依靠組織,服從組織分配,
已成為人民生活起碼的道德標準。組織和個人是對立的,組織力量龐大,個人力量
就減少。過去作家藝術家都是個人奮鬥出來的,依靠組織的很少。馬思聰之成為馬
思聰是他個人苦學苦練的結果。現在一切『依靠組織』,結果,變成了『依賴組織』。
個人努力就成了個人英雄主義。」

  「作家、演員,長期不演不寫,不作工作,在舊社會這樣便會餓死,今天的組
織制度卻允許照樣拿薪金,受到良好的待遇。作了工作的會被一棍子打死,不做的
反而能保平安。聽說一個文工團的團長寫了一個劇本,其中寫了一個反面人物,結
果受了批評,把立的功也給撤銷了。鼓勵不勞而食、鼓勵懶惰,這就是組織制度的
惡果。解放後我沒有看到什麼出色的作品。一篇作品,領導捧一捧就可以成為傑作,
這也是組織制度。」

  「組織力量把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排擠完了。我們的戲改幹部很有能耐,能把幾
萬個戲變成幾十個戲。行政領導看戲,稍有不悅,藝人回去就改,或者一篇文章,
一聲照應,四海風從。這是因為黨有如此空前的威信。政府如此受人愛戴。但是聲
望應起好的作用,現在卻起了壞的作用。過去,搞藝術的有競爭,不競爭就不能生
存。你這樣作,我偏不這樣作,各有獨特之處。現在恰恰相反,北京如此,處處如
此。北京是《白蛇傳》、《十五貫》,於是全國都是《白蛇傳》、《十五貫》。」

  「我感覺党的威信太高了。咳嗽一下,都會有影響,因之作為中央的文藝領導
就更要慎重、小心。當然,不可能有永遠正確的人,有些作家藝術家兼任行政領導,
他自己也口口聲聲說不願作,但是作官還是有癮,作官跟作老百姓就是不同,政治
待遇、群眾看法等都不一樣,所以有些作家,他們打心裡還是願意作官的。很多作
家,藝術家原是朋友,但現在卻成了上下級了。」

  「組織制度是愚蠢的。趁早別領導藝術工作。電影工作搞得這麼壞,我相信電
影局的每一個導演,演員都可以站出來,對任何片子不負責任,因為一切都是領導
決定的,甚至每一個藝術處理,劇本修改……也都是按領導意圖作出來的。一個劇
本修改十幾遍,最後反不如初稿,這是常事。」

  吳祖光還說了些文藝工作之外的問題。關於吸收黨員問題,他說:「因為積極
鬥爭別人而入黨的人,假如現在證明鬥錯了,這樣的黨員的人格就有問題。這樣的
黨員多了,非黨之福。」關於肅反問題,他說:「肅反是搞重了,面搞寬了,北大、
戲曲學校……都很嚴重。肅反很欠思考。有些人解放前對革命忠心耿耿,做了很多
工作,而肅反中卻狠狠地鬥了他。這是不公平的。」他還舉了個例:如電影局,在
肅反時,有一位同志被鬥,她的愛人因之便和別人結了婚,後來證明她是被鬥錯了,
結果卻拆散了人家的夫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下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