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書信 | 上頁 下頁
1934年4月24日致楊霽雲〔1〕


  霽雲先生:

  惠函讀悉。所舉的三種青年中,第一種當然是令人景仰的;第三種也情有可原,或者也不過暫時休息一下;只有第二種,除說是投機之外,實在無可解釋。至於如戴季陶〔2〕者,還多得很,他的忽而教忠,忽而講孝,忽而拜懺,忽而上墳,說是因為懺悔舊事,或藉此逃避良心的責備,我以為還是忠厚之談,他未必責備自己,其毫無特操者,不過用無聊與無恥,以應付環境的變化而已。

  來問太大,我不能答覆。自己就至今未能犧牲小我,怎能大言不慚。但總之,即使未能徑上戰線,一切稍為大家著想,為將來著想,這大約總不會是錯了路的。

  專此布複,即頌

  時綏。

  迅上 四月廿四夜

  〔1〕楊霽雲江蘇常州人,曾在上海復旦中學、正風文學院任教。一九三四年曾收集、整理魯迅集外佚文印行《集外集》。

  〔2〕戴季陶參看270925①信注〔4〕。他曾捐款修建吳興孔廟,鼓吹「仁愛」和「忠恕」;又曾宣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所謂「八德」,由國民黨當局強令機關團體制匾懸掛于禮堂;一九三三年初又在南京東郊湯山修建別墅,命名為「孝園」,自稱「孝思不匱」;他在擔任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院長時,于考試院內設置佛堂,在書齋內設置佛經佛像,持齋茹素;一九三四年四月他又去陝西掃祭文武周公墓,並以「救國救民」、「培國本而厚國力」為名,發出嚴禁「研究國學科學諸家發掘古墓」的通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