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
十一 科學之對象——社會——原著附錄之二(2) |
|
七、科學的預言並非使人服從自然,乃是指示人征服自然的途徑 唯物論的反對派,喜歡用天文學做自然科學的標本,來和社會學比較,這種比較本來是不對的,但是他們卻利用這一弱點,又提出一個反對社會科學的理由。他們說:如果你們預言日蝕或月蝕,那麼,你們一定知道這月蝕或日蝕是不可避免的,不是由於你們的意志的,也用不著你們的參加的。你們決不能幫助日蝕或月蝕,使他們來得快些,亦不能阻礙月蝕或日蝕,使他們來得慢些。然而你們馬克思主義者,一面預定社會主義的來到,一面又努力去促進社會主義的實現。如果有人組織一個「月蝕促進黨」,恐怕你們也要笑他們是瘋子了。可是你們自己卻組織社會黨共產黨——實行將來的社會主義革命的黨;這就是你們自己的實行,否認了你們自己的理論和預言;又可見你們並不是依據於社會公律,卻只是依據於你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他們這種推論的意思是:我們人不能影響自然界,卻能影響社會的發展,使他向著某一方面去進行。這是根本上錯誤的。我們已經說過,我們如果知道了潮流性的社會發展的公律,那麼,我們才能就我們所知道的範圍裡去影響社會的發展,使社會的發展適應我們的目的和理想;其實這些理想和目的,亦是社會發展裡自然生長出來的。至於說我們不能影響自然界,這亦是不對的。即使我們沒有這大的能力去變更天體的運行,那麼,我們在生物界裡卻能實行所謂「人為的淘汰」,而造成動植物的新種。我們也能夠變更地面的形勢,而使氣候隨之改變。所以雖然不能組織「月蝕黨」,卻很可以組織「氣候黨」或「天氣黨」——就是組織一抱定變更氣候為宗旨的聯合會(例如開掘運河,填塞溪河等)——甚至於可以用人為的方法造成風雨(27)。 從上述的看來,在現象之重複與否這一點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 八、實際的試驗與抽象的理論在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中均當並重 再則,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亦沒有什麼不同。通常說:自然科學根據於考察及經驗,而社會科學卻除考察之外,專用抽象的推論。然而第一,研究自然界的科學,也不能不用抽象的概念。實際上一切所謂自然公律都是抽象的概念;這些公律的概念,也只能在人為的或想像出來的環境裡完全實現(例如物理學上的「等速運動」(Uniform motion)律,就是說不論物體之輕重及形式,其下落的速度是相等的,這種現象實際上是沒有的,因為有空氣阻礙著那下落的物體)。第二,科學之中還有一種科學,如地質學,研究地球形成的歷史,這種科學也不能夠用人為的方法去實驗;這一類的自然科學,很像研究人類歷史的科學,因為他本身亦是研究已經過去的時代及其發展律的。第三,現代社會之中,我們在社會科學裡亦可以用實驗的審查方法——不僅只用考察及推論的方法。例如統計上可以看出酒精的用量與犯罪的多寡是有關係的,同時發現的,我們便可以根據於這一點而下一個科學的假設:酒精之使用——為犯罪的種種原因中之一個(當然酒精使用的原因,又是現代的社會關係)。我們既然設下這樣的假設,同時就可以來實驗一下:實行禁酒,禁酒之後,的確犯罪的現象要減少些。 再則英國十九世紀的前半期,社會主義家及幾個高等階級的正直的思想家,曾經說出一種意見:說工廠無產階級每天長時間的工作——亦是貧窮犯罪及工人死亡率增加的一個原因。那時貪得無厭的資產階級及其思想上的代表——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硬說減少工時,不但對於工業大有妨害,而且對於工人自己也很危險。可是,後來事實上實行了減少工時的法令之後(馬克思在《資本論》卷一上很詳細的論述這一件事),證明了當時社會主義家的「抽象的理論」是對的。英國自從實行十小時工作制的法令以後,無產階級的狀況大大的改良;同時,卻找不出別的原因,可以解釋工人生活的改良的,——可見減少工時是這一社會現象的真正原因。 不但如此,歷史上還曾經有過這麼一回事:十八世紀唯物論哲學家的一派人,認定「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仿佛是很「抽象的」理論,可是以此推論下去,當然便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要使人改好,必須先改造人的環境,就是改造他的生活條件。後來居然有一個人決心來實行一個極大的社會實驗,以求證明這一個理論。這個人便是英國偉大的共產主義者——烏托邦主義者謳文,他在紐拉納克(NewLanark)[89]地方的大紡織工場裡,實行過這樣一個社會實驗。謳文自己管理這一個工場,使工人人人都利於生產之發達,提高他們文化程度,大大的改良他們的生活狀況,其結果簡直是神仙似的靈跡:那些日就死滅的工人,原本都有些犯罪的惡習,過著那酗酒、貧困、野蠻而醜陋的生活,一下子都變成了康健而活潑有意識有文化的工人,並且他們勞動的生產量大大的增加,這一工場的收入也增多了不少。通常總說人類社會不能做科學實驗的對象——可是有了這樣一件事實,便足以駁倒那種說法了。 九、社會現象確與自然現象相同,當以純客觀的方法去研究——唯物史觀即為社會科學之研究方法 既如此,則可見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也和其他一切潮流性的過程是一樣的,各有各的公律;社會科學便能發見人類歷史的公律,——社會科學和其他許多自然科學一樣,老老實實當得起「科學」的尊號。歷史的唯物論,固然是馬克思頭腦裡所想出來的,可是也是極大的歷史潮流裡所得的經驗:十八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很明顯的表現技術及生產力是人類發展的主要動力;再則法蘭西大革命,充分的顯露社會階級的鬥爭。只有這一歷史的唯物論是真正的社會科學,至少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夠尋出社會現象之因果關係及其規律性(當然也就能預定將來)。 十、社會現象之中的互辯法 〔附注〕著者最後這一篇,說明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同有因果聯繫的規律性,同樣可以做科學之對象,譯者關於社會現象卻還可以補充幾句。這就是關於社會現象裡的互辯法。原人的社會,當他們還沒有能製造工具的時候,在質量上和其他動物同是禽獸而不是人。這時候社會與自然的關係裡,是人類社會完全受自然界的支配。從原人社會中開始製造工具起,便開始使自然界環境來適應人,而不僅是人去適應自然界環境了;從此以後,一直發展到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其中的過程都是漸進的——人類逐漸征服自然界,逐漸發明許多新的技術機器等;可是因為人類社會自己內部的矛盾衝突,時時的暴露,永久的潛在,所以社會始終不能自由自在地去支配自然界;例如明明當代的技術及生產力已經足以防止小範圍內的饑荒和其他小小的天災,然而因為資本主義的制度存在,所以寧可坐視幾萬災民而不救,卻使幾個資本家及富豪可因囤積壟斷糧食而發財,——大多數人仍舊受自然界「天災」的支配。等到這些技術的科學的進步,以及其他政治上思想上的種種大變化,達到的一定數量上的程度,那時,共產主義社會突然的實現。於是人類社會質量上便大大的改變——從社會受自然界之支配的情形,一變而為正相反的情形:自然界完全受社會的支配。這是說人與自然間的關係。至於社會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則亦可以舉幾個例來說明。宗法封建制度的社會,是自然經濟的社會,其中是地主階級(貴族、僧侶、儒士、牧師、君子等閥閱)占著統治的地位,平民是受治階級(奴隸、農奴、賤民、自由公民、庶人、小人等閥閱)。這是一種質量的社會。其中各階級的鬥爭隨著生產力之發展,——如手工業者、商人、農民等經濟力量的膨脹,而逐漸變化。這種變化起初都是數量上的,——對於中國人最切近的實例,便是「商會」:清朝時代商人是「庶民」而已,他們的屁股是可以隨便打的,有些地方紳士人家是不屑與商人締結婚姻的……但是,中國最近一百年來海禁開後,商業逐漸發展,商人勢力漸漸的大起來;第一步先有商會,最初商會的勢力還很小,後來方才逐漸強硬,紳與商並稱起來,隨後簡直是商即是紳了,再進一步,如上海等大城市中,簡直非商不成紳了,——商會竟成為勢力很大的機關。法國大革命前的「三閥議會」(貴族、僧侶、平民)中之三閥關係,亦就是如此的;其中的平民代表,最初也和中國的商人一樣,簡直是沒有勢力的。然而平民(資產階級)的經濟勢力日益增加,等到這種社會內經濟變化之數量上漸進的過程到了一定的程度,便要引起飛躍式的突變——就是革命。所謂平民或商人的權力便要伸張起來,推翻貴族的軍閥的權力。資產階級的革命之後,不論形式上是君主民主,實際上都是資產階級的獨裁制。於是宗法封建的社會一變而為資產階級的社會,——變成質量上相反的一種社會:以前是資產階級受別人統治的社會,現在卻是資產階級統治別人的社會了。再則,例如俄羅斯的十月革命——這是社會主義的革命。資產階級社會的質量,原本是「資產階級在上,無產階級在下」的一種公式;在這公式之下,社會生產力又開始日益發展,逐漸有數量上的變化:技術的發達,工業的興盛,市場的擴大,帝國主義,……無產階級的工會政黨等的運動也日益前進。這種進化的過程,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又要突然的中斷,而爆發成為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之後,社會的質量便又突然的變更了,無產階級的獨裁制建立起來,社會的公式便徹底的更改了:現在是「無產階級在上,資產階級在下」了。無產階級革命之後,社會內的生產力仍舊又是和平進化的逐漸發展,一直到把現社會之經濟的無政府狀態逐漸消滅,完成絕對有規劃的經濟——共產制度的社會;然後政府、國家、無產階級獨裁制也自然消滅。於是蘇維埃式的階級獨裁的社會又一變而成無政府的無階級社會了。 總之,不但社會現象的基礎,和自然現象的基礎同是物質;而且社會現象的發展,也和自然現象的發展同具有互辯法的公律。所以互辯法唯物論(Dialectic materialism)是真正綜合一切科學的最高的哲學真理。 讀者關於這些社會發展的歷史及社會現象的解釋,可以參看:(一)張伯簡所譯的《各時代社會經濟結構原素表》;(二)瞿秋白之《社會科學概論》。 【注】 [89]紐拉納克,又譯為新拉納克。1800年至1829年歐文在蘇格蘭的新拉納克管理一個大紡織廠。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新社會觀》中,敘述了他在新拉納克的社會經驗。 (27)最近科學界有一種提案,設法將北美洲沿岸海洋中的「寒流」移向歐洲去,如果實行這一提案,歐美兩洲的氣候可以大大變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