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羅亦農 > 羅亦農年譜 | 上頁 下頁 |
1926年(3) |
|
7月2日 召開區委全體會議,在會上提出,現商人反對宅地稅,居民反對房捐,浦東、南市貧民搶米,工人罷工特多,上海已成為革命的上海,我們應該跑到人民裡面去領導。但由於全市黨員只二千人,其中工人占十分之八,因而只能領導工人,其他無力量。關於上總啟封問題,經過發傳單、開會、派代表請願等鬥爭,均無結果,工人情緒消沉,會議決定,總請願後在有力量的地方怠工一小時。 7月3日 在聽取各部委書記對上總啟封問題的情況彙報後提出:如果我們不好好表示反抗,則官廳進一步的壓迫來了,就無法抵禦,因此要進行總同盟怠工;但這次怠工是「消極的」,「只是表示」。關於黨的工作,提出「一切工作歸支部」,對重要部委要加強領導,由趙世炎、羅亦農、尹寬分任指揮,羅亦農負責南市與閘北部委工作。 7月6日 在區委主席團會議上聽取餘澤鴻關於學生運動情況的彙報後指出:「在上海各種運動中最好的朋友為學生」,學生工作最應「注重者為思想上的爭鬥」,要進行愛國與反帝的宣傳,「萬不能專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培養學生運動的領袖人才,會議決定利用暑假舉辦訓練班。並決定由羅亦農講授「上海學生運動的責任及我們運動的方法」(二次)和「上海黨務概況」(一次)。 7月9日 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11日攻佔長沙。 同日 召開區委主席團會議。在聽取趙世炎關於工人運動情況的彙報後指出:上海工人現在又到一新的時期。我們的總觀念「在要動,如不動,必無發展希望。」因此「對於上海總的政策要動一下,即準備反攻。」會議通過了這一方針。 7月10日 在各部委書記聯席會議上闡述了區委準備反攻的方針。 7月11日 在中共上海區委國民黨擴大黨團會議上指出:怎樣使上海革命運動從原始成為有組織,單是共產黨組織是不夠的,單有工人階級也要孤立,這就發生國民黨的問題。國民黨是各階級聯合爭鬥的團體,現在上海國民黨市黨部只有桌子、房子,沒有工作,沒有民眾基礎,沒有政治覺悟。共產黨要領導民族革命,就必須對市黨部進行整頓。宣佈今後國民黨市黨部的工作直屬區委;組織中共國民黨市黨部黨團,羅亦農兼任書記;健全國民黨市、區黨部常務委員會,如選楊杏佛擔任市常委等。 7月12—18日 和趙世炎代表上海區委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中共中央四屆三中擴大全會,並代中共中央起草了《上海工作計劃決議案》。這次會議討論了北伐戰爭中的黨的組織路線、國共合作的策略和民眾運動的政策等問題,明確把蔣介石劃為新右派的代表,提出無產階級要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在國民黨內的政策,應是「擴大左派與左派密切的聯合,和他們共同地應付中派,而公開地反攻右派」。但會議幻想爭取蔣介石左轉,並過分強調資產階級在國民革命中的作用。 7月13日 主持區委主席團會議。會議聽取了賀昌關於共青團活動的彙報和汪壽華關於工人運動情況的彙報,討論了出版黨報的問題。 7月14日 上海區委發表《敬告上海市民書》,提出租界內的居民一律有平等的參加市政權、無條件的完全收回會審公廨、收回越界築路等十六項要求,作為上海市民最低限度的要求。 7月中旬 因郵務支部「開會到者很少,支部會開不成」,召開郵務支部會,討論改進意見。在研究當前情況後,支部決定發動工人要求加薪。會後,深入到郵務工人中作調查,在問工人能否罷工時,工人回答可以。 7月16日 召開區委主席團會議,研究工人運動。提出上總啟封,已多次請願無效,應將請願改為示威。對郵務工會,會議決定準備罷工,發展組織。 7月17日 郵務工人自行召開代表大會,決定要求增加米貼罷工。參加罷工的有三千人。當晚,個別人私自與郵政局長接洽,擅發緊急通告,宣佈復工。罷工失敗。 同日 由於各黨、團部委在實際工作中發生了一些糾紛,召開各部委党、團書記聯席會議,在會上分析了黨團關係不好的原因,論述了黨團的關係,指出:党要「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團是黨的「預備隊」,絕對受党的指揮,同時保持獨立性。團的工作主要是青年文化工作,但同時也要顧及地方政治及工會等運動。強調:「在我們這樣歷史短而經驗少的黨團,非集中力量來做不可」,並提出了今後改進黨團關係的具體措施。 7月19日 找十余郵電同志談話,瞭解情況。 7月20日 在區委主席團會議上提出,對郵務要集中力量去活動;特別要在信差苦力中發展組織,同時淘汰不好分子。 7月下旬 和趙世炎一起,在21日、22日、25日、26日、27日分別召開楊樹浦、小沙渡、引翔港、南市、浦東、曹家渡、閘北各部黨支部會,討論整頓黨支部的工作。 7月23日 向區委全體委員傳達中共中央擴大會議的精神。 同日 經過堅決鬥爭和往返磋商,內外棉三廠、四廠廠主與紗總代表簽訂協議,承認紗總提出的不得無故開除工人,不得毆打、拘捕工人,借洋五元等三項條件。24日,三廠、四廠正式復工。 7月24日 向部委書記作整頓區委工作的報告。 7月26日 召開區委特別擴大會議。會上,羅亦農作了《中國政治現狀及中國民族革命運動的前途》的報告;趙世炎作了《如何實行中央擴大會議組織問題的決議案》的報告。 同日 內外棉三廠、四廠廠主散發傳單,否認三項條件,堅持要開除十九名工人。紗總即將有廠家代表簽字的原約用傳單散發。 7月27日 在區委主席團會議上建議,對內外棉三廠、四廠問題要準備反攻。 7月30日 區委主席團決定編寫小冊子。由趙世炎執筆寫《告上海市民書》,尹寬、羅亦農執筆寫《共產黨與被壓迫民眾》。 7月31日 小沙渡內外棉各廠開除工人七十一人。小沙渡工人支部討論對策,因紗價較低,罷工不能持久,有十分之七同志不主罷工。 同日 召開臨時主席團會議,討論小沙渡內外棉總同盟罷工問題。會上,汪壽華認為,為避免失敗,必須有一個自衛運動——總罷工,否則所有工人領袖將都被開除,負責人將不能在工人區立足。羅亦農認為,現在上海政治情形很不好,如罷工,必受大壓迫,主張忍耐維持退讓到8月紗價昂貴時再動。經表決,贊成總罷工一票,不贊成六票,懷疑一票。決定不舉行總同盟罷工。 8月1日 召開知識分子黨員會議,討論聯合左派知識分子和在知識分子中進行有組織的文字宣傳工作問題。會議決定:留孫伏園在上海集股辦小報;以濟難會《光明》為總的中心,擴大組織光明社,吸收大、中學教員和社會名流為社員。上述刊物與組織不再以濟難會會刊和組織的名義出現,濟難會另出刊物。 8月2日 出席中共中央會議。會議討論了對孫傳芳的策略,決定「在政治上反孫」。這是中央對孫策略從中立轉向反對的開始。 同日 與上海濟難會負責人阮仲一商談改造《光明》雜誌事。 8月3日 主持區委主席團會議,討論滬區對孫傳芳的方針,決定宣傳上、行動上均取反對態度。行動上主要指軍事行動,要通過國民黨浙江、江蘇省黨部聯絡反孫力量,並在國民黨市黨部組織軍委,調查孫軍的狀況及其弱點。 同日 停泊在黃浦江的日輪萬里丸日本水手打死上船索取欠資的小販陳阿堂,引起市民公憤。 8月6日 主持區委全體會議。會上,賀昌彙報了學生運動情況,汪壽華彙報了工人運動情況。 8月7日 在各部委書記會議上作政治報告,指出北伐軍奪取武漢已不成問題,上海黨要加緊攻擊孫傳芳,使長江下游弄成很紛亂的局面,使成多頭政府。 同日 在國民黨擴大黨團會議上報告北伐的意義及党對孫傳芳的態度等問題。 8月10日 主持區委主席團會議,討論有關工人運動和反孫宣傳等問題。會後,和趙世炎、中共中央職工部長項英去小沙渡指導工作。 8月中旬 接待蔣介石代表,討論了孫傳芳的態度和我們的對策。 8月11日 中共中央在《致北方區信》中提出對長江下游的策略是:「絕不夢想取得長江下游(因為與帝國主義衝突太大),只是要使長江下游不能成一統一的局面的,而為許多小軍閥分割的局面。」 8月16日 與項英、趙世炎複去小沙渡,在「與許多支部書記談話」後,與小沙渡部委書記郭伯和、張佐臣研究了內外棉九廠罷工策略。 8月17日 召開區委主席團會議,討論小沙渡內外棉廠工運策略。羅亦農主張,按現在情形不能罷工,當前的主要工作應是整頓內部;李立三認為,目前社會排日空氣很高,工人群眾很憤激,如果過一二禮拜,群眾氣焰低落,工會和黨都更將無辦法,因而至多在一個星期內,應有一大動;汪壽華建議與陳阿堂案相聯繫,認為這樣必可使日人退讓,也主張發動罷工。會議未能取得一致意見。下午,羅亦農、項英、汪壽華到小沙渡實地調查。晚10時再次召開小沙渡問題特別會,參加會議的有羅亦農、汪壽華、趙世炎、項英、賀昌、郭伯和、張佐臣。會上,絕大多數同志認為,現群眾要求罷工,為維持群眾對上總及黨部的信仰,不能不再動了。羅亦農也認為,陳阿堂案的發生有政治意義,所以時機已到。會議決定:以內外棉東西五廠為起點,舉行總罷工。罷工總指揮項英,罷工委員會主任張佐臣。 同日 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決定組織滬區軍事委員會,制定新計劃,對付孫傳芳。 8月中下旬 兩湖戰場上,北伐軍於8月19日至23日發動了汨羅江會戰,22日,佔領岳陽,吳佩孚的勢力基本上被趕出湖南;接著,向湖北進擊。27日、31日,又取得了汀泗橋、賀勝橋戰役的勝利,吳佩孚軍閥集團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在此情況下,一直高唱和平的孫傳芳于17日起派隊援贛。至20日,到達贛境的孫軍已達十余萬人。 8月23日 到小沙渡、浦東深入工人瞭解情況。在浦東活動分子會議上,提出要把浦東日華紗廠的罷工與小沙渡罷工聯繫起來,一同解決。 同日 與汪壽華一起向陳獨秀彙報小沙渡工運情況,陳指示:「非擴大不可」。 同日 召開滬區軍委會議。因「孫傳芳態度現已非常顯明」,決定要進一步反對,派莊文恭去南京坐鎮,專辦各種重要反孫事務。 8月24日 在區委主席團會議上提出:孫軍援贛,「上海現狀很空虛,我們要對保衛團等特別注意工作」。 8月25日 為把社會同情鼓動起來,以社會的力量去與軍閥抗爭,區委決定把日廠經濟鬥爭與陳阿堂案聯繫起來,擴大罷工潮,使全滬日廠全部罷工,在海員、碼頭工人中,也要大活動、大罷工;同時決定舉行全市大講演,聲援罷工和陳案。當晚6時半,召開了部委書記、各群眾團體黨團負責人參加的特別會議,對上述工作作了動員和具體部署。 8月27日 出席區委主席團和罷工特別委員會聯席會議。會上,汪壽華彙報了幾天來的工運情況,傳達了職工國際代表的意見。職工國際代表建議:三天內結束罷工;降低條件;罷工與陳阿堂案脫離。會議討論後,以各方已準備好,同時為促總解決易於成功,仍決定罷工;但整個政策,愈速解決愈好,條件不妨讓步。 8月28—29日 百餘講演隊在全市講演,羅亦農任總指揮。 8月31日 鑒於時局將發生大變動,區委主席團會議決定籌備「九七」《辛醜條約》紀念日活動,「為最近政治運動的預備」。 9月1日 在党團員聯席會議上作了關於開展《辛醜條約》國恥紀念活動的動員報告。報告指出:上海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經濟大本營,《辛醜條約》為帝國主義壓迫中國最厲害的工具,要在「九七」召集市民大會,作嚴重表示。待北伐軍打下武漢,必可大動。 9月3日 得到「北伐軍已在九月一日佔領武昌、漢陽」的誤傳消息,向區委主席團提出兩項建議:一、根據中共中央不主張向長江下游發展北伐軍勢力,使長江下游形成各軍閥分頭獨立局面的策略,「全滬工作應趕快提出人民自治的口號」,建立廣大的聯合戰線,「從虞洽卿起一直(到)工人都去聯合」,反對孫傳芳;二、「上海地方非有一次民眾暴動不可」,因此要特別注意軍事工作,如打入警察及軍隊中去及組自衛團等。會議通過了上述建議,決定由汪壽華與虞洽卿接洽,項英與潘冬伶、王曉籟接洽。這是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最初的提議。會議還討論了小沙渡罷工和紀念「九七」問題,決定:小沙渡仍準備擴大罷工,同時努力進行調解;「九七」不但要開市民大會,還要在會後舉行大講演。 9月4日 召開黨團部委書記會議,聽取有關「九七」活動籌備工作的彙報。 9月5日 鑒於在4日黨團部委書記會議上「估量實力諸多不利」,以「此問題關係重大」,本日召開臨時主席團會議,對「九七」是否舉行市民大會再次作了討論。會議討論後決定:市民大會仍召開,會後在華界遊行,入租界講演,惟要避免流血;總指揮由羅亦農、趙世炎、賀昌、汪壽華擔任。 9月6日 上海區委發表《告上海市民書》,重申7月14日提出的上海市民十六條最低限度行動綱領,號召上海人民把「亡國的上海」變為「革命的上海」,建立「上海人民自治的上海」。 同日 四川發生萬縣慘案。8月29日,英船在四川雲陽江面擊沉運送軍餉的木船三隻,淹死七十人。事後,中方要求英商賠償損失,並扣留了英輪兩艘。本日,英軍用武力劫輪,並炮轟萬縣,死傷一千餘人,毀房屋上千間。 同日 全市已成立講演隊三百五十九隊,共一千八百人。本日,召開各黨團部委書記會議,檢查「九七」紀念活動的情況,並再次強調要「絕對避免流血的犧牲」。 9月上中旬 北伐軍於6日攻克漢陽,7日,進佔漢口。至中旬,湖北境內除已被北伐軍包圍的一座孤城武昌外,已全部解放,吳佩孚的殘部逃往河南。在兩湖基本平定的情況下,9月5日,北伐軍開始向江西進軍,打擊矛頭,從吳佩孚轉向統治上海和江、浙、贛、皖、閩五省的孫傳芳。 9月7日 上午9時,在公共體育場舉行了全市「九七」紀念市民大會。會後舉行了遊行並講演。羅亦農在南京路指揮處指揮。 同日 晚,王若飛向羅亦農傳達了陳獨秀的指示。陳獨秀認為,北伐軍已決定打江西,並正與駐守山東的魯軍張宗昌接洽。如果張宗昌打江蘇,則孫傳芳必倒臺。在此形勢下,「對虞洽卿要特別注意」,「要更具體與他接洽組織人民政府」。 同日 晚9時,召開區委主席團會議,中共中央職工部長項英、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長李立三等也參加了會議。會上,羅亦農、李立三等傳達了陳獨秀的指示。據此,會議著重討論了迎接上海大變動的準備工作。羅亦農在會上提出:「暴動非有組織不可」,建議罷工要從過去以紗廠工人為主轉為以交通工人為主,同時要注意電器工人;鑒於平靜時訓練同志現已做不到,應把全滬同志的工作根本調動一下,使才力與工作相宜。會議決定由羅亦農、趙世炎、賀昌、汪壽華組成「討論同志才力委員會」,討論幹部的調配。會議還聽取了汪壽華和虞洽卿接洽的情況,決定進一步和虞商討市政問題。 9月8日 出席區委特別會議。會議討論並決定了各部委書記、工會負責人的調配名單。 9月10日 虞洽卿向汪壽華表示:關於市民政府問題,「工界等只實際擁護,而以商界為主體的辦法是對的」,「必要時有恢復保衛團的必要」;關於對英問題,贊成區委提出的「上海如有舉動」,英「必嚴重壓迫,因此有必要時,非商界出緩衝調解與聲明」的主張。但原約定由虞召開各業首領會議等事均未進行。總之,虞「並未有如何積極的活動,惟也非消極」。 同日 晚8時,區委主席團會議研究了當前聯合戰線的政綱、形式等問題。羅亦農建議:當前的政綱在反孫、反英、自治;組織形式目前還不需要。他認為,資產階級「本來是緩性的」,現武昌未下,虞洽卿他們自然猶豫起來,「但我們無論如何,非聯絡這派勢力不可」;同時提議要進一步作「軍事上的準備」。 9月11日 向中共中央彙報滬區工作。鑒於小沙渡罷工中支部不起作用,陳獨秀指示要整頓支部,提倡艱苦卓絕的精神。 9月12日 在聽取各部委書記彙報後,提出上海內部要大革命:要大減少經費;大調動並裁減人;減少部委經費及生活費;整頓支部工作。 9月13日 與虞洽卿、潘冬伶會談。虞提出:上海國民黨活動,應以商界領頭,他表示合作。 9月14日 區委主席團決定整頓部委及支部。分工:羅亦農去楊樹浦、引翔港;尹寬去閘北、浦東;趙世炎去小沙渡、曹家渡;賀昌去法租界;莊文恭去南市。 同日 在區委特別會議上作《全國及上海政治形勢及我們的態度》的報告。報告指出:北伐軍攻克武漢,對上海影響很大,從前反赤的空氣已變為歡迎國民黨,上海資產階級也有濃厚的反孫空氣。如果孫傳芳失敗,則上海資產階級就可起而奪取政權。黨必須進行內部大革命,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 9月16日 小沙渡內外棉紗廠工人復工。 9月17日 根據中央政策,在全體區委委員會議上再次提出,要聯絡資產階級在上海做市民自治運動。當前的工作,要準備召開蘇、浙、皖國民黨省黨部聯席會議表示反孫;軍事上區委要組織軍事委員會,做離散孫之軍心及淆亂後方等工作。 9月18日 在部委書記會議上提出:將來上海或可造成一個原始的暴動的運動,我們要參加。惟這次運動可讓資產階級領導,我們只幫助。 9月下旬 江西戰場上,北伐軍在9月19日攻入南昌後,22日在孫軍反攻下,被迫撤離。 9月20日 中共中央局在《關於最近全國政治情形與黨的發展的報告》中,要求上海區委「集中全力」,「以自治市的運動發展各階級反抗軍閥統治的聯合戰線」。 同日 根據陳獨秀指示,成立了以羅亦農為主任的區委市民運動委員會。本日召開了市運會第一次會議,羅亦農在會上作了《目前軍事形勢與政治任務》的報告。報告提出:北伐軍在江西可能取得勝利,上海市民可乘機起來,奪取上海的市權,建立上海市民政府,脫離孫傳芳的勢力;建立市民政府的準備工作,一是要組織市民協會,二是要提倡市民會議。會議具體研究了如何與各大學同志會、各馬路聯合會、滬商協會、商餘社、滬商正誼社等組織建立聯合戰線,共同組織市民協會的問題,並作了分工。 同日 出席小沙渡日廠罷工批評會,就小沙渡日廠罷工的經驗教訓作了發言。 9月21日 向區委主席團會議彙報了市民運動的近況,建議:自治市運動今後的目標在組織市民協會,但現在還不能成立,要等與各方面接洽得差不多時,才可著手組織;至於組織形式,要特別鬆懈,無論團體或個人都可以加入。 9月22日 接陳獨秀指示,如孫傳芳失敗,對江西、浙江、安徽及虞洽卿方面要盡力活動;南京方面,趕緊做軍事工作。據此,本日召開了國民黨市黨部黨團會議,決定在國民黨市黨部組織市民運動委員會,吸收虞洽卿、包世傑等參加。 9月23日 召開區委臨時主席團會議,在會上提出區委「要特別做農運,且要出版報紙」,這是上海區委第一次討論農民問題。關於黨的工作,建議要儘量減輕紗廠工作的力量,集中力量做城市工人、交通工人運動。會議決定區委主席團分工:羅亦農注重國民黨及學生工作,趙世炎、汪壽華注重交通工人工作。 9月24—25日 分兩次召集活動分子大會。會上,羅亦農作了《全國政治狀況和重要的工作》的報告,趙世炎作了關於組織工作的報告。羅亦農在報告中指出:上海民眾的革命潮流,已到了高漲的時候,今後的工作,一要宣傳北伐勝利,提高革命情緒;二要積極進行反英運動;三要深入市民和群眾中,做市民運動。 9月27日 向中央彙報上海工作,中央指示要全力做市民運動。 同日 出席市民運動委員會,在會上提出目前黨有三大工作:市民運動、城市工作和支部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市民運動。只有能奪取市民群眾,上海黨才能發展,才有力量。會議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從10月5日至11日舉行聲援萬縣慘案周的通知,決定停課、罷市、罷工一天。 9月28日 主持區委主席團會議。在討論汪壽華提出的工運計劃時,強調應特別注意鐵路工運;同時,要切實注意城市交通工人和電器、郵務、碼頭、店員工作。會議還討論了聲援萬縣慘案工作,決定加緊市民大會的準備,但召開與否,要看孫傳芳失敗抑勝利而定。 9月29日 接待杭州地委代表,要他們擴大杭州民眾運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