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行知 > 陶行知教育文集 | 上頁 下頁 |
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 |
|
自本社標解決生計問題為進行之方針,一般學者,往往以文害辭,以辭害意,誤會提倡者之本旨。推其原因,多由於不明生計二字之界說所致。惟其不明乎此,故或廣之而訓作生活,或狹之而訓作衣食;馴至彼一是非,此一是非,議論紛紜,莫衷一是。不徒反對者得所藉口,即辦學者亦無所適從。其隱為職業教育前途之障礙,良非淺鮮。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欲職業教育之卓著成效,必自確定一正當之主義始。 夫職業教育之成效既有賴於正當之主義,則問何謂正當之主義,生活乎?衣食乎?抑生活衣食之外別有正當之主義乎? 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其範圍之廣,實與教育等。有關於職業之生活,即有關於職業之教育;有關於消閒之生活,即有關於消閒之教育;有關於社交之生活,即有關於社交之教育;有關於天然界之生活,即有關於天然界之教育。人之生活四,職業其一;人之教育四,職業教育其一。故生活為全體,職業為部分;教育為全體,職業教育為部分。以教育全體之生活目的視為職業教育之特別目的,則職業教育之目的何以示別於教育全體之目的,又何以示別於他種教育之目的乎?故生活之不能為職業教育獨專之主義者,以其泛也。 生活主義固不適於職業教育之採用矣。衣食主義則何如?大凡衣食之來源有四:職業,祖遺,乞丐,盜竊是也。職業教育若以衣食為主義,彼之習賴子乞丐盜竊者,不亦同具一主義乎?而彼養成賴子乞丐盜竊者,亦得自命為職業教育家乎。此衣食主義之不適於職業教育者一也。不甯惟是,職業教育苟以衣食為主義,則衣食充足者不必他求,可以不受職業教育矣。此衣食主義之不適於職業教育者二也。且以衣食主義為職業教育之正的,則一切計劃將趨於溫飽之一途。此猶施捨也。夫邑號朝歌,墨翟回車;裡名勝母,曾子不入。學校以施捨為主旨,則束身自好者行將見而卻步矣。此衣食主義之不適於職業教育者三也。凡主義之作用,所以指導進行之方法。若標一主義不能作方法之指針,則奚以貴?故衣食之可否為職業教育之主義,亦視其有無補助於職業方法之規定耳。夫學校必有師資,吾輩選擇職業教員,能以衣食為其資格乎?學校必有設備,吾人佈置職業教具,能以衣食為其標準乎?又試問職業學校收錄學生,可否以衣食為去取?支配課程,可否以衣食為根據?衣食主義之於職業教育方法,實無絲毫之指導性質。有之,則吾不知也。衣食既不能為職業教育方法施行之指導,則其不宜為職業教育之主義,又明矣。此衣食主義之不適於職業教育者四也。不特此也,吾人作事之目的,有內外之分。衣食者事外之目的也;樂業者事內之目的也。足衣足食而不樂於業,則事外雖無凍餒之虞,事內不免勞碌之患。彼持衣食以為職業教育主義者,是忽樂業之道也。此衣食主義之不適於職業教育者五也。且職業教育苟以衣食主義相號召,則教師為衣食教,學生為衣食學。無聲無臭之中隱然養成一副自私之精神。美國人士視職業教育與學賺錢(Learning to earn)為一途,有識者如杜威(Dewey)先生輩,咸以其近於自私,嘗為詞辟之。吾國當茲民生窮蹙之際,國人已以衣食為口頭禪,興學者又從而助長其焰,吾深懼國人自私之念,將一發難饜矣。此衣食主義之不適於職業教育者六也。是故衣食主義為眾弊之淵藪,欲職業教育之有利無弊,非革除衣食主義不為功。 衣食主義既多弊竇,生活主義又太寬泛,二者皆不適用於職業教育,然則果應以何者為正當之主義乎?曰,職業作用之所在,即職業教育主義之所在。職業以生利為作用,故職業教育應以生利為主義。生利有二種:一曰生有利之物,如農產穀,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無,醫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後者以事利群,生產雖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於群則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謂之職業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謂之職業界中人。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凡不能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謂之職業教育。生利主義既限於職業之作用,自是職業教育之特別目的,非複如生活主義之寬泛矣,此其一。以生利主義比較衣食主義尤無弊竇之可指,故以生利主義為準繩,則不能生利之賴子,乞丐,盜竊與養成之者皆擯於職業教育之外矣,此其二。學校既以生利為主義,則足於衣食而不能生利者無所施其遁避,此其三。父母莫不欲其子女之能生利,職業教育苟以生利為主義,自能免於施捨之性質,自好者方將督促子女入學之不暇,又何暇反加阻力乎?此其四。職業既以生利為作用,吾人果採用生利主義以辦職業教育,則生利之方法,即可為職業教育方法之指針,此其五。職業教育既以養成生利人物為主義,則其注重之點在生利時之各種手續,勢必使人人於生利之時能安樂其業,故無勞碌之弊,此其六。生利主義側重發舒內力以應群需,所呈現象正與衣食主義相反。生產一事一物時,必自審曰:「吾能生產乎?吾所生產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教師學生于不知不覺中自具一種利群之精神,此其七。不特此也,能生利之人即能得生活上一部分之幸福;而一衣一食亦自能措置裕如。不能生利之人,則雖有安富尊榮亦難長守。故惟患不能生利。不患不得生活之幸福與溫飽。然則生利主義既無生活主義之寬泛,複無衣食主義之叢弊,又幾兼二者之益而有之,豈非職業教育之正當主義乎? 生利主義之職業師資 職業教育既以養成生利人物為其主要之目的,則其直接教授職業之師資,自必以能生利之人為限。蓋己立而後能立人,己達而後能達人,天下未有無生利經驗之人而能教育人生利者。昔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孔子豈故為拒絕哉?亦以業有專精,事有專習,孔子之不如農圃,亦猶老農老圃之不知六藝耳。由是以推,無治病之經驗者,不可以教醫;無貿易之經驗者,不可以教商。百凡職業,莫不皆然。故職業教師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經驗。無生利之經驗,則以書生教書生,雖冒職業教師之名,非吾之所謂職業教師也。 然職業教師不徒負養成生利人物之責,且負有改良所產事物之責。欲求事物之改良,則非於經驗之外別具生利之學識不可。無學識以為經驗之指導,則勢必故步自封,不求進取。吾國農業,數千年來所以少改良者,亦以徒有經驗而無學識以操縱之耳。故職業教師之第二要事,是為生利之學識。 兼有生利之經驗學識尚不足以盡職業教師之能事。蓋教授生利之法,隨業而異。有宜先理想而後實習者,有宜先實習而後理想者,有宜理想實習同時並進者。為職業教師者自宜熟悉學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質,使所教所學皆能浹洽生利之方法,而奏事半功倍之效。故職業教師之第三要事,為生利之教授法。 准如前說,則健全之職業教師,自必以經驗學術教法三者皆具為標準。三者不可得兼,則寧舍教法學術而取經驗。蓋無學術教法而有經驗,則教師尚不失為生利之人物,縱無進取良法,然學生自能儀型教師所為,以生產事物。既能生產事物,即不失職業教育之本旨。如無經驗,則教授法無由精密,縱學術高尚,斷不能教學生之生利。既不能生利,則失職業教育之本旨矣。是故經驗學術教法三者皆為職業教師所必具之要事,然三者之中,經驗尤為根本焉。 職業教師既以生利經驗為根本之資格,則養成職業師資自當取材於職業界之傑出者。彼自職業中來,既富有經驗,又安於其事,再加以學術教法,當可蔚為良材。概之收錄普通學子,為事當較易,收效亦當較良且速也。 職業教師既以生利之經驗學術教法三者為資格,則如何養成此種教師之方法,亦在吾人必須研究之列。大概養成職業師資之法有三:(一)收錄普通學子教以經驗學術與教法;(二)收錄職業界之傑出人物教以學術與教法;(三)延聘專門學問家與職業中之有經驗者同室試教,使其互相砥礪補益,蔚為職業教師。夫經驗所需之多少,隨職業而異;其需經驗較少之職業,利用第一法。如普通師範學校之教師有二三年之經驗者,即可作教授之基礎,故收錄普通學子而養成之,為事甚易。其次則商業學校教員,似亦可以利用此法,但農工等職業之教師,性質迥異,非富有經驗,不足以教生利。舍難就易,似不如採用第二法,精選職業界之傑出者養成之。彼既從職業中來,自必有相當之經驗,再教以實用之學術教法,為事自順。然此法效力之大小,常視國中教育普及之程度為差。其在歐美教育普及之邦,職業中人,大半受過八年之公共教育,既有普通知能以植其基,則於學術教法自易領悟。中國則不然,教育未普及,農工多數不識文字;既不識文字,則欲授以學術教法,自有種種困難。然而職業界之傑出者,終不乏粗識文字之人。當事者苟能精選而羅致之,則有用之職業師資,或能濟濟而出也。此外則有延聘學問家與經驗家同室試教一法。當今職業師資缺乏,為其備選者或有學術而無經驗,或有經驗而無學術,速成一計,莫如合學問家與經驗家於一爐而共冶之;既可使之共同試教,又可使之互相補益,則今日之偏材,經數年磨練之後,或能蔚成相當之師資,豈非一舉兩得哉?然一班二師,所費實巨,況學術經驗貴能合一,若分附二人之身,終難免於隔膜。故此計雖有優點,不過為過渡時代權宜之策耳。總之,職業教師最重生利之經驗,則養成之法,自宜提其要領,因已有之經驗而增長之,方能事半功倍也。 生利主義之職業設備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利器而能善其事者,吾未之前聞。職業教育又何獨不然?必先有種種設備,以應所攻各業之需求,然後師生乃能從事於生利;否則雖有良師賢弟子,奈巧婦不能為無米之炊何!故無農器不可以教農;無工器不可以教工。醫家之教必賴刀圭。畫家之教必賴丹青。易言之,有生利之設備,方可以教職業;無生利之設備,則不可以教職業。然職業學校之生利設備可分二種:一自有之設備;二利用職業界之設備。但無論設備之為己有,為利用,學生教師莫不可因以生利。故設備雖有已有利用之分,而同為學生教師生利之資則一。余嘗游美之麻撒朱賽州(Massachusetts)視其鄉村中學校附設之農業科,多利用學生家中之田園設備,使各生在家實習,命之曰家課(Home Projects)。教員則自禦汽車,循環視察,當場施教。農隙則令學生來校習通用之學術。故校中自有之設備除課堂點綴以外實屬寥寥無幾;校外則凡學生足跡所至,皆其所利用之設備。論其成效則不特設備之經費可省,而各家之農業皆藉學生而間接改良之。此蓋利用他人生利設備以施職業教育之彰明較著者也。 生利主義之取業課程 職業學校之課程應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例如種豆則種豆始終一切應行之手續為一課。每課有學理,有實習,二者聯絡無間,然後完一課,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學一事,是謂升課。自易至難,從簡入繁,所定諸課,皆以次學畢,是謂畢課。定課程者必使每課為一生利單位,俾學生畢一課,即生一利;畢百課則生百利,然後萬無愧於職業之課程。職業課程既以生利為主,則不得不按事施教,欲按事施教,則不得不採用小班制。故歐美之職業實習班至多不滿十五人,凡以便生利課程之教授也。不特每課為然,即各課之聯絡亦莫不以充分生利為樞機。客有學蠶桑者,學成執蠶桑業,終歲生利之期兩三月而已,餘則閒居坐食,不數年而家計漸困,卒改他業。此能生利而不能充分生利之過也。故職業課程之配置,須以充分生利為標準,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正業之外,苟能兼附相當之業,則年無廢月,月無廢日,日無廢時矣。此之謂充分之生利。根據此旨以聯絡各課,是為充分生利之課程。 生利主義之職業學生 有生利之師資設備課程,遂足以盡職業教育之能事乎?曰,未也。學生擇事不慎,則在校之時,學不能專;出校之後,行非所學。其弊也:學農者不歸農;學商者不歸商。吾國實業教育之所以鮮成效,固由於師資設備課程之不宜於生利,然其學生擇業之法之不當,亦其一因也。大凡選擇職業科目之標準,不在適與不適,而在最適與非最適。所謂最適者有二,一曰才能;二曰興味。吾人對於一業,才能興味皆最高,則此業為最適;因其最適而選之,則才能足以成事,興味足以樂業,將見學當其性,用當其學,群與我皆食無窮之益矣。故能選最適之業而學者,生大利不難,豈僅生利已哉!擇業不當,則雖居學習生利之名,而究其將來之生利與否,仍未可必。故欲求學業者歸業,必先有精選職業之方法。方法維何?曰,職業試習科是也,職業試習科包含農工商及其他業之要事於一課程,凡學生皆使躬親歷試之。試習時期可隨遇伸縮,多至半載,少至數星期皆可。但試習之種種情形,必與真職業無異,始可試驗學生之真才能真興味。一參假面具則試驗科之本旨失矣。試習之後,諸生於各業之大概既已備嘗,再擇其最近才能最有興味之一科專習之。彼其選擇既根本於才能興味,則學而安焉,行而樂焉,其生利之器量,安有不大者哉? 結論 職業學校:有生利之師資,設備,課程,則教之事備;學生有最適之生利才能興味,則學之事備,前者足以教生利,後者足以學生利:教與學鹹得其宜,則國家造就一生利人物,即得一生利人物之用,將見國無遊民,民無廢才,群需可濟,個性可舒;然後輔以相當分利之法,則富可均而民自足矣。故職業教育之主義在是,職業教育之責任在是,余之希望于教育家之採擇試行者亦莫不在是。謹貢一得,聊獻芻蕘,幸垂教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