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鑄 > 陶鑄文集 | 上頁 下頁
辦好省報的「農民版」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

  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一方面是經濟建設,一方面是思想建設。這兩方面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缺少一個方面,就不能前進。什麼叫做「落後」?工農業不發達,沒有物質基礎,當然是落後。但是,沒有社會主義思想,沒有革命的進取精神,對社會主義的新事物不習慣,對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等舊的東西還留戀,那更是最根本、最可怕的落後。我們全黨全民的思想水平是高的。但是,不能因此就認為,繼續提高全黨全民的社會主義覺悟,繼續改造落後思想的任務已經不存在了。不對,這方面的任務仍很重大。改變這種落後的最主要辦法,是最廣泛、最經常地在全國範圍內,特別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毛主席說過:「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現在我們越來越領會到這句話包含著極其深刻的意義。

  我們的農業還很落後,必須很快趕上去。不然,工業上不去,國防建設也受影響。但是要農業很快趕上去,就必須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思想覺悟,高度發揮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使廣大農民懂得搞好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要做好對農民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工作,報紙的作用是很大的。現在各省的省報還不能直接擔負起這個任務,因為省報的發行份數有限,很多生產大隊、生產隊看不到報紙;即使看到了,由於它的內容不適合農民(包括基層幹部),他們也看不懂或不願看。為了更好地對農民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為了使農民及時地、正確地理解黨的政策,出版一張直接聯繫農民,為農民所愛看的報紙,是迫切需要的。為此,中南地區各省(區)的省報一致決定出版「農民版」,刊期有的為周雙刊,有的為五日刊,每期篇幅都是四開四版。這樣做很好,我很贊成。

  「農民版」的方針怎樣?是「小報小辦」?或是「大報小辦」?這些提法我看都不對。它應該是一張真正的農民報紙。對象是生產大隊、生產隊的幹部和廣大的農民群眾。這就是辦「農民版」的方針。所謂真正的農民報紙是什麼意思?就是要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和提高農民思想覺悟;反映農民的要求和思想情緒(當然是正當的和先進的),講農民真正要講的話,幫助農民正確地解決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文字上要農民讀得懂,聽得懂。這就要求要精幹一點,字數不要多,版面不要大,「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小小的報紙,只要群眾愛看,就會發生很大的作用。大家如果同意,就把它作為方針定下來。

  要辦好一張農民報,對我們來說,都還缺乏經驗。過去我們也辦過不少出色的為工農群眾所喜愛的報紙,但象現在這樣發行上百萬至兩百萬份,直接為農民閱讀的報紙,卻是少見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實踐來創造自己的經驗。各省帶來的試版版樣,我看了一遍。總的看法是「農民版」的內容不能搞「大雜燴」。現在相當一部分農民社會主義覺悟還不是那麼高,對有些問題的認識還不那麼清楚,因此,最好是搞「營養餐」。每一期報紙都應該象一份思想上的「營養餐」。每一期報紙,編輯部都應該挖空心思來想,看這一期要給農民一些什麼東西。內容要集中,大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當前的政策和工作,一是系統的思想建設。文字要很淺顯,通俗易懂,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使農民讀了真正有點益處。這就要求編輯部的同志對每一期、每一版都要採取嚴肅認真的態度,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做到真正瞭解黨在農村中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和農民對這些方針政策的反映,瞭解農村各階層的動向和要求,瞭解農民讀者對報紙的真正需要和對每一期甚至每篇稿子的意見。簡單說來,農民需要的,就登;不需要的,一點也不要登。這樣做,會不會很單調呢?不會。形式上還是要多式多樣。我說不要搞「大雜燴」,主要是就內容來說的。內容上的有益、系統和集中,同形式上的多式多樣並不矛盾。

  在編排上,要敢於打破舊框框和陳辭俗套,要有革新精神,別出心裁,給人們以新穎的感覺。一般地說來,第一版是指導工作和宣傳、解釋政策方面的,是「營養餐」的主菜。二、三、四版編輯部自己根據情況來組織,但都要配合第一版。時事要有一點,但不要講得太遠。科學、文藝、知識性的東西,都搞一點。組織版面要考慮一期最好解決一個中心問題。關於版面,有這樣幾點具體意見,供同志們參考:(一)版面要活潑,但不要太花俏;(二)欄目要基本上定下來,能夠一找就找到,不要經常變換;(三)標題要大,要有鼓動性;(四)字要大一點,不要搞那種不容易認的藝術字;(五)漫畫可以要,但不要太費解,要農民看得懂。

  「農民版」要特別注意通俗化的問題。通俗化的標準是什麼?要農民一看就懂,一聽就懂,最切合廣大農民的要求。白居易寫了詩念給老太婆聽,我們編了報紙也要拿到生產隊念給農民聽,看他們懂不懂。因此,語句要通順流暢,文字要避免艱澀難懂,最要緊的是還要採取平等態度和商量口吻,少來一些「幹部腔」。不要用方言,都用普通話,有些地方(如廣東)一省好幾種方言,那用起來就很麻煩。有些方言從字面上大家都能看懂,用了又能增添文章的生動性的,可以用,但也不能多。編輯部要選幾個不同類型的大隊、生產隊,建立經常的聯繫;還可以派出流動的編輯小組,到一個縣、一個公社去編報,從那裡取得材料,學習群眾的語言,瞭解群眾的需要,讀報給社員們聽。這對通俗化,對辦好「農民版」也有很大的好處。以上所談的通俗化,主要地是談的語言問題,要做到通俗化,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方面,就是所表達的東西,是農民能夠懂得、需要懂得和樂於懂得的,不然光是語言很通俗也無濟於事。

  報上要不要開展批評呢?我們的報紙必須以表揚好人好事為主,但批評也必須有。沒有批評,表揚就不會有力,也不符合事物的客觀情況,因為我們工作上不能說沒有缺點。當然,批評的分寸一定要掌握好,是、非、輕、重,要慎重考慮,總之要以對工作有利,對團結有利,對人們(包括對被批評的單位和個人)的進步有利為原則。也不要四面開弓,什麼都拿到報上來批評,須知各省一印就是十到幾十萬份,影響是很大的,所批評的現象,一定是要帶典型性的,要有普遍的教育意義的。批評要有結果,改了沒有,改得如何,要登出來。這樣才能更大地發揮教育和督促的作用,並吸引讀者對報紙和批評的關心。被批評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在報上表示態度,申辯、檢討、決心改正都可以。在這裡還要注意,報上的批評和對批評的反映,要體現出民主和集中的精神,體現出群眾性的上下間和互相間的監督,而不要造成象法院的「判決書」一樣的,給人造成一種不必要的壓力。批評是否可以指名道姓呢?情節十分惡劣的,應當挑選登一些,這樣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人員編制問題。「農民版」在編輯方針、處理稿件等方面,是獨立的;但是,在消息、稿件來源、行政、發行、印刷等方面,又是依附于省(區)報的。為了認真辦好「農民版」,除省(區)報的總編輯要直接領導外,還要有一個副總編輯做主編,具體負起責任來,組成十人到十五人的編輯部,選拔一些懂得農民、懂得政策、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的同志參加。

  發行問題。發行就發到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其餘關係不大的都不必訂。目前不能滿足全部生產隊,就先滿足一部分。要求郵電局、交通部門、商業系統合力把發行工作做好。報紙出來後,一定要檢查它的發行情況,看是否的確全部發到了大隊、生產隊,花了多少時間。報紙發到生產隊後,一定要認真組織讀報。每個生產隊都應該有讀報小組,定期讀給群眾聽並注意他們的反映。不然,大家花了再多的精力也是浪費。農村各級黨的組織,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要重視這個報紙的發行,並作為指導工作的一個武器來運用它。

  總之,我們對「農民版」寄予很大的希望。根據大家的意見,使全中南一百八十萬個生產隊都能看到報紙,在半年內可以靠內部調劑紙張逐步辦到。如果真的如此,而一張報紙又通過生產隊的讀報組傳播到五十至七十個農民中去的話,那麼,全中南就有一億左右的農民,在三天或五天內,受到一次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受到一次黨的政策的教育,這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將會起多麼大的作用!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它辦好。

  (1)這是陶鑄同志在中南五省(區)宣傳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一部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