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共產黨歷史概論 | 上頁 下頁
二 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階級


  〔第三講〕

  Ⅰ.引言——共產黨以前的革命組織的結論

  1.孫中山主義——同盟會主義與國民黨主義。大貧小貧論

  2.陳獨秀主義。戰爭發展論

  Ⅱ.中國問題與馬克思主義——軍閥制度、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

  3.中國的封建關係問題

  (一)租田制度——佃農的耕地等於地主所有的土地。

  (二)田賦制度——小農的耕地類似軍閥的封地。

  (三)官田、祠田、學田、廟田的制度。

  ——旗地、官地是所謂純粹封建式的土地所有制。

  ——祠族公有田地的幻象。

  ——孔教、佛教、國家教的土地所有制。

  法林、嶽爾克、馬家兒的材料說:

  廣東的土地分配如下:

  官地

  公地——10—13百萬畝
  私地——28—30百萬畝

  1
  2

  總數約為40000000畝,戶口為4000000

  廣東的例是農民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而只有土地之百分之四十,地主半地主(富農)只占人口百分之二十,卻佔有土地百分之六十。

  佃農與半佃農的「百分比」為百分之六十六又五(照理講來,上面所說的二三百萬農戶,只占農民總數百分之三十三又五。故全省戶數(不是有地的戶數,而是耕地的農民戶數)應當是九百萬戶了。無地的統計仍舊有模糊的地方——不可解釋的地方)。

  (四)中國土地所有制的特點及土地使用制的特點。

  私有制。第一、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也是資本主義前期的(祠族公有而每代「分家的」——賣買是不自由的)。

  第二、租田制度顯然是一種特殊的封建式的私有制度(田底田面的買賣權)。

  教租,折租,□租,押租等的制度及租稅的日益增高(#)。

  第三、中國式的「教會」(祠堂、學田、公田、廟田等)所有田地,一般亦是經過租田制度剝削佃農。

  第四、近代賦稅制度的實質——是貨幣式的賦稅和純粹中世紀式的勞役以及物產稅(雜捐等皆「國家教」——善堂等的附加捐有歷史上的聯繫)。——取去農民余剩勞動的全部。

  (*)江蘇之例(見《前進》一·九)

  3
  4

  再則照英國人布克:《中國的農田所有制和租佃》的指數(昆山、南通等五縣)

  5

  使用制

  第一、耕地面積****是每戶所占的畝數非常之少,資本以投入土地為主要的出路。

  第二、土地的集中甚速,而耕地集中甚慢,及農村雇傭勞動的情形**,****

  第三、自耕農的佃農化及軍閥官僚收集土地的程度。

  第四、「新式農業」的幻象和原料生產的奪取穀類生產的位位。

  (***)「民主革命……」五,及《前鋒》一期(五四頁)

  (****)1660—549357600

  1685—607843000

  1722—683791400

  1766—747449500

  1812—791525100

  1833—842000000

  1887—911970006

  …………

  1914—1578347925

  1918—1314472190

  (五)原料生產的農業及土地關係

  ——基督教與帝國主義——

  (1)山東的煙場,江蘇的桑田及棉田(其它各省亦然)之租田,放利制度。湖北省的米是不夠自己供給的,然而省內卻每年收一百五十萬擔棉花,一千二百三十萬擔豆類,三十萬擔煙葉,七萬五千擔茶,十五萬擔繭,其他蔗等。

  (2)鴉片煙的種植,例如河南許昌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七年增加二倍以上——河南一〇八〔縣〕中有百分之四六縣種煙;豫西則規定百分之三十畝必須種煙,皖北種者十六縣共有四十萬畝。

  (八)(2)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

  (a)紳商階級之發展及華僑

  (b)歐戰後之非工業化

  (九)中國的無產階級

  (a)工人與農村及手工業之關係

  (b)中國的苦力——「遊民無產階級」

  (c)數量及質量的問題

  〔蘇兆征報告〕:

  工業工人二百七十五萬

  非工業工人(大城市)一千二百一十六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