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③ | 上頁 下頁
五七國恥與日本帝國主義


  五七國恥與日本帝國主義(1)(一九二五年四月)

  日本是亞洲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他的資本主義開始便帶兇暴的形態而以軍閥主義為後盾。這是甚麼緣故呢?因為日本加入世界經濟的時候,已經在帝國主義時代的初期,列強的經濟勢力已經到了遠東,日本資本主義剛剛發生,便遇見歐美各國的競爭。再則,日本本國地域很小,原料不多,要發展資本主義,開始便必需向外侵略。這種軍閥主義及侵略的目標便是我們中國。

  日本帝國主義政策在遠東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戰爭;第二期是一九〇四年的日俄戰爭;第三期是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的歐戰。

  第一期的日本政策在於佔領高麗[1]。當時日本對於高麗問題,力爭高麗的「獨立」,聲言保護高麗的「領土完全」——也和美國在歐洲和會[2]時所標榜的中國問題是一樣的。可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確行了他那「保護」高麗的歷史使命,中日戰爭的結果,高麗完全入了日本的掌握。第二期,日本便進一步經營滿洲,而日本在滿洲所遇的「政敵」,並不是中國,卻是俄皇政府,所以不得不經過一次日俄戰爭,以結束這一段落。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已經真正成了帝國主義的國家。然而中國在列強互相攫奪之下,日本一國始終不能大展其「鴻圖」,一直等到歐戰爆發,美、法、德、俄各帝國主義的目光專注於歐洲戰場,無暇東顧,日本方才能更進一步而擴展其勢力于山東。日本在這一時期——第三期,不但趁著對德宣戰而攫取青島,而且包藏著單獨進攻,鯨吞中國的野心,所以提出山東問題,經營滿蒙問題,中國內地設立日警問題等等的二十一條[3]要求,——這是五七國恥[4]紀念的來源。

  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背景,純粹是日本大資產階級及軍閥的利益。日本資本主義的發達,十分需煤鐵的生產,而日本內地這種產物卻不能自給。譬如一九一八年日本只產了二八·〇〇〇·〇〇〇噸的煤,而煉鋼用的無煙煤還是絲毫沒有。據日本經濟調查局的統計,日本每年需要鐵七四三·〇〇〇噸,而日本產鐵每年至多只有六一一·〇〇〇噸。日本每年需要鋼一·一一三·〇〇〇噸,而產鋼只有七六五·〇〇〇噸(一九一八年)。現在日本所不夠的鋼、鐵、煤,大半取之於高麗,東三省及中國內地。單看這一點,便可以知道,高麗被佔領之後,日本資產階級的目的必然在於侵略南滿。南滿鐵道,旅順,大連,及撫順煤礦,經日俄戰後,已經完全落於日人之手;所以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的時候,便進而要求北滿、東蒙的特殊權利;而且攫取山東,霸佔膠濟路及沿路的礦山。

  日本帝國主義這種得步進步的侵略中國,早已引起中國人的反抗。然而十年來的五七紀念,——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運動,差不多至今還只限於「抵制日貨,提倡國貨」。仿佛消極的經濟抵制便能戰勝日本,仿佛在現時中國,為重重不平等條約所束縛之下,便能發展實業,競爭得過日本。其實,日本帝國主義,不但有強盛的海陸軍,不但有巨大的資本和進步的技術,有大規模的機器生產,不但佔有中國的運輸機關,已經攫取了開礦山,辦工廠,輸入日貨,採取中國原料的優先權利——協定關稅[5]等;而且還利用中國的軍閥政客——段張[6]及安福系[7],造成中國國內的某種政治勢力,時時擾亂中國,挑撥內戰,而且力能指揮中國的官廳警察,隨時隨地撲滅排日運動。十年以來,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抵制日貨的運動何嘗有絲毫效果;日本帝國主義,用那種種政治上經濟上的工具剝削中國,他的勢力仍是一天一天的增長。中國的國民應當覺悟,中國要根本脫離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必須實行國民革命,打倒他們利用的一切政客及軍閥。——完全爭回中國的主權,就是完全爭到中國國民的民權。軍閥的賣國政府存在一天,日本帝國主義的勢力是永不會消滅的。北京政變[8]之後,親日派的政府又日漸得勢,居然解決了金佛郎[9],而在所謂關稅會議[10]上,親日的政府又想竭力媚日,以所增加的關稅,撥作中國對無擔保外債的抵押品了(西原借款[11])。凡是真正的中國國民,都應當參加國民革命的運動——須知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和平的消極的排貨運動,只問外交不問內政的愛國運動,是絕無效果的。

  國人們!你們看一看今年五七中國是什麼局面:日本帝國主義及其爪牙之段張又從新抓住了中國政權,從新企圖鞏固親日派的軍閥專政。所以打倒段張,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更是國民革命目前的急切工作!

  原載1925年5月10日《嚮導》第114期

  署名:雙林

  注釋

  [1]高麗,今朝鮮。

  [2]歐洲和會,即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和會。1919年1月18日開幕,6月28日結束,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和《國聯盟約》等重要文件。

  [3]二十一條,見本卷第119頁注④。

  [4]1915年5月7日為日本提出逼迫袁世凱承認「二十一條」的最後通牒的日期,後人以這一天為國恥紀念日。5月9日為袁世凱承認「二十一條」的日期,也有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的。

  [5]協定關稅,又稱協定稅率。帝國主義列強利用武力和強權強加給舊中國政府的片面關稅制度,給外國輸入中國的商品規定值百抽五的很低的稅率。

  [6]段張,指皖系軍閥段祺瑞、奉系軍閥張作霖,見本卷第124頁注③、第140頁注⑦。

  [7]安福系,見本卷第124頁注⑤。

  [8]北京政變,見本卷第7頁注16。

  [9]1921年中法實業銀行倒閉。次年法國政府與北京政府秘密協議,法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恢復該銀行,但中國須以金法郎償付該項賠款,這將使中國多付關銀6,200余萬兩。消息傳出,舉國反對。但段祺瑞執政府還是在1925年4月簽約接受了法國的要求。

  [10]1922年2月華盛頓會議曾通過決議:在會議結束後3個月內由中國政府召集各有關國舉行關稅會議,討論中國徵收關稅附加稅及裁撤厘金問題。1924年4月,北京政府向有關國家發出召開關稅會議的通知,各國尋找藉口概予拒絕。延至1925年10月,在五卅運動推動下,關稅會議才在北京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英、美、法、日等13國。會議沒有取得結果。

  [11]1917至1918年間,日本寺內正毅內閣曾多次公開或秘密的同段祺瑞政府簽訂政治、經濟、軍事借款,其中由寺內正毅的代表西原龜三經手的八次借款就達14,500萬日元,即所謂西原借款。這些借款都是用來幫助段祺瑞擴大內戰和侵略中國主權的。

  (1)本文曾收入作者自編論文集,並作了文字校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