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中國小說史略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三篇 清之諷刺小說(2) |
|
至敘範進家本寒微,以鄉試中式暴發,旋丁母憂,翼翼盡禮,則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誠微辭之妙選,亦狙擊之辣手矣: ……兩人(張靜齋及範進)進來,先是靜齋謁過,範進上來敘師生之禮。湯知縣再三謙讓,奉坐吃茶。同靜齋敘了些闊別的話;又把范進的文章稱讚了一番,問道「因何不去會試?」範進方才說道,「先母見背,遵制丁憂。」湯知縣大驚,忙叫換去了吉服。拱進後堂,擺上酒來。……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範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磁杯,一雙象牙箸來,範進又不肯舉動。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落後看見他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蝦圓子送在嘴裡,方才放心。……(第四回) 此外刻劃偽妄之處尚多,掊擊習俗者亦屢見。其述王玉輝之女既殉夫,玉輝大喜,而當入祠建坊之際,「轉覺心傷,辭了不肯來」,後又自言「在家日日看見老妻悲慟,心中不忍」(第四十八回),則描寫良心與禮教之衝突,殊極刻深(詳見本書錢玄同序);作者生清初,又束身名教之內,而能心有依違,托稗說以寄慨,殆亦深有會於此矣。以言君子,尚亦有人,杜少卿為作者自況,更有杜慎卿(其兄青然),有虞育德(吳蒙泉),有莊尚志(程綿莊),④皆貞士;其盛舉則極于祭先賢。迨南京名士漸已銷磨,先賢祠亦荒廢;而奇人幸未絕於市井,一為「會寫字的」,一為「賣火紙筒子的」,一為「開茶館的」,一為「做裁縫的」。末一尤恬淡,居三山街,曰荊元,能彈琴賦詩,縫紉之暇,往往以此自遣;間亦訪其同人。 一日,荊元吃過了飯,思量沒事,一徑踱到清涼山來。……他有一個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後。這于老者也不讀書,也不做生意,……督率著他五個兒子灌園。……這日,荊元步了進來,于老者迎著道,「好些時不見老哥來,生意忙的緊?」荊元道,「正是。今日才打發清楚些。特來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壺現成茶,請用一杯。」斟了送過來。荊元接了,坐著吃,道,「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卻是那裡取來的這樣好水?」于老者道,「我們城西不比你們城南,到處井泉都是吃得的。」荊元道,「古人動說『桃源避世』,我想起來,那裡要甚麼桃源。只如老爹這樣清閒自在,住在這樣『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現在的活神仙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樣事也不會做,怎的如老哥會彈一曲琴,也覺得消遣些。近來想是一發彈的好了,可好幾時請教一回?」荊元道,「這也容易,老爹不嫌汙耳,明日攜琴來請教。」說了一會,辭別回來。次日,荊元自己抱了琴,來到園裡,于老者已焚下一爐好香,在那裡等候。……于老者替荊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荊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邊。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彈了一會,忽作變徵之音,淒清宛轉。于老者聽到深微之處,不覺淒然淚下。自此,他兩人常常往來。當下也就別過了。(第五十五回) 然獨不樂與士人往還,且知士人亦不屑與友:固非「儒林」中人也。至於此後有無賢人君子得入《儒林外史》,則作者但存疑問而已。 《儒林外史》初惟傳鈔,後刊木於揚州,⑤已而刻本非一。嘗有人排列全書人物,作「幽榜」,謂神宗以水旱偏災,流民載道,冀「旌沉抑之人才」以祈福利,乃並賜進士及第,並遣禮官就國子監祭之;又割裂作者文集中駢語,襞積之以造詔表(金和跋雲),統為一回綴於末:故一本有五十六回。又有人自作四回,事既不倫,語複猥陋,而亦雜入五十六回本中,印行於世:故一本又有六十回⑥。 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 【注釋】 ④杜慎卿的原型青然,即吳檠(1696─1750),字青然,清全椒人。吳敬梓族兄,曾官刑部主事。下文虞育德的原型吳蒙泉,名培源,字岵瞻,清無錫(今屬江蘇)人。曾官上元縣教諭、遂安縣知縣。 莊尚志的原型程綿莊(1691─1767),名廷祚,字啟生,清上元(今江蘇南京)人。撰有《青溪文集》。 ⑤關於《儒林外史》揚州初刻本的年代,據金和《儒林外史》跋:「是書為全椒棕亭先生官揚州府教授時梓以行世,自後揚州書肆刻本非一。」金棕亭於乾隆戊子至己亥(1768─1779)間任揚州府教授,故可推知該書刻於乾隆己亥年(1779)以前。 ⑥五十六回本《儒林外史》,即臥閑草堂本,刊行于嘉慶八年(1803),為今見最早刻本。金和跋載:「是書原本僅五十五卷,於述琴棋書畫四士既畢,即接《沁園春》一詞;何時何人妄增『幽榜』一卷,其詔表皆割先生文集中駢語襞積而成,更陋劣可哂,今宜芟之以還其舊。」六十回本《儒林外史》,即增補齊省堂本,刊行於光緒十四年(1888),有東武惜紅生序。其中增補之四回,敘沈瓊枝嫁宋為富的故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