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兆征 > 蘇兆徵文集 | 上頁 下頁
在共產國際「六大」的發言(二)


  (一九二八年八月四日)

  1914—1918年戰爭期間,中國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認為,這一次帝國主義戰爭與中國毫不相干。1914—1918年,中國人民認為德國是對中國友好的國家,因此,同情德國,希望德國將成為戰勝國。另一方面,德國則把中國看作無足輕重的國家。當然,中國人民不能理解那次戰爭的性質是什麼。這是因為完全不瞭解國際形勢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相互關係。很自然,當時更談不到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問題。資本家依賴輸出原料大發戰爭財,他們發展了當地工業。因此,日用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

  正當世界大戰引起各國空前未有的災難和加深殖民主義壓迫的時候,形勢自然發生了變化。戰後,中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因素,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鋒隊和領導者開始走上政治舞臺。很清楚,戰爭危險的問題對中國無產階級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最近十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反對軍閥的鬥爭中進行了大量的工作。

  我想談談中國共產黨關於反對列強干涉軍隊和瓦解軍閥雇傭軍的工作。1924年孫中山提出關稅自主的要求時,英帝國主義派遣軍艦到廣州(沙面)進行武裝示威。同年九月,在外國企業中工作的沙面工人宣佈罷工以反對不能忍受的勞動條件;由於這樣,從香港派來軍艦,加強對外國人的保護。1927年北伐期間,漢口受到包圍,經濟上被封鎖。帝國主義者加強對租界的保護,在保護的藉口下,實際上為了反對革命群眾和當時的國民革命政府,派來了大批軍艦。中國共產黨在外國士兵中傳播有關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士兵群眾與革命人民團結的以各國文字書寫的各種傳單,小冊子等等。此外,我們選派了懂外語的宣傳員到外國士兵中進行宣傳。這次宣傳運動沒有產生重大結果,但是使外國士兵對中國革命運動產生某種同情。1925年省港罷工期間,我們在英籍印度士兵中開展了宣傳工作。最後,一部分印度士兵拒絕鎮壓罷工工人,公開與罷工工人表示友好(例如在深圳等地區)。英國指揮部得知此事後解除了這一部分印度士兵的武裝,送回印度。在殖民軍隊中開展工作極為重要。經驗證明,這項工作削弱了帝國主義。應當指出,黨對這次工作尚未廣泛開展起來,因而成績是極為有限的。

  現在談一談党關於瓦解軍閥軍隊的工作。1925年5月,楊希閔和劉震寰將軍企圖在廣州搞政變。對此,工人特別是運輸工人舉行總罷工。海員堅決抵制反動將軍的企圖。這兩個將軍將自己的軍隊從雲南經香港派遣到廣州。海員組織決定拒絕遣送這些士兵到廣州,工人們堅決執行這項決議。港英政府不顧工人的反對,以武力威脅工人強迫他們運送軍閥士兵,但是工人們不怕威脅,一致答覆指揮部:他們只運送和平公民,決不運送那些以破壞革命廣州為己任的軍隊。結果,港英政府未能把軍隊轉運到廣州。其次,1926年孫傳芳將軍同珠江地區的革命軍隊作戰時,他企圖依靠上海大買辦何友安(XоЮ—aH)用船轉運軍隊。珠江海員組織通過決議,拒絕轉運,為此,通知在船上工作的海員宣佈罷工反對孫傳芳。結果軍隊未得到轉運。我覺得,這一反戰鬥爭的經驗在今後的工作中都要加以注意。但是在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戰爭中仍缺乏工作的系統性和計劃性。今後必須改正。我建議:1.在戰爭危險問題上,我們必須收集有關戰爭慘劇的全部材料,並將這些材料寫成傳單或小冊子讓各國工人瞭解;2.在帝國主義陸海軍中加強瓦解敵軍的宣傳工作;3.特別注意在與戰爭行動有直接關係的鐵路工人和海員中開展工作。

  (《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速記記錄),引自《蘇兆征研究史料》。亦可參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文件》所載譯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