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沈從文 > 大山裡的人生 | 上頁 下頁 |
常德的船(2) |
|
洞河(即瀘溪)發源于乾城苗鄉大小龍洞,和鳳凰苗鄉烏巢河,兩條小河在乾城縣的所裡市相匯。向東流,到瀘溪縣,方和沅水同流,在這條河裡的船就叫「洞河船」,河源主流由苗鄉梨林地方兩個洞穴中流出,河床是亂石底子,所以水特別清,水性特別猛。船身必需從撞磕中掙扎,河身既小,船身也比較輕巧。船舷低而平,船頭窄窄的。在這種船上水手中,我們可以發現苗人。不過見著他時我們不會對他有何驚奇,他也不會對我們有何驚奇。 這種人一切和別的水上人都差不多,所不同處,不過是他那點老實、忠厚、純樸,戇直性情——原人的性情,因為住在山中,比城市人保存得多點罷了。乾城人極聰明文雅,小手小腳小身材,唱山歌時嗓子非常好聽,到碼頭邊時,可特別沉默安靜。船隻太小了,不常有機會到這大碼頭邊靠船。這種船停泊在河面時似乎很羞怯,正如水手們上街時一樣羞怯。 乾城用所裡作本縣吐納貨物的水碼頭。地方雖不大,小小石頭城卻很整齊乾淨,且出了幾個近三十年來歷史上有名姓的人物。段祺瑞時代的陸軍總長傅良佐將軍,是生長在這個小縣城裡的。東北軍宿將,國內當前軍人中稱戰術權威的楊安銘將軍,也是這地方人。 在河上顯得極活動,極有生氣,而且數量極多的,是普通的中型「麻陽船」。這種船頭尾高舉,秀拔而靈便。這種船隻的出處是麻陽河(即辰溪)。每只船上都可見到婦人、孩子、童養媳。弄船人一面擔負商人委託的事務,一面還擔負上帝派定的工作,兩方面都異常稱職。沅水流域的轉運事業,大多數由這地方人支配,人口繁榮的結果,且因此在常德城外多了一條麻陽街。「一切成功都必需爭鬥」,這原則也可用作麻陽街的說明。 據傳說,這條街是個姓滕的水手滕老九雙拳打出來的。我們若有興趣特意到那條街上走走,可知道開小鋪子的,做理髮店生意的,賣船上傢伙的,經營不用本錢最古職業的,全是麻陽鄉親,我們就會明白,原來參加這種爭鬥,每人都有一份。麻陽人的精力絕倫處,或者與地方出產有點關係,麻陽出各種橘子,糯米也極好,作甜酒特別相宜。人口加多,船隻也越來越多,因此沅水水面的世界,一大半是麻陽人佔有的。大凡船隻停靠處,都有叫鄉親的麻陽人,鄉親所得的便利極多,平常外鄉人,坐船時於是都叫麻陽人作「鄉親」。鄉親的特別是面目精悍而性情快樂,作水手的都能吃,能做,能喝,能打架。 船主上岸時必裝扮成為一個小鄉紳,如駕洪江油船的大老闆一樣穿袍穿褂,著生牛皮盤雲長統釘靴,戴有皮封耳的氊帽或博士帽,手指套上分量沉重金戒指,皮抱肚裡裝上許多大洋錢,短煙管上懸個老虎爪子,一端還鑲包一片鏤花銀皮。見人就請教仙鄉何處,貴府貴姓。本人大多數姓滕,名字「代富」、「宜貴」。對三十年來的本省政治,比起任何地方船主都熟習,都關心。歡喜講禮教,臧否人物,且善於稱引經典格言和當地俗諺,作為談天時章本。恭維客人時必從恭維上增多一點收入,被客人恭維時便稱客人為「知己」,笑嘻嘻的請客人喝包穀子酒。婦女在船上不特對於行船毫無妨礙,且常常是一個好幫手。婦女多壯實能幹,大腳大手,善於生男育女。 麻陽人中另外還有一雙值得稱讚的手,在湘西近百年實無匹敵,在國內也是一個少見的藝術家,是塑像師張秋潭那雙手,小件藝術品多在煙盤邊靠燈時用煙簽完成的,無一不作得栩栩如生,至今還留下些在湘西私人手中。大件是各縣廟宇天王觀音等神像,辛亥以後破除迷信,毀去極多。 在常德水碼頭船隻極小,飄浮水面如一片葉子,數量之多如淡幹魚,是專載客人用的「桃源劃子」。木商與煙販,上下辦貨的莊客,過路的公務員,放假的男女學生,同是這種小船的主顧。船身既輕小,上下行的速度較之其他船隻快過一倍,下灘時可從邊上小急流走,決不會出事。在平潭中且可日夜趕程,不會受關卡留難。因此在有公路以前,這種小小船隻實為沅水流域交通利器。弄船人工作不需如何緊張,開銷又少,收入卻較多。 裝載客人且多闊老,同時桃源縣人的性格又特別隨和(沅水一到桃源後就變成一片平潭,再無惡灘急流,自然影響到水上人性情很大),所以弄船人脾氣就馬虎得多,很多是癮君子,白天弄船,晚上便靠燈。有些家中人說不定還留在縣裡,經營一種不必需本錢的職業,分工合作,都不閒散。且能作客人嚮導,帶訪桃源洞的客人到所要到的新奇地方去。 在沅水流域上下行駛,停泊到常德碼頭應當稱為「客人」的船隻,共有好幾種,有從芷江上游黔東玉屏來的,有從麻陽河上游黔東銅仁來的,有從白河上游川東龍潭來的。玉屏船多就洪江轉口,下行不多。龍潭船多從沅陵換貨,下行不多。銅仁船裝油鹼下行的,有些莊號在常德,所以常直放常德。船隻最引人注意處是顏色黃明照眼,式樣輕巧,如競賽用船。船頭船尾細狹而向上翹舉,艙底平淺,材料脆薄,給人視覺上感到靈便與愉快,在形式上可謂秀雅絕倫。弄船人,語言清婉,裝束素樸,有些水手還穿齊膝的長衣,裹白頭巾,風度整潔和船身極相稱。船小而載重,故下行時船舷必縛茅束擋水。這種船停泊河中,仿佛極其謙虛,一種作客應有的謙虛。然而比同樣大小的船隻都整齊,一種作客不能不注意的整齊。 此外常德河面還有一種船隻,數量極多,有的時常移動,有的又長久停泊。這些船的形式一律是方頭,方尾,無桅,無舵。用木板作艙壁,開小小窗子,木板作頂。有些當作船主的金屋,有些又作逋逃者的窟穴。船上有招納水手客人的本地土娼,有賣煙和糖食、小吃、豬蹄子粉面的生意人。此外算命賣蔔的,圓光關亡的,無不可以從這種船上發現。船家做壽成親,也多就方便借這種水上公館舉行,因此一遇黃道吉日,總是些張燈結綵,響器聲,弦索聲,大小炮仗聲,劃拳歌呼聲,點綴水面熱鬧。 常德鄉城本身也就類乎一隻旱船,女作家丁玲,法律家戴修瓚,國學家餘嘉錫,是這只旱船上長大的。較上游的河堤比城中高得多,漲水時水就到了城邊,決堤時城四圍便是水了。常德沿河的長街,街市上大小各種商鋪不下數千家,都與水手有直接關係。雜貨店鋪專賣船上用件及零用物,可說是它們全為水手而預備的。至如油鹽、花紗、牛皮、煙草等等莊號,也可說水手是為它們而有的。此外如茶館、酒館和那經營最素樸職業的戶口,水手沒有它不成,它沒水手更不成。 常德城內一條長街,鋪子門面都很高大(與長沙鋪子大同小異,近於誇張),木料不值錢,與當地建築大有關係。地方濱湖,河堤另一面多平田澤地,產魚蝦、蓮藕,因此魚棧蓮子棧延長了長街數裡。多清真教門,因此牛肉特別肥鮮。 常德沿沅水上行九十裡,才到桃源縣,再上行二十五裡,方到桃源洞。千年前武陵漁人如何沿溪走到桃花源,這路線尚無好事的考古家說起。現在想到桃源訪古的「風雅人」,大多數只好坐公共汽車去。在桃源縣想看到老幼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光景,並不容易。不過或者因為歷史的傳統,地方人倒很和氣,保存一點古風。也知道歡迎客人,殺雞作黍,留客住宿。雖然多少得花點錢,數目並不多。可是一個旅行者應當知道,這些人贈送遊客的禮物,有時不知不覺太重了點,最好倒是別大意,莫好奇,更不要因為記起宋玉所賦的高唐神女,劉晨阮肇天臺所遇的仙女,想從經驗中去證實故事。不妨學個老江湖,少生事!當地縱多神女仙女,可並不是為外來讀書人遊客預備的,沅水流域的木竹簰商人是唯一受歡迎者。好些極大的木竹筏,到桃源後不久就無影無蹤不見了的。 政治家宋教仁,老革命党覃振,同是桃源縣人。桃源縣有個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五四運動談男女解放平等,最先要求男女同校,且實現它,就是這個學校的女學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