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茅盾 > 白楊禮贊 | 上頁 下頁
農村來的好音


  住在大都市的朋友們大概時常可以從新聞紙上看見「農村經濟復蘇」一類的好消息罷?敬愛的朋友,我打算用十二分的至誠告訴你:新聞紙上這一類的記載,倒也不是完全說謊,甚至於也可以說,不是「粉飾」。這「復蘇」的消息,是在去年夏秋之交開始出現的,那時候,江浙兩省的春繭豐收,田稻也是數十年來少有的大熟,而長江流域下游其他二三省的收成也不壞;中國是太大了,所以即使去年同時河南山西陝西以及山東等處還有不少農民把榆葉和榆錢當作主要的食糧,但長江下游以及太湖流域幾個省區的豐收已經夠使新聞紙上洋溢著「農村經濟復蘇」的佳訊了。

  而且,朋友,假定你到那些「復蘇」的區域走走,那麼你也許會當真樂觀起來。你如果同一些小商人談談,他們就會帶著回憶的愉快告訴你:「去年各業都有起色!」而這所謂「各」業,確是不打折扣。布店、衣莊,都有盈餘;有一家三萬元資本的衣莊去年一年中竟淨餘了八千多!因為一般小農在過去三年裡實在窮得太枯了,去年手頭略有幾文,不能不添件把布衣。綢店也做了好生意,那是富農們作成的。日用品店,更不用說,它們反應著農民經濟的榮枯,竟比風雨表還靈些。

  至於各業之首的當票,最近四五年是只有當進去沒有贖出來,因而使得住在都市里的大老闆們時時愁眉苦眼的,但去年大老闆們也笑逐顏開了,——因為從夏到秋,贖當者如潮擁至,而從冬初到年尾,當當者又常常擠滿了一天井。乃至於專賣「飲片」的藥店,也是生意興隆;他們的感謝「老天爺」是雙重的,為的「老天爺」不但賜給了豐年,也賜給了「暖冬」,使流行病大增。最後,甚至於米店,也大賺其錢。不是豐收麼?但農民們剛剛收了新米,催陳糧的公務員就上門了,農民只好把收成的大部分拿出來賣錢,獻與國家,到了冬季,他們顛倒要去買米來吃了。至於他們買米的錢從何而來呢?敬愛的朋友,請不必著急,農民們有他們慣用的救急法門:一是把剛剛贖出來或製成的衣服送進當票去,二是指著今年的收入(主要是春繭)去借高利貸。而那樣的「慈善家」在鄉鎮上是多到不可勝數的。

  新聞紙上雖然屢次報告「農村經濟復蘇」,然而去年一年內「復蘇」區域內的農民究竟收入多少,卻沒有個統計。我也找不到這種材料。但我偶然知道了去年一年內農民們主要的支出。這是T縣的一位公務員說的:「去年下忙,全縣所收糧銀,約計十五萬元,其中半數是陳糧。全縣全年糧串本為十二萬元許,去年連陳共收三十余萬。」敬愛的朋友,我帶便告訴你:縣全縣人口不過十六萬六千,而種田人至多亦不過T十二三萬人,倘以平均每戶五口計算,則為二萬四千餘戶。

  我們再假定T縣農民去年一年用以維持生活的錢,——主要的就是流進了各業小商人的荷包使他們欣然色喜相告「各業都有起色」的,——也有這麼三十萬罷,那麼,朋友,這筆賬請你自己去算罷。

  所以,報館裡的訪員如果根據了各業的盈餘和公家的稅捐收入來估量去年的「農村經濟」,則說一聲「復蘇了」,當然是理由十足。

  然而,事實的真相怎樣呢?我可以把說過「各業都有起色」的小商人們的下半段話語也寫出來罷。「不過,今年呢,」他們臉上的喜氣消散了,「生意可就難做了!各項物價都在飛漲。去年下半年比春季已經漲上了三分之一,但今年春季又比去年下半年漲上三分之一了。今年一塊錢只能當三毛錢用呵!即使今年春秋兩收也能象去年一樣好,可是我們的生意比起去年來,一定要打個折扣。物價漲的太猛了,鄉下人靠年成得來的幾個錢經不起一化呵!」

  那麼,農民的收入,能不能跟著一般物價的飛漲而提高呢?過去的事實告訴我們:不能!農民手裡有繭子的時候,繭價一定跌;有米時,米價一定賤;乃至桕子等等副農產物凡在家民手裡時一定賣不起好價錢!然而非農產的日用品的價格卻是步步高漲的。

  並且年歲好了,地主們就要加租。縣有兩個地主,共有T水田四五百畝,都是佃給貧農的,去年秋季,這兩位地主先生揀定了十三家佃戶下手:加租,又不認「二五減租」。十三家佃戶不服,地主就去告官;「二五減租」是皇皇法令,然而不知為什麼,那官司至今未結,而縣裡每次開庭,差役下鄉傳佃戶,又有「照例」的需索,名為「船頭錢」,到現今,十三家佃戶所化的「船頭錢」,每戶已達八元幾角了,這十三家佃戶快要不能支持下去了。但同屬￿那兩個地主的佃戶有百來家,屬￿其他地主的佃戶也有數百家,最近開了一次大會,決定每家省下一斗米的錢來作為那十三家佃戶打官司的後援。必要時,每家尚可加攤二鬥。官司能否勝訴,尚不可知,但佃戶們豈非平空又多加了一項支出麼?

  如果「農村經濟復蘇」的意義是指農民們生活的改善,而不單是官府多收了糧或小商人多做了生意,那麼,上述的一切事實應該作怎樣的解釋?我們只看見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錢從農民們手裡經過,很快就沒有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