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沈從文 > 月下小景 | 上頁 下頁
尋覓(2)


  年青人剛欲開口,侍從就說,「我們趕快一點,公主在宮裡等候業已很久。」

  兩人再繼續走去,到一大廳,寬廣可容三千舞伴對舞。只見地下各處皆是白獺海豹,靜美可憐。各處且有冰塊浮動,如北冰洋。那時正當大暑六月,廳中寒氣尚極逼人。年青人先前還以為那是水池,不能通過,那御前侍從就告他這不礙事,可以大步走過,同時心想堅其信實,就從腕上脫取一隻黃金嵌寶手鐲,盡力擲去。寶鐲觸地,鏗然有聲,年青人方明白原來這是一個極大水池,上面蓋有一片極大水晶,預備夏天作跳舞場所用。兩人於是從上面走過,直到內殿。到內殿后,進見公主,只見公主坐在殿中百二十重金銀幃帳裡,用翡翠大盤貯香水浣手。殿中四隅有各種小巧香花,從上緩緩落下,有一秀氣逼人的女孩,身穿綠色長袍,站在公主身旁,吹白玉笙,奏東方雅樂中《鹿鳴之章》,歡迎遠客。有一極小白猿,偎依公主腳下,輕嘯相和。

  賓主問訊一陣以後,年青人聽說朱笛國王離開本國,出外旅行,業已三年不歸,就問公主,國王究竟為什麼原因,拋下王位,向他處走去。

  公主不及作聲,那小小白猿就告給年青人國王出國旅行的理由。

  「你若滿足身邊一切,你不會來這裡。國王一人悄悄離開本國土地人民,不知去處,原因所在,也不外此。」

  年青人如今親眼見到這個國王豪華尊榮,正以為人類最好地方,莫過於此,誰知作國王的,還不滿足,也居然離開王位,獨自走去。他亟想從公主方面多知道些事情,故隨即向公主問了一些話語。公主想起爸爸久無消息,不知去向,故雖身住宮中,處理國事,取精用宏,豪華蓋世,但仍然毫無快樂可言。如今被遠方來客一問,更覺悲哀,就潸然流淚不止,不能不安置來客到館驛裡,準備明天再見。

  第二天年輕人重新被召入宮,卻已見到國王。原來國王悄悄出外旅行三年,昨天又悄悄回到本國。公主見國王時,就稟告國王,有一遠客,步行三年來到本國,故國王首先就召年青人入宮談話。

  見國王時,國王明白年青人旅行原因,與自己旅行原因,皆為同一動機,兩人便覺十分契合。原來這國王旅行,也為一本古書而起。那書上記載一個名為白玉丹淵國的地方,人民如何生活,如何打發每個日子,萬匯百物,莫不較之朱笛國中自然豐富。這朱笛國王,由於眼前一切,不能滿足,對於遠國文明,神往傾心,故毅然拋棄一切,根據書中所說方向,追尋而去。

  年青人問國王旅行真正意思時,國王不即回答,就拿出那本古書,讓年青人閱讀。那本書第一頁寫了這樣一行文字:「白玉丹淵國散記」以下就是那本書中所寫的話語:中國的西方是朱笛國,朱笛國的西方是白玉丹淵國。那裡有一片土地,一個國家。那地方面積是正方形,寬廣縱橫各五千里。國境中有森林,河流,大山。各處皆有天然井泉,具有各種味道,味道甘美爽口,顏色則或透明如水晶,或色白如牛奶羊奶。那地方各處皆生小草,向右盤縈,細如頭髮,色如翡翠,清香如果子,柔軟如氈毯。那地方平處用腳一踹時,就凹下三寸,把腳舉起,地又無高無低,平復如掌。

  那地方無荊棘,無溝坑,無雜草亂樹,也無蚊虻蛇蟲。那地方陰陽和柔,四時如春,百花常開,無冬無夏。

  那地方人民身體相貌皆差不多,生活服用,也無分別。人人壯實活潑,如二十來歲。人人口齒皆潔白整齊,不害牙痛。

  頭髮極黑,光滑柔美,不長不短,不生垢膩。那地方有樹名曲躬樹,葉葉重疊,層次無數,天落雨時,從不漏濕,所有人民,皆在下面過夜。那地方又有香樹,高大奇異,開花極香,花落結果,果實成熟時,就自行墜地,皮破裂開,裡面皆種種用具,大小適用,以及各樣顏色衣服,莫不美麗悅目。

  又有較小香樹,高低略同平常櫥櫃相似,長年開花結果,果大如碗。其中有各式點心,各種美酒,也間或有古董玩器,十分精美雅致。那地人民一切需要皆可取給於地面樹上,不開礦,不設工廠。那地方生產糧食,不必撒種,自生自熟,且無糠秕,色如玉花,味極厚重,又有清香。這種自然糧食既可取用不竭,又有自然鍋釜,同發火寶珠。寶珠名為「焰光寶珠」,把自然糧食放入鍋中,焰光寶珠安置鍋下,飯煮熟時,珠也無光息熱。凡想吃飯,見人坐席,就可加入恣意取用。主人不起,飯便不完,主人略起,飯就完事。吃完飯時,只須略挖地面,便可把一切餐具埋於地下,下次用時,再換新的。

  煮飯既不假樵火,不勞人工,吃後又不必洗盤碗,故方便灑脫,無可與比。

  那地方共有四百個湖泊,皆如天然浴池,各個縱廣或十裡,或五裡,或一裡。池底坦平,其下平鋪金砂和各種細碎寶石。四面有七重金屬欄杆圍繞,欄杆上各嵌七色寶石,入夜各放異光,不必再用燈燭。池水從地底滲出,從暗道流去,顏色透明,永不渾濁,溫暖適如人意。即或久浸水中,也如在空氣中。浮力又大,極深處全不溺人。那地方人民皆傍湖邊住下,白日裡無事可作時節,多在湖中划船。船皆沙棠香木作成,用輕金裝飾一切,色線皆雅致不俗。各人乘船中流娛樂,唱歌奏樂,聚散各隨己意。想入水游泳時,脫衣各放岸邊。浴畢上岸,隨意取衣,先出先著,後出後著,不必選認原來衣服,若想換一新衣,只須向近身處樹邊走去,摘一果實,把殼擠碎,就可按照自己意思,得一新衣。

  那地方人民一切既由上帝代為鋪排,不必費事,皆可自由娛樂,打發日子,每日浴後便常常從果樹中選取管弦樂器,到鳥雀較多處去,與枝頭雀鳥,合奏樂曲。若想換一地方時,雀鳥皆如人意,各自先行飛去等候。

  那地方大小便時,腳下土地就自行裂開,成一小坑,完事以後,地又合攏。

  那地方每到中夜,天空就有清淨白雲,帶來甘雨,勻勻落下。落雨時如灑奶汁,草木皆知其甜。全國各處一得到這種雨水以後,空氣便如用一奇異東西濾過一次,異常乾淨,地面則柔軟潤澤,毫無灰塵。落雨過後,天空淨明淺藍,大小星辰,錯落有致,潔風把溫柔澹和香氣從各方送來,微吹人身,使人舉體舒暢,無可仿佛,在睡夢中,皆含微笑。

  那地方人民也有欲心,惟各有週期,不流於濫,欲心起時,男子愛一女人,只需熟視所愛女人,過一陣後,就離開女人,向曲躬樹下跑去,若女人同時也正愛慕這個男子,必跟隨身後走去。兩人到樹下後,若為血緣親屬,不應發生情欲,樹不曲蔭,便各自微笑散去。若非親屬,樹在這時便低枝回護,枝葉曲蔭,頃刻之間,就可成一天然帳幕,兩人就在這帳幕裡,經營短期共同生活,隨意娛樂,毫無拘束,一天兩天,或到七天,興盡為止,然後各自分手。婦人懷妊七天以後就可分娩,生產時節,既不痛苦,也不麻煩。不問所生是男是女,皆可抱去安頓到四衢大道之旁,不再過問。小孩因為饑餓啼哭時,路人經過身旁,就伸出指頭,盡小孩含吮,指尖就有極甜奶汁,使小孩飽足發育。過七天后,小孩長成,大小已與平常人無異,便各處走動,隨意打發日子去了。

  那地方無法律,無私產,無怨憎。

  那地方也有死亡,遇死亡時,身旁之人,皆以為這人自然數盡,從不悲戚。既無親屬,也無教法,便從無傾家蕩產埋葬死人習氣。人死以前,這人便能明白,故自己就在水中洗滌全身,極其清潔,走到無人處躺下。氣絕以後,即刻就有一隻白色大鳥,飛來幫忙,把這死人收拾完事,不留蹤影。

  …………

  朱笛國王就只為了這本書上所載一切情形,輕視了他的王位,拋下了他的親屬與臣民,離開了他的本國,旅行了三年,方才歸來。

  那年青人既明白了國王旅行的事情以後,就同國王說:「何所為而去,我已明白;何所得而來,還請見告。」

  那國王就為年青人說出他旅行前後的經驗:當我既然知道了地面上還有這樣一個方便國家後,我就決心獨自跑去,預備找尋這個古怪國土。我同你一樣,整整走了三年,過了無數的大河,爬過無數的高山,經過無數危險,有一天我終於就走到那個地方了。

  到那地方時,看看一切皆恰與那本書上所記載的相合。地面生長的奇樹,浴池的華美,以及一切一切,無事無物不可以同書上相印證。可是只有一件事情完全不同,就是那地方無一個人不十分衰老,萎靡不振。到後一問,方知道原來這地方三年前大家還能極其幸福好好的過日子,當時卻有一個人民,在睡夢中看到一本怪書。書中載了無數圖畫,最末一頁方有這樣一個極小的字,「死」。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認識這個字,且為什麼懂到了這個字的意義。這人醒來很覺得惆悵,就做了一首讚美長生快樂的歌曲,各地唱去。從此一來,無人不感覺到死亡的可怕。由於死亡的意識佔據到每個人心上,就無人再能夠滿足目前的生活。各人只想明白什麼地方有不死的國土,什麼方法可以不死,又無法去同安排這個世界的上帝接頭,故三年來全國人民皆在憂愁中過去,一切生活皆不如意,各人臉上顏色也就衰老憔悴多了。

  朱笛國王到白玉丹淵國時,恰正是那個國土有人想到別一處去,找尋大德先知,向他詢問「上帝所思所在」的時節,眾人眼見朱笛國王顏色那麼快樂,眾人自視卻那麼苦惱,以為最快樂的人,當然也就是瞭解神的意見最多的人,故在朱笛國王來到本國,告給他眾人衰老憂愁原因以後,就詢問國王:「什麼方法可以使人快樂?什麼方法可以使人不死!」

  國王按照他那自己一分旅行的經驗,以及在本國國王位上,使用物力時那點無上魄力而成的觀念,就回答說:「照我想來,對於你目前生活覺得滿足,莫去想像你們得不到的東西,你們就快樂了。至於什麼方法使人不死,我現在可回答不出。不過我們身體既然由於人類生養出來,當然也可由於人類思索弄得明白。」

  幾句話使白玉丹淵國一部分人民得到了知足的快樂,一部分人民得到了研究的勇氣。那朱笛國王卻為了自己的快樂,與另外自己還不明白的秘密,因此回返本國了。

  國王把他自己那分經驗說畢以後,想起一個得上帝幫助力量較少的人,既然還能夠多知道些活在地面上快樂的哲學,一個年青人有時也許比年老人知道得更多,就向年青人說:「知足安分是一個使我們活到這世界上取得快樂的方法,我已經認識明白,為了快樂,我就回到本國來了。你現在明白了這個,你不久也應當回你中國了。我且問你,我們若不知足安分,是不是還有什麼方法得到快樂?我們若非死不可,是不是還有什麼方法能使我們全不怕死?你告給我,你告給我。」

  那年青人想了半天,方開口說:

  「不知足安分,也仍然可以得到快樂。就譬如我們旅行,我們為了要尋覓真理,追求我們的理想,搜索我們的過去幸福,不管這旅行用的是兩隻腳或一顆心,在路途中即或我們得不到什麼快樂,但至少就可忘掉了我們所有的痛苦。至於生死的事,照我想來,既然向這世界極其幸福的人追尋不出究竟,或許向地面上那極不幸福的人找尋得出結果。」

  這年青人回答了國王詢問以後,就離開了那朱笛國。他回到了中國,卻並不返家。由於他想明白,為什麼我們常常怕死,有什麼方法又可以使我們就不怕死。且以為年青人有時皆比年老人知道得多,極不幸福的人也許反明白什麼是幸福。同時記起為了「有所尋覓而去旅行」的哲學,於是在全中國各處走去,一直漂泊了二十五年。

  他的旅行並不完全失敗,他在各樣地方各種人堆裡過了二十五年,因此有一天晚上,他當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東西。

  得到了這東西後,他預備回家去看他那美貌公爵妻子去了。

  那鬍子把故事一氣說完,到這時節,稍稍停頓了一下,向成衣人作了一個友誼的微笑。眾人中有人就問他:「這年青人究竟得到了些什麼?你又同年青人有什麼關係?如何知道他的事那麼詳細清楚?」

  那鬍子望望說話的一個,微笑著,在笑容裡好象說了一句話:「你要明白嗎?你還不明白嗎?」

  另外也有人提出質問,那鬍子於是便告給眾人:「那年青人旅行了二十五年,只是有一夜到一個深山中的旅店裡,聽到一個成衣匠說了一個故事,結尾時說了幾句話。

  他尋覓了二十五年,也就正是想聽聽這樣一種人說的這樣話語。成衣匠說的不差。」鬍子說到這裡時,便向火堆前那個成衣匠低低的詢問,「你不是……這樣說過的嗎?你說過的。」他走過去把成衣匠拉起,讓大家明白他所說的成衣匠,就正是目前這個成衣匠。「我要說的那年青人所遇到的成衣匠就是他。他是一個男子,一個硬朗結實的男子。那年青人是誰,你們還要知道麼?你們試去眾人中找尋一下,不要只記著他三十年前的美麗風儀,他旅行了將近三十年,他應當老了,應當象我那麼老了!」

  原來這鬍子就正是正當年紀輕輕的時節,為了有所尋覓,離開了新婚美麗妻子同所有財富,在各處旅行了將近三十年的那個年青人!

  為張家小五輯自《長阿含經》、《樹提伽經》、《起世經》

  一九三三年四月作於青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