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繁辭集 | 上頁 下頁 |
名與實(一) |
|
循名責實是多困難的一樁工作。 「有名無實」,將幻影替代了事物的本質,其結果成為「名實俱非。」凡舉某名,必予人以形式與內容的認識:礦泉水與血水的差異,定於名而生於質,別其形色,亦異其應用。一名之下,有其外延,有其內包,必如是,舉其名而實以立,認其用遂明其體。古代哲人,講學論事必先正名,既有定著,不能他假,「名」居賓位,「實」是主人,「實」既不存,「名」於何有? 但無論任何一種的主義,一派的思想,一類的政制、典章,小而至於一器、一物,初創成時,名實既立,發於本身,不待外假。歷時久遠,紛紜,變異,或惟「名」空存,「實」已亡散。或「名」是「實」非,另成假像。人事差違,弊害遂多。人智愈進,偽術愈歧,「名實」眩亂,是非不明。一般人為「名」所束,不敢自破,背負華耀的空殼,受痛苦損傷的實在。否則群眾負其「名」,狡毒的野心者攫其「實」。此類悲劇彌漫世界,可憐的人群,有能超然自拔力行其「實」的,實居少數。 譬如「民族主義」、「生命線」一類的名,有其由來,有其涵義,但落在「英雄」們的炫示手法裡,就是「名」也變成塗捏的,虛飾的外殼。而且抹上毒汁,塗上群眾的血淚。「實」質完全不是本來的面目。 原始時代人民還以各種圖騰作一族的表現時,為衛護一族的生存與食物的掠取,與異族爭鬥,以及部落間的糾紛,多屬民族性的彼此爭戰,不過這與後來確定「民族主義」的「名」時,自不是一回事。自從歐洲有「自由主義」的勃興,最重要的民約思想盛行後,對於貴族專制,暴君惡行的反抗,遂出生被壓迫群的要求「人權」與「自由」的熱望。於是有法蘭西的大革命,有意大利建國的復興,有美國的獨立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