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書信 | 上頁 下頁
1934年3月28日致陳煙橋


  霧城先生:

  二十一日信並木刻一幅,早收到了,想寫回信,而地址一時竟不知放在那裡,所以一直拖到現在。

  那一幅圖,誠然,刻法,明暗,都比《拉》進步,尤其是主體很分明,能令人一看就明白所要表現的是什麼。然而就全體而言,我以為卻比《拉》更有缺點。一、背景,想來是割稻,但並無穗子之狀;二、主題,那兩人的面貌太相像,半跪的人的一足是不對的,當防敵來襲或豫備攻擊時,跪法應作冖,這才易於站起。還有一層,《拉》是「動」的,這幅卻有些「靜」的了,這是因為那主體缺少緊張的狀態的緣故。

  我看先生的木刻,黑白對比的力量,已經很能運用的了,一面最好是更仔細的觀察實狀,實物;還有古今的名畫,也有可以採取的地方,都要隨時留心,不可放過,日積月累,一定很有益的。

  至於手法和構圖,我的意見是以為不必問是西洋風或中國風,只要看觀者能否看懂,而採用其合宜者。先前售賣的舊法花紙,其實鄉下人是並不全懂的,他們之買去貼起來,好像了然於心者,一半是因為習慣:這是花紙,好看的。所以例如陰影,是西法,但倘不擾亂一般觀眾的目光,可用時我以為也還可以用上去。睡著的人的頭上放出一道毫光,內畫人物,算是做夢,與西法之嘴裡放出一道毫光,內寫文字,算是說話,也不妨並用的。

  中國的木刻,已經像樣起來了,我想,最好是募集作品,精選之後,將入選者請作者各印一百份,訂成一本,出一種不定期刊,每本以二十至二十四幅為度,這是於大家很有益處的。但可惜我一知半解,又無法公開通信處,不能動。

  此複,即頌

  時綏。

  迅上 三月廿八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