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俄國無產階級之社會觀 | 上頁 下頁 |
第六章 俄國革命運動史之一斑 |
|
一、定義 革命運動——是資本主義社會之中,被壓迫階級(工人與農民)反對資產階級及其國家之種種群眾的運動,這是階級鬥爭。革命運動的開始,正是資本主義萌芽之時,隨著資本主義的進步,繼續不斷,一直到資本主義的統治推翻後才止。 俄國的革命運動,大約起於十九世紀之六七十年代,以納代(17)紡織業工人罷工為開始,繼續而蔓延及於各工業區:莫斯科,彼得城,萊佛爾(18),紀葉夫(19)等。這一場運動,起於一八七〇年,一直到一八七九年,才始安靜。結果,政府不得不規定所謂第一次的工廠法,保護幼年工作者,並規定工廠條例。資本主義工業愈發達,工人的罷工次數也愈多,罷工的人數,也格外增加。一八七二年洛經(20)的工人罷工,罷工者約有三萬人。一八九六年,有一次最大的罷工,差不多全體紡織業的總同盟,為一八九三至一八九五年間,罷工期內最大的結果。這次罷工,延至十四天之久,罷工人數達三萬人以上。其成效:從前的十二小時工作至十四小時工作時間,以法律的規定,改為十一小時半。嗣後工人階級的鬥爭,不但天天增擴,而且他的性質,也與時俱變。 俄國資本主義之最初時期,罷工往往成為「匪亂」的性質,動輒燒毀工廠,殺戮管理員記事員等。至十九世紀的九十年代,工人運動格外發展了,就成了有秩序的運動,有一定的經濟的要求,即是物質生活之改善。然工人在這種運動之中,常與彈壓的警察兵士起衝突。所以經濟的奮鬥,往往始終不免變成政治的奮鬥。 從一八九九至一九〇〇年,工人的鬥爭,已經有很明瞭的政治色彩。工人不但罷工而已,而且開會,行示威運動,高舉赤旗,表示反對現存的政治統治。于這一期工人鬥爭,成立了許多工人的政治組織,革命組織。於是正在發展的工人運動,就有人從中指導。 一八九五年,在彼得城成立了工人階級解放會,在伊凡沃茲納新斯克(21),又成立了工人聯合會,一八九七年在紀葉夫工人階級解放會成立。工人聯合會于十九世紀的七十年代時,已經創始,當時在沃德薩地方,曾經組成南俄工人聯合會,在彼得城則組成北俄工人聯合會。只因這兩個最早的工人聯合會,既小又不堅固,不久就消滅了。至於影響于當時的工人群眾,簡直可說是很少很少,因為當時的工人群眾,實在太無覺悟。但是一切工人的革命組織,都只能秘密行動。初期的工人聯合會雖弱,而當時政府屢次通緝他們,凡工人聯合會之會員,被逮,捕監,流徒等處罰。日俄之戰(一九〇四——一九〇五年),把第一期的革命運動,阻滯了一些,但是最後的結果,反而使工人運動,興起很高的高潮,至一九〇五年,就有總同盟罷工,武裝暴動之表現,計此次罷工者,約有三百萬人,罷工的企業,有一三九九五處。 二、流血星期 罷工運動,起於一月九日(舊曆)。一月一日蒲溪洛夫斯基工廠(22)開除幾個工人,全體工人要求回復被開除者,管理處拒絕他們,於是一月三日宣佈罷工。彼得城其他工廠,也繼起響應。到一月七日,已成總同盟罷工。工人經嚴重的彈壓,於是群眾蜂擁到「皇帝老爺」那裡去「請願」。一月九日牧師夾朋(23)領頭,燃著香燭,捧著上帝的神像,率領著大群工人群眾,向冬宮出發,沿途還唱著「我們的主父」的聖歌。警察向著眾人放槍彈壓,死傷的人很多,這一月九日,即所謂流血的星期日。因此,到處有政治的罷工,示威運動,並且大家表現一種推翻專制君主的呼聲,醞釀到六月十四、十五兩天,又有沃德薩坡將經軍艦(24)上水手暴動,延長到十一天之久。 三、一九〇五年 如此革命運動,一天一天的增長,到一九〇五年十月已經達到最高度。總同盟罷工,街市上的示威運動,幾十萬人的大會,舉行於街市上,或戲園裡,各城市都有哥薩克軍官及士兵,和群眾人民衝突,發生巷戰。十月十三日彼得城工人選舉工人代表,組織蘇維埃,就成了革命的中心點。繼彼得城而起,組織蘇維埃者,同時有莫斯科、紀葉夫、哈黎誇夫(25)等城。十月十七日俄皇政府不得已而頒佈「欽賜自由」,召開國會的宣言書,然而這不過是一紙空言而已。宣言書頒佈了之後,沒有多久,政府已經從自衛地位,進而取進攻的形勢。至十二月的莫斯科暴動被克服之後,俄皇政府始終得最後的勝利,於是黑暗的反動時期又到了。俄皇政府的將軍,不惜以炮頭刀槍,恢復「秩序」,資產階級也趁此報仇(對於工人),工人組織,多被解散,許多工人,也有槍斃的,絞死的,判決流刑的,也有充軍到西比利亞的。在這起事中,要算斯托柳賓(26)總長為最熱心,得了一個綽號,叫做「絞人老手」(又叫做斯托柳賓的領帶),從此罷工運動,日漸衰落下去。一九〇五年,罷工者有三百萬人,一九〇七年減至七十萬人,一九〇八年只十七萬六千一百一十人,一九〇九年只六萬四千一百六十六人,一九一〇年只四萬六千六百二十三人,到一九一二年,革命運動,可算完全消滅了。所謂十月得勝利,差不多完全喪失了,十月十七的自由宣言書,已成紙上空文,只有國會很可憐,絕無權力的國民代表制,還勉強保存著,令人回憶過去的奮鬥,想著將來的運動。 但實際上,革命並沒有完,他不過是受著失敗,而在退讓的狀態之中。雖然一九〇五年的暴動,固然沒有推倒俄皇政府,然而不能說他絕無痕跡,大多數的勞動群眾,不但工人並及于農民,從此已經覺悟,已經不如從前之恭順,也沒再有奴隸性。大家都明白了覺悟了,俄皇政府非推倒不可,不過遲早問題而已。 四、林納(27)暴動 一九一二年四月四日,西比利亞金礦工人,又起罷工,被槍斃者有幾百人,當場打死者有三百二十人,受傷者一百五十多人。這次罷工,雖遭殘毒,然而從此「反動」的潮流又被沖倒,工人運動的曙光,又漸發現。全俄受林納暴動的影響,工人之中,已經騷擾不甯,尤以五一示威運動,為最大的表現。在這一天,單是彼得城罷工者有二十萬人,全俄總計大約在五十萬人以上。於是罷工風潮又逐漸增加起來,列表如下: 罷工之中,差不多有四分之三含著政治的性質,團結力非常鞏固,罷工的時期很長久。 五、歐戰的影響 歐戰一起,工人運動又受影響,漸次低落,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起,至一九一五年一月一日止,總共只有四十一次罷工(其中只七次是政治的),罷工人數也不過八六六一人。 歐戰,使無產階級奮鬥者瓦解,因為宣佈戒嚴,即所謂非常的狀態之中,很嚴厲的檢察工人罷工,大多數人的被槍斃,工人會場及一切言論機關的被解散,於是工人運動處於困苦的地位中。不但如此,就是工人階級中,也起了變化,其中最有能力,最強健的分子,都被徵調,派往前敵。所剩者,以不安分的分子為多。而且增了許多少年工人(未到徵調年齡的)及婦女,他們比較的沒有經驗,沒有覺悟。至一九一五年工人階級中,少年工人及婦女,已占全數之40%,嗣後又日漸增加,同時有許多小商人,投機事業者及富農等非無產階級之分子,也攙入工人群中,即當時所謂為國防而工作,這種人自然不願意參與奮鬥,他們不過借此避免徵調而已。迨戰爭延長至三年之久,無產階級才能養精蓄銳,起而反對專制政府。 六、二月革命 戰爭延長,物價騰貴,俄皇政府的官吏,到處欺淩小百姓。人民之間,非常不滿意。不僅止勞動者要想反抗帝國政府,一九一六年末,國內已經到處動搖。至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運動就爆發起來。二月二十一日誇爾坡諾鎮(28)(在彼得城外)工人罷工,二十七日罷工潮流,已經佈滿彼得城工廠之大部分,工人舉起赤旗,在街上行示威運動。三月十日,已成總同盟罷工。憲兵與警察,在街衢裡和工人衝突。三月十二日有許多兵營,和無產階級聯合,憲兵與警察,乃處處遭失敗,於是俄皇政府,從此推倒。尼各拉第二及政府要人,都被逮捕,政府移交臨時委員會。至三月十五日成立臨時政府,其中有芙留誇夫(29)(資產階級的大學教授),古池誇夫(30)(莫斯科的商人),誇諾會諾夫(31)(大工廠主),黎沃夫皇爵(32)(大地主),德萊史岑誇(33)(巨大的糖工廠主)及克倫斯基(34)(律師社會革命党)等。但是結果,工人兵士革命之勝利,而國家政權,反從俄皇政府移交於資產階級。那時,無產階級還沒有充分的組織力,共產黨也沒有十分強固,資產階級卻已經有組織——以前就是國會,此際就從國會中組成臨時政府。然而自從資產階級政府成立之後,革命運動,仍舊繼續,工人軍士,召集勞兵代表蘇維埃,不久,就成為政治的中心。聯合勞動者群眾,共產黨(布爾塞維克),到處鼓動革命的運動,要求停止戰爭,移政權於蘇維埃。八個月之中,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接連改組了四次,其中各種人物都有(資產階級的妥協派,社會革命黨及少數党的代表)。當時臨時政府想盡種種方法,把持政權,不肯移交於工人階級的蘇維埃。他們仍舊很殘暴的虐殺工人農民。工人的示威運動,受炮火的彈壓,工人贊助蘇維埃之宣傳的,到處受查究,奪取地主的田地之農民,亦遭槍斃。土地仍舊歸還地主。所以工人農民,大不滿意,軍士因受強迫的去打仗,也非常忿恨。於是布爾塞維克的口號,乃是:推翻資本家總長,停止掠奪的帝國主義戰爭,蘇維埃政權萬歲!農民兵士工人之中,此等口號,傳佈的很廣。 七、十月革命 一九一七年十月(按新曆是十一月七日),臨時政府推倒,成立蘇維埃俄羅斯。此次暴動,是布爾塞維克的主動。九月之中,布爾塞維克已經努力預備,俄曆十月十六日,彼得城開蘇維埃大會,以布爾塞維克之提議,組織一革命軍事委員會,其中含有布爾塞維克黨之軍事部,及左派社會民主革命黨之軍事部,並彼得城蘇維埃之兵工部的代表。這個委員會成立之後,就從事預備軍事。彼得城的駐防軍,差不多完全贊助蘇維埃的,只有貴族少年隊,傾向臨時政府的。十月二十四日,臨時政府首領克倫斯基下令逮捕革命軍事委員會,而是夜(二十四日的夜裡)軍事委員會的兵隊,一槍都沒有放,就佔據全彼得城的重要機關(國家銀行,電報局,車站等)。於是資本家的政府,被圍困于冬宮之中,二十五日傍晚,冬宮也被佔領,除克倫斯基臨時逃走外,臨時政府差不多完全被捕。當夜就開全俄第二次蘇維埃大會,會中大多數是布爾塞維克,政權從此移歸大會。第二天就組成勞農新政府(人民委員蘇維埃),以列寧為首領。這次大會,立即公佈了許多重要的命令:和平令,土地公有令(立刻沒收地主的土地,轉交于農民,絕無報酬)等。彼得城這樣改革之後,別處的工人農民,有布爾塞維克之指導,所以在莫斯科,紀葉夫等城,也起暴動,得完全的勝利。 十月革命之後,俄國的資產階級,受別國資產階級及妥協派社會黨之助,屢次謀推翻勞農政府。所以蘇維埃政府,屢次處於非常危險的境遇。可是一切反革命,始終悉被剿滅,而蘇維埃共和國,則日益鞏固。 【注】 (17)Neva (18)Pewel (19)Kiew (20)Rozidin (21)Ivanovo-Voznesinsk (22)Putilovsky (23)Gapan (24)Potemkin (25)Halkov (26)Stolepin (27)Lena (28)Kolpino (29)Muluskoff (30)Gotekoff (31)Konovaloff (32)Livoff (33)Terechanko (34)Kerensky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