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錢玄同 | 上頁 下頁 |
錢玄同簡介 |
|
錢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錢夏,字德潛,五四運動前夕改名玄同。又號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將號綴於名字之前,稱疑古玄同。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吳越武肅王錢鏐之後。現代思想家、文字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 早年留學日本,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五四」時期參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議並參加擬制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學音篇》《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古音無邪紐證》等論文。 ***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於浙江吳興(清湖州府歸安縣)。 1904年(光緒三十年),18歲,在湖州剪辮,與友共辦《湖州白話報》,封面上只寫「甲辰年」、不書光緒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習師範,與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會。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與魯迅、黃侃等人師從章太炎學國學,研究音韻、訓詁及《說文解字》。 1910年(宣統二年),回國。 1911年(宣統三年),在杭州教育專署任科員、視學。 1913年(民國二年),任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附屬中學國文、經學講師。 1915年(民國四年),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文字學教授。 1917年(民國六年),兼任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同年他向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投稿,倡導文學革命。 加入國語研究會,會長是蔡元培。該會宗旨是研究本國語言選定標準,以備教育界採用。兼任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常駐幹事,致力國語運動。在《新青年》上發表《對文學芻議的反應》,激烈反對作文「用典」即。他說:「凡用典者,無論工拙,皆為行文之疵病。」他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已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如有妄用典故,以表像語代事實者,尤為惡劣。」 1918年(民國七年),《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議和影響下第4卷第1號開始用白話文出版。同年,成為《新青年》的輪流編輯之一。在這期間,他曾動員魯迅給《新青年》寫文章。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錢玄同催促他寫出的頭一篇作品,並且頭一次用魯迅作筆名。 1919年(民國八年),成為「國語統一籌備會」的會員,並任常駐幹事。同年,國語研究會出版了《國音字典》,最終由教育部公佈成為教育標準,錢玄同起了關鍵作用。 1920年(民國九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號發表《減省漢字筆劃的提議》一文,提出:「對於漢字形體的改良……選取普通常用的字約三千左右,凡筆劃繁複的,都定他一個較簡單的寫法。」錢玄同抄用的簡體字,大部分是固有「擬體字」,新造字則不多。但不論造新的還是采舊的,錢玄同抱定的「唯一主張」是:減省筆劃。錢玄同通過學術的方法,以學理來闡明注音字母的合理性,並以自己的專長,通過學術的途徑,為推進國語盡力。在論及「國音」、「京音」問題時,主張國語當以在現在社會上最占勢力的普通話為根據,決不能以北京一隅的方言為根據。錢玄同認為,改用拼音字母需要10年的準備,因此他提出了十項籌備事項和五項「補偏救弊」的辦法。 1922年(民國十一年),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上,錢玄同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並成為「漢字省體委員會」委員。 1925年(民國十四年),與黎錦熙一起創辦並主持《國語週刊》。「國語統一籌備會」於1928年改組為「籌備委員會」,於1935年又改組為「國語推行委員會」,他都一直任常務委員。同年,錢玄同抱病堅持起草了《第一批簡字表》。可以說,建國以後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錢玄同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做過很多堅實的奠基工作,他稱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驅。 1928年(民國十七年),7月12日,國民政府大學院(即教育部)電請錢玄同、黎錦熙為「國語統一會」的籌備員,改組國語統一籌備會。9月26日,中華民國大學院正式公佈「國語羅馬字」。12月國語統一籌備會改稱「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錢玄同、黎錦熙、陳懋治、汪怡、沈頤、白鎮瀛、魏建功為常務委員。 1931年(民國二十年),任國音字母講習所所長。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與黎錦熙共任《中國大辭典》總編纂。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提出《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並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共2300多字。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大學院公佈了其中的324個字。這是歷史上由官方公佈的第一批簡化漢字。此外,錢玄同還倡導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阿拉伯數字、公元紀年法、漢字橫行書寫等。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1月17日,忽然右腦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國醫院逝世。 *** 1918年3月,為引發新舊文學論戰,錢玄同化名王敬軒在《新青年》發表文章《文學革命之反響》,洋洋灑灑數千言,羅織新文化運動種種罪狀,攻擊主張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劉半農撰寫了萬餘言的《複王敬軒書》,針對王敬軒所提出的所有觀點一一加以駁斥。 1919年春,林紓在上海《新申報》發表小說《荊生》影射《新青年》的幾個編輯,以田其美影射陳獨秀,以狄莫影射胡適,以金心異影射錢玄同。其後,錢玄同便常以金心異自稱。 錢玄同在教學和學術研究方面的貢獻顯著。他所著的《文字學音篇》是中國高等學校最早的音韻學教科書。數十年來,影響頗大,迄今仍為音韻學家所稱引。 當代許多音韻學家如羅常培、魏建功、白滌洲、趙蔭棠、王靜如、丁聲樹等,或是錢玄同的學生,或受過錢玄同的教益。名史家黃現璠曾是錢玄同的研究生。錢玄同對於經學創見甚多,他有名言:「考古務求其真,致用務求其適。」他在《古史辨》討論上古歷史和儒家經書的文章,獨見很多,影響很大。郭沫若對錢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觀點非常讚賞,說:「這些見解,與鄙見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發的。」他早年積極宣傳漢語改用拼音文字,曾採用國際音標制定拼音字母。後來他和趙元任、黎錦熙等數人共同制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1935年,他抱病堅持起草了《第一批簡體字表》,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後推行簡化字立下先例。 錢玄同曾語出驚人:「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槍斃。」但是他自己過了四十歲還沒有死。四十一歲生日時,胡適戲為作歌《亡友錢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紀念歌》。 著作 錢玄同議多著少,且對舊作近乎苛求,以致文章生前未有系統搜集並輯佚成冊。在音韻學研究方面,他的代表作是《文字學音篇》(北大出版組,1918年)。這是全面論述傳統音韻學的著作,既繼承了章太炎先生等的傳統音韻學的成果,又受到了高本漢的現代語音學研究方法和觀點的影響,在當時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多人用做大學教材。 《〈廣韻〉四十六字母標音》(《國語旬刊》1929年第1卷第9期) 《中國文字形體變遷新論》(《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月刊》1919年第1卷第1期) 《說文部首今語解》(《教育今語雜識》1911年第5、6期合刊) 《中國文字學說略》(《教育今語雜識》1910年第1期) 《說文部首今讀》 《說文音符今讀》 《古音無「邪」紐證》(《師大國學叢刊》1932年第1卷第3期) 《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師大月刊》32周年紀念專號) 家庭 父親:錢振常,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官吏部主事。晚年為紹興、揚州書院山長。年六十二,始生玄同。 兄:錢恂(1853~1927年),曾任清朝出使荷蘭大臣和意大利大臣,主持湖北自強學堂。 嫂:單士厘,錢恂夫人,著有《癸卯旅行記》、《歸潛記》、《清閨秀藝文略》等。 長子:錢秉雄,曾留學法國。 三子:錢三強(1913~1992),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