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人格的啟示 | 上頁 下頁
社會主義的花朵快要開放


  七月五日的下午,正如去年九月十五日是一個極不平凡,值得中國人民永遠記憶的日子!這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開幕日,也是李富春同志向來自全國各方的代表們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一個偌大的會場,一千多位代表們全被這個具有劃時代的,促進中國走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長篇報告吸引住了。大家隨了他的宣讀逐行逐字地默讀下去,我相信大家在眼前所看到的,所感到的當然不僅是白紙黑字的書面,也不僅是從種種比較現在、未來的數目字上帶來的欣喜,還有的是一片設備完善、煙囪林立、機械喧響的新型工廠;廣闊無邊黃綠光彩相間的農田上各種耕種收割的農業機器,憑了熟練的機手運轉,正在平原上縱橫馳騁,而逐漸發展成的集體農莊的建立,與農業機械化配合起來,給過去的小農經濟顯出根本的改變。此外多少荒原,鹵灘變成了肥沃良田,多少高山深谷,原是渺無人煙的地區,鐵路與公路都已通達,交通上有空前的成就,黃河水災能以科學建設的力量予以控制,大小川流都可利用起來,對水利與水上運輸增加了強大的力量,還有其他種種必有的豐盛形象在我們的眼前開展。當然,無論哪一位代表誰也不會放鬆對於報告的聲音與放在桌上的文件,但也難以自禁地會在同時預想到也預見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美好的遠景!

  說是「遠景」但在全國人民的興奮中,快樂中,希望中,從各個不同崗位上的努力中,也就是大家一致為了實現這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勤勤懇懇以無限愉快心情而協力工作中,幾年的光陰是不會覺得怎麼長的。即以三個五年計劃時間來說,即以更為完美的「遠景」來說,十多年何嘗太「遠」。我們的常語「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欣喜爽快的精神下,工作起來只是感到時間不夠,而不會有時間拖長,或延緩不前之感的!

  就在這次會議上聽過李富春同志報告後,各個代表組的討論情況來看,我就直接地感到大家為了我們這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草案而有難於形容的快樂心情。這不但是青年,中年的代表們如此,那些白髮、長髯的年老代表們一樣是興致勃勃,盡力出席討論、聽取解釋;好些科學工作者,文教工作者,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也都極感興趣。在討論中,述說感想中,商討實施的情況中,或在各種技術的問題上,熱心研求,希望得到更進一步的瞭解與對計劃草案的求全態度,這可說是每一位代表的共同意願。

  大家一致有這樣的共同意願,有這樣高度的熱情,有這樣對於這麼巨大而內容豐富包括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的計劃,而又是數字繁多,看來比較吃力的文件,無論老少、男女卻一例地費心鑽研。這是勉強能行的嗎?若是沒有大力的鼓舞就會具有這種嚴切的責任感和不懈的熱情嗎?

  不錯我們注意的是現在和未來,尤其是更為美好的未來,但歷史是連續下來的,是因情況不同,值得比較的。過去固然過去了,該埋葬的埋葬了,該衰落的衰落了,該沉沒的沉沒了,可是不比較過去也難顯出現在的進步;瞭解過去更可知道將來的寶貴。所以在這個報告的原文中也曾提到過去時代的產鋼量、生產棉紗等等的數目。

  代表中六十以外直到九十多歲的老人不算太少,像我還只是五十多歲的人漫談過去未免不稱。但從幼小時候的聞見和讀書閱報的零碎知識上,也多少明白一些從清末維新運動以來關於工業設置的略情。我在這篇短文中只就記憶所及聊作漫談。

  自從舊日中國的閉關主義被那時的所謂「列強」的資本勢力和新式的武裝侵入以後,在清末以前的官僚地主階級中的某些舊知識分子,對世界大勢略有所知,已經感到暮氣沉沉和專制淫威的舊中國是沒法對付所謂「列強」的侵略了。他們起初只是在「堅甲利兵」的看法上繞圈子,以為外國人有快槍火炮、輪船、炮艇,中國也有了便可抵擋,便可保持他們心目中的「天朝」威望,同時,他們的封建勢力的統治便可長久維持下去。所以,當時的設機器局,派遣學海軍的學生,翻譯一些「聲光化電」的「西書」也起興了一陣子,可是由於滿清王朝政治上的腐朽,由於官僚地主階級自身的衰弱矛盾,由於所謂「列強」加勁地對中國作殖民地式的侵掠壓迫,那一點點「堅甲利兵」式的薄弱工業哪能會持久下去,哪能會有什麼多大的成就。

  及至清末的維新運動起來,改良派的資產階級的「維新之士」,他們知道再走以前唯武器論的機械製造是行不通的了,他們想要從政治運動下手,想先在政治上得到一番更改,然後再來實行學習日本那時的富國強兵的一套辦法。這自然比官僚地主們的眼光前進一些,但在保持滿清皇統的情形下,希望維新運動成功,結果終於失敗。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對於發展中國工業是有他的主張的。由於種種原因,資產階級的革命沒有成功,中山先生的交通計劃隨之落空。辛亥前後也有些官僚地主階級的所謂較開明的「紳士」維新派的分子,在國內籌辦各項實業。但資力小,人力也差,他們只能從小型的輕工業著手,如棉織、火柴、造紙,如其他日用的輕便工業品等,固然這也或多或少給所謂「國貨」開放了一些引銷道路,在技術上也逐漸對輕工業的某些部分有所傳佈,可是各個帝國主義者挾其外交上、軍事上的絕對優勢,用他們大力量的經濟侵略對那時中國的一點點輕工業的初步發展加以壓迫,奪取甚至分化收買。他們用種種對待殖民地的經驗、方法,來扼殺那樣基礎薄弱的中國輕工業,相形之下勢逼力絀,自然難於抵抗。

  到大革命時代後,一時有些民族工業資本家,想以獨立或聯合經營的輕工業的廠子與帝國主義者的產品競爭一下,一方既有提倡國貨的名氣,一方也想可以多榨取利潤。一時幾個大城市,尤其是靠近海口的城市,驟呈一片新的輕工業發展的景象。可是等於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任管如何經營,進展總歸是流不通暢,長不繁茂。國民黨反動派又只圖擴大他們的勢力。掠奪人民的財產,與帝國主義者密切勾結,出賣國家的經濟利益。就在這種情勢下,那些自信還是為民族爭取經濟利益,而同時抱有借此大大擴充資本雄心的輕工業資本家,不管他們怎樣用盡心機,想同帝國主義者與官僚資本作競爭,其結果非被分化即被收買或則受帝國主義經濟力支配下的買辦階層的控制。正如《子夜》這個長篇所敘寫、表現的一樣。能夠在層層苦鬥中勉強維持下來的是少數,或是帝國主義者不大注意經營的某些輕工產品的廠子。

  沒有領導,沒有組織,尤其是沒有工人階級的主導力量,沒有政治上的根本改革,想平空來一套工業救國或實業救國,只憑少數的比較可以算得資產階級中的資本家,就能振興工業,與各個帝國主義者多年來在中國無孔不入的經濟勢力抗衡,(不要說打倒了)還不是一場夢想,一陣子的鏡花水月!

  不錯,幾十年來在輕工業範圍內如紡織、製藥、食品、家庭日用品等等也有了各種產品,尤其是在幾個人口集中,規模較大的城市,這類消費品的私營輕工業不是沒有一點基礎,也給國家挽回了一部分的「利權」。可是我們的重工業在哪裡?我們國營的重工業性質的廠子何在?不須多說,立國于現代的世界,如無重工業的穩固基礎,那無論輕工業怎樣發展,農產品怎樣豐富,不僅是在現代化的國防上沒有辦法,沒有保衛和平的穩定力量,就是在機器製造業方面也得樣樣倚靠他國。像我國的國土這麼遼闊,人口這麼眾多,如果我們自己不早日爭取工業化,突來的危險便無保障,人民的文化生活與物質生活也永難提高,更不必說達到社會主義社會了。

  談到重工業,在全國解放前,除卻清末所留和後來的官僚地主與軍閥們辦的一些零星小廠之外,實在沒有什麼,而尤其缺乏的是機器製造的工廠。只有煤、鐵業稍值一提,卻也可憐得很。李富春同志的報告中指明:「……至於重工業的基礎則更加薄弱,雖然也有某些重工業,大多只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機械修理廠,或者只是為帝國主義國家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的礦山和工廠。……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以前全國除東北外每年只生產鋼四萬噸左右,而且都是滿清末年和北洋軍閥統治時代所建立的鋼鐵廠的產品。」沒有工業尤其是沒有大工業的發展哪能會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新版的《政治經濟學》中曾說:「社會主義只有在大機器生產的基礎上才能建成。只有大機器生產才能既在城市也在鄉村保證新社會制度勝利所必需的勞動生產率的迅速增長。列寧寫道:『社會主義唯一的物質基礎就是同時也能改造農業的大機器工業。』」

  所以我們要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先發展重工業的堅決不移的道理,從李富春同志的報告與以上所引《政治經濟學》中言簡意賅的幾句話都可明瞭不須多贅。

  社會主義的經濟任務的解決,如果不先獲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是不可能達到,其實是也不可能解決的。滿清末年及辛亥以後的某些人想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雙層壓榨的空隙中多少建立一點點工業的基礎,姑無論他們是為了私人利潤,鞏固其本階級的統治力量,發展財富,或是為了抵抗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與民族自尊心,愛國的表現等等,但由於事實所在,那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專制和軍閥爭權的社會,工人階級還不能領導人民大眾,所以,他們不管從任何意圖作出發點想要建立起工業的薄弱基礎,那是十分困難且無多大效果的,更不必講到規模宏大,設備繁多,須有巨大資金的重工業了。

  由於中國革命第一階段的基本結束,為符合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而制定發展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中國革命第二階段的任務,他就是我們要建設成社會主義社會。

  如果不是有中國共產黨多少年來的領導和堅強奮鬥,怎會推翻根植已久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那時人民大眾終日謀生無計,死、餓、困窮,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連中國革命第一個階段也難達到,又怎會有第二階段的開始的現在!

  六年以來一切蓬蓬勃勃的進步,一切增加生產的表現,一切新人新事物的不斷發現,在國際地位上的空前提高,這都由於全體人民一致擁護和遵從党的領導,且具有共同的意願——也就是以樂觀精神與堅定的信心,企望走入社會主義社會。

  像我這等年紀或比我更大的代表們,這次參加大會仔細聽過並討論過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我想准會在珍重現在,欣望未來的十分興奮的心情下,不免回憶過去,作一番時代變化的對比吧?我對於工業可謂完全外行,但因為熱心研討這個五年計劃,卻使我發生了以前很少有的對於工業的興趣。至少從辛亥革命那時起吧,我以那時十幾歲的少年心懷,對於如何能使我們這個曆受外侮內亂的古國,一變而為現代化規模的國家,如何能夠發展工業以機器增加生產,強固國防,……這一些都是少年時期的熱望。雖然那時沒有政治上的明確認識,更不明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次序,只有這樣直感的希望,不知怎樣才能早日實現。

  這個希望,這個我在少年時期籠統的希望,現在是紮了深根,有了沃土,並且生長出來,不但枝枝葉葉都是茂密青蔥,而且開花、結果都可在工作中計日而待。

  拉雜敘論寫到這裡,用幾句詩結束我這篇感想文字,也可說是總括了我對於這個五年計劃中要先發展重工業的寄望。

  社會主義的花朵快要開放,

  它有精鋼的根幹,各種有色金屬的光芒;

  電汽、水力的轉運機器加速的生長,

  它到處伸揚著巨大堅強的枝葉,

  枝枝葉葉都飽含著人類的寶貴滋養之蔭蔽著肥沃土壤。

  奇麗、燦爛的鐵花有巨大的新生力量!把以前的柔枝、殘朵比示得黯淡無光。

  這象徵著,也實現著新中國的空前建設的形象,

  ——還實現著為什麼要有這樣建設的理想。是有計劃的年年豐長,在社會主義的花朵上顯示出空前的美好,強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