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 上頁 下頁 |
五 中國革命的歷史 |
|
中國是個怎樣的情形,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大概了。 帝國主義管著中國的一切重要的東西,大工業在他的手裡,商業也受他們統轄,國家財政也在他們的手裡,每年從中國吸收去很多金錢。各個帝國主義互相爭奪中國的利益,壓迫中國人民。軍閥、地主、豪紳、資本家依靠帝國主義的幫助,剝削中國的工人農民,壓迫中國的工人農民。弄得工農非常窮苦。 所以帝國主義、軍閥、地主、豪紳、資產階級都是剝削階級,壓迫階級。 工人農民都是被剝削階級,被壓迫階級。 中國有四萬萬人口,工人農民有三萬萬數千萬,剩下的豪紳資產階級地主的數目是很少的。很少數的人非常舒服,吃得飽,穿得暖,一些事情也不做,安逸度日。大多數人非常苦,終年忙碌,卻得不到暖體的衣服,充饑的食糧,還要受無限刀槍牢獄之苦。 中國的工農如此痛苦,怎樣才能解決呢?難道聽天由命,等著帝國主義、地主、豪紳、資產階級來消滅我們窮苦的人嗎?從前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這是前世註定,所以過這樣苦的生活。現在不同,都覺得要想一個辦法才好。怎樣辦呢?便是革命。把不適合大多數人生活的制度,改換成適合大多數人生活的制度;這就要把帝國主義、軍閥、地主、資本家打倒,工農平民群眾自己起來掌權,這便是革命。 革命在中國早就有過了,但是終沒有成功。直到現在,還沒有成功。 在前清道光年間時候,那時帝國主義已侵入中國多年了。鴉片戰爭,英國人打敗了中國。那時中國的金錢,大批的被外國人吸收了去。中國政府很窮,加租加稅來剝削人民。農民因為出多進少,生計艱難,都賣掉自己的土地。地主的土地一天一天擴大起來。因此種種,農民失業的非常多。即使有田種,收穫的也不夠吃著穿用,納稅完糧。這時最沒辦法的是農民沒有土地。 到咸豐年間(一八五一年),便爆發很大的革命運動。這個革命叫做太平天國。這個革命的領袖是洪秀全、楊秀清等[19]。革命運動開始從廣東、廣西發展,最後打到了南京。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工人階級——無產階級,參加這個革命的大多數是農民,他們要奪回地主的土地,殺死壓迫他們的貪官污吏。他們組織了革命的軍隊,叫做太平軍。組織了自己的政府,叫做太平天國。他們打仗非常勇敢,清朝的軍隊,遇著他們就失敗。帝國主義開始時對於革命,以為無妨事的。後來感覺到革命的太平天國,比滿清政府難管束,於是便幫助清朝打太平軍。清朝政府呢,那時腐敗不堪,軍隊一點用處也沒有,只有敗退沒有辦法。一些豪紳地主,便自己編練團防,來反對革命的太平軍,這就是大家知道的曾國藩[20]的湘軍。太平軍雖然革命,但是太平天國的首領,沒有革命的正確方針,那時革命的主要力量純粹是農民,他們也不明白革命之後要怎樣,只知道清朝皇帝不好,要一個漢人的好皇帝。所以雖然初起時勢力很大,到後來太平天國的內部便分散起來,許多領袖自己衝突起來,一般多數民眾在太平軍勝利的地方自己仍舊不能掌權,不能分到土地,也不起勁了。結果,到同治三年(一八六五年)被地主軍隊(湘軍)及外國帝國主義的軍隊消滅。 從此之後,中國的情形仍是一天比一天壞,帝國主義的侵略更凶,清朝政府,地主豪紳用盡力量壓迫農民。這時候北方的農民更其苦,山東、直隸是最苦的地方。當時外國帝國主義派了很多教士到中國來。教士一方面傳教,一方面考察各地情形:產什麼東西,多少價錢,可以銷售什麼東西……等等,他們調查清楚,便報告他們的政府。因此教士到一個地方,帝國主義便知道那一個地方的情形,知道如何去侵略、剝削那裡的農民,帝國主義的勢力便伸到那一個地方。教堂還收買農民的土地,一半用錢,一半用強力。還有許多教徒,也仗著外人勢力橫行不法,欺壓貧民百姓。這時北方農民的土地非常之少,無以為生。他們特別感覺到外國人的可惡。在民間組織很多團體,謀反抗帝國主義。但是看見帝國主義槍炮非常厲害,無法抵禦,以為天上有神,會保護他們。於是他們以奉神、練拳為事,團結了很大的群眾,許多農民,和城裡的小手工業者(紡紗的,織布的,鐵匠、木匠、裁縫,靠手藝吃飯的等),這叫做義和團。一九〇一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在山東、直隸一帶爆發起來,殺外國傳教者,打北京公使館。那時候的農民是不知道怎樣組織起來,怎樣去反對帝國主義。並且,他們也不明白,滿清政府也是他們的敵人,所以開始,他們的行動與滿清政府一致,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而滿清政府實在也是剝削農民的,逼著農民納稅,幫助地主豪紳壓迫農民。這時候滿清政府,一點沒有力量,又昏庸無能,受著外國人的侵逼,看見農民起來,便利用他們。後來這些農民在運動中,覺得不但要反對外國的壓迫者,並要反對中國的壓迫者、教徒、官僚、軍官等等,他們便在北京大殺起來,這時候滿清政府又討厭他們了。帝國主義看見中國農民起來反抗,八個國家便聯合派軍隊打進北京,把這個革命壓迫下去。帝國主義把義和團壓迫下去以後,便在北京大搶大掠,逼迫滿清政府要中國連利帶息賠款十萬萬兩銀子。義和團的運動是反對外國壓迫,但是他們非常迷信神道,又只知道扶清滅洋,所以始終是失敗了。 義和團革命也失敗了,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的勢力更大起來,中國越發窮困起來,滿清政府無法維持,靠借外國債,迫老百姓的命,加租加稅,預繳錢糧度日。中國的百業,一天一天凋零,很多人逃到外國去,很多人上山落草做強盜。全國人民,看著國家如此衰敗下來,都起來要求革新,滿清政府終是遲延不肯。這時稍有知識的人,看見日本、歐美諸國非常強盛,都想模仿他們。組織了很多學會,要求變法自強,研究歐洲科學政治。實際那個時候,中國的一小部分有錢的人,大官僚(李鴻章[21]、張之洞[22])、大商人看到外國工業商業之發展,很想發展中國自己的工業商業。可是那時中國工商業多落到外國人手裡,全國到處都開了商場,外國人的貨物不斷的輸進來;自己開的工廠,製造出來的東西,成本比外國的貴,又沒有外國的好,所以終不能發展。這些都是因為清朝政府太沒有力量,清朝政府是皇帝的政府,獨斷獨行,靠著封建的勢力生存,依賴地主王公大臣,剝削農民的制度建立國家。不願發展工業商業,因為工業商業發展時,國家的財富多會集中到有錢人的手上,集中到資本家的手上去。這些人有了錢在手上,他們便可要挾皇帝和政府,皇帝的尊嚴便要失掉,所以不願工業商業的發展。但是不論皇帝願意不願意,中國有錢的人,在和外國通商之後,多少學到了一些外國人的工商事業。自己的工業雖不能很快的發展,但是商業卻在發展起來。他們感覺到外國帝國主義的競爭排擠,同時也感覺到滿清政府的妨礙他們。第一,滿清政府將很多權利交給了外國帝國主義(鐵路、礦山、通商、關稅、鹽稅等特權)。第二,政府不能幫助他們的發展,政府的租稅繁重,弄得人民很窮,只有一小部人能購買工廠製造的東西,可是這一部分生意又被外國來的貨物奪去,弄得中國人自己的貨物很少銷路,無從發展,趕不上外國人。這種原因,滿清政府便成了他們的目中釘了。可是那個時候有錢的自己勢力很小,還沒有如此的膽量,敢起來立刻推翻滿清政府,並且有許多自己還做著政府的大官,如張之洞等。有一班代表這些有錢人的讀書人,也不明白如何能使中國發展。他們只有一個方法,請求滿清政府改變為立憲國家,就是給人民有說話的機會,使有錢的人能有機會提出于自己有利的意見,叫國家設施一點事業,促進自己的工業商業發達。這種要求,當時全國一致,都是這樣,滿清政府倒也無可如何,不敢完全不答應。滿清政府雖然答應了立憲,但是遷延不決,始終不做,於是全國騷動起來。這時候便有一派最勇敢的激進的人組織了一個「興中會」,後來改為「同盟會」[23],他們的領袖便是孫中山(孫文)。到了宣統三年(一千九百十一年),便發生革命,那年是辛亥年,因此叫做辛亥革命。 [19]洪秀全(1814—1864)、楊秀清(約1820—1856),均為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領袖。 [20]曾國藩(1811—1872),號滌生,湖南湘鄉人。清末湘軍首領。1853年初(咸豐二年底)為對抗太平天國革命,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辦團練,後擴編為湘軍,是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封建地主武裝。後任兩江總督、清政府大臣。 [21]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末淮軍首領,以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和撚軍起義起家。先後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長期掌握清政府的內政、外交、經濟、軍事大權,曾代表清政府多次簽訂賣國條約。從19世紀60年代起開辦軍事工業,70年代開始編練北洋海軍,逐步擴大其所謂「求富自強」的洋務活動,是清末洋務派的首領之一。 [22]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清末洋務派首領之一。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及軍機大臣。開辦漢陽鐵廠和湖南槍炮廠,設立織布、紡紗、繅絲、制麻四局。提出「舊學為體,新學為用」,反對戊戌變法。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參與東南互保,鎮壓兩湖反洋教鬥爭和唐才常自立軍起事。 [23]興中會,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聯合成立具有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中國同盟會。1911年8月辛亥革命成功後,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等幾個小党改組成國民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