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書信 | 上頁 下頁
1933年7月8日致黎烈文


  烈文先生:

  惠函收到。向來不看《時事新報》〔1〕,今晨才去搜得一看,又見有湯增敭啟事〔2〕,亦在攻擊曾某〔3〕,此輩之中,似有一小風波〔4〕,連崔萬秋〔5〕在內,但非局外人所知耳。

  我與中國新文人相周旋者十餘年,頗覺得以古怪者為多,而漂聚於上海者,實尤為古怪,造謠生事,害人賣友,幾乎視若當然,而最可怕的是動輒要你生命。但倘遇此輩,第一切戒憤怒,不必與之針鋒相對,只須付之一笑,徐徐撲之。吾鄉之下劣無賴,與人打架,好用糞帚,足令勇士卻步,張公資平〔6〕之戰法,實亦此類也,看《自由談》所發表的幾篇批評,皆太忠厚。

  附奉文一篇〔7〕,可用否希酌奪。不久尚當作一篇〔8〕,因張公啟事中之「我是坐不改名,行不改姓的人,縱令有時用其他筆名,但所發表文字,均自負責」數語,亦尚有文章可做也。

  此複,即頌

  著祺

  家幹頓首

  七月八日

  〔1〕《時事新報》一九〇七年十二月在上海創刊。初名《時事報》,後合併於《輿論日報》,改名為《輿論時事報》,一九一一年五月十八日起改名《時事新報》。初辦時為資產階級改良派報紙;辛亥革命後,曾是擁護段祺瑞的政客集團研究系的報紙。一九二七年後由史量才等接辦。一九三五年後為孔祥熙收買。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時停刊。

  〔2〕湯增敭當時的文學青年,為參與鼓吹「民族主義文學」的《草野》半月刊(後改週刊)的編者之一。一九三三年七月六日《時事新報》載有《湯增敭啟事》:「予現專任職於時事新報館,對於外間各刊物均無關係,前閱某新聞,載曾某(按指曾今可)宣稱,予曾與某君同往校對××週刊等語,殊屬駭異。予自《星期文藝》停刊後,從未往任何印刷所及與人作校對事宜,顯然為曾某之信口雌黃,任意造謠。嗣後如再有此項不負責任之事情發生,當訴諸法律,決不寬恕。」(原文無標點)〔3〕曾某指曾今可(1901~1971),江西泰和人。曾創辦低級趣味的《新時代月刊》。

  〔4〕小風波指曾今可、崔萬秋、湯增敭間發生的一場風波。參看《偽自由書·後記》。

  〔5〕崔萬秋山東觀城(今與河南範縣等合併)人,國民黨復興社特務。曾主編《大晚報》文藝副刊《火炬》。

  〔6〕張資平(1893~1959)廣東梅縣人,創造社早期成員,寫過大量三角戀愛小說。抗日戰爭時期墮落為漢奸。一九三三年七月五日《申報·自由談》曾登載穀春帆揭露張的文章《談「文人無行」》,六日,張在《時事新報》上刊登啟事,影射攻擊《自由談》編者黎烈文以資本家為後援,又以「姊妹嫁作大商人為妾,以謀得一編輯以自豪」。

  〔7〕指《別一個竊火者》,後收入《准風月談》。

  〔8〕指《豪語的折扣》,後收入《准風月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